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半導體跌起來,深不見底

在經歷了一個多月的上漲之後,中華區股市似乎有了見頂的態勢。

以成長股集中營--創業板為例。指數在6月底衝頂之後,已經橫盤一週多,雖然沒下來,但也明顯缺乏往上的動力,板塊方面也出現明顯的分化,前期熱門的成長股紛紛進入調整模式。市場似乎暫時止住腳步,要看看中期業績之後方決定下一步。

對於分化的板塊,有一個尤其值得注意,那就是半導體。

從搶單到砍單,中間只有一年時間。

這幾天,半導體代工“一哥”台積電,心情大概不會太好,因為傳聞接連遭到三大核心客户--蘋果、英偉達、AMD削減芯片訂單,最大的蘋果削減10%,AMD削減2萬片7nm及6nm晶圓。

訂單少了,生意不好做了,股價自然下跌,7月1日美股台積電股價下跌5.81%,收於77美元,和今年初145美元的高位相比,回撤幅度近乎腰斬。台積電一向是半導體的風向標,它遭砍單,哪怕只是傳聞,都足以拖累整個半導體行業。

本週一,港A股芯片股也普遍下跌,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兆易創新、卓勝微、銀河微電等半導體股票都是清一色大跌。

前一年還是眼光普照,一年過後,就陰雨連綿,夠嗆的。

當然,半導體本身屬於週期性行業,有高就有低,拉長時間看,起起落落也屬正常行為。

但是這一次,情況可能會更為糟糕一些。

01

危機

作為半導體最大的兩個消費地,美國和歐洲的經濟都身處水深火熱之中。

先是俄烏戰爭推高全球能源價格。

然後是能源價格一飆升,CPI就更加忍不住,不管是整體的還是食品的,亦或是核心CPI都一個勁往上漲。

美國通脹也是從去年的5%一路上竄,破6,破7,破8,5月份更是40年來的記錄--8.6%,高於市場預期。

高通脹乃至滯脹從預期最終變為現實,歐美經濟衰退也成為眼下資本市場最為忌憚的話題。

當然,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歸結於俄烏戰爭,因為它充其量只是一個助推因素,主要的還是全球貨幣氾濫多年造成的惡果,特別是新冠疫情之後無底線放水所造成的。客觀地講,這種過度依賴貨幣刺激的經濟政策放在當時的環境,確實有合理性,如果能夠很好地善後,也不失為一個好政策,問題是能善後嗎?

回顧一下5月18日凌晨2點,鮑威爾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旗幟鮮明表決心:不降通脹不罷休,認為美國經濟可以實現軟着陸。而僅僅在4天之前,他曾指出在美聯儲加息以抑制通脹時,無法承諾經濟將軟着陸。

而在5月初,美財長耶倫也曾表示,預計明年美國經濟將實現穩健增長,伴隨着美聯儲採取措施降低通脹,經濟可能會軟着陸。對於軟着陸,美聯儲既需要技巧,也需要運氣,但她仍相信這是一種可能的組合。

然而,市場對於軟着陸持有相當懷疑的態度。如同去年的場景:鮑威爾和耶倫在各種場合反覆強調“通脹是暫時的”,而市場質疑的聲音不絕於耳。近期,3位前美聯儲官員,包括JeffreyLacker、CharlesPlosser以及WilliamDudley,均認為美聯儲加息動作太過遲緩,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很大。WilliamDudley(2009-2018年任職紐約聯儲主席)一針見血:在本輪週期實現軟着陸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過去他們每次不得不推高失業率時,最後都以衰退吿終。

幾位大佬級人物的相繼表態,很明顯對於善後這個問題,已經投出了“棄權票”,這無疑更加重了對歐美乃至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

而現在,這種擔憂似乎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美國一季度GDP最終值-1.6%,現在美國亞特蘭大預期二季度-1%,兩個季度都負增長,狹義上説上半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已經板上釘釘。

歐洲的情況或許還要更差一些,先不説經濟10多年沒有起色,因為俄烏戰爭就發生在這塊土地上,而且俄羅斯能源斷供的對象正是歐洲國家,最後的結果,是歐洲的CPI的漲幅和美國並駕齊驅。

上週五,歐盟統計局公佈歐元區6月CPI數據,繼5月份上升8.1%後,6月繼續同比上升8.6%,高於預期的8.5%,繼續創造歷史最高水平,調和CPI環比上升0.8%,雖然與5月持平,但高於預期的0.7%。

一季度歐盟GDP實現了5.6%的同比,0.7%的環比增長,但這只不過搶了一個時間窗口,因為俄烏是2月底才打響,能源價格飆漲主要集中在2季度,不出意外,歐洲二季度的經濟數據會相當難看。

從宏觀層面上看,CPI高企,收水甚至暴力加息就是為數不多的政策選項,這就為經濟危機扔下了“炸彈”:不暴力加息,貨幣氾濫,CPI下不去,通脹就無從解決,暴力加息,流動性收縮,經濟成本、企業盈利、就業都會不同程度受到負面衝擊。

這是兩難,很難解決,如果那些大人物的“智慧”不夠用,那迎面撲來的就很可能是經濟危機。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會趨向於壓縮非必要的消費項,包括終端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汽車等等。消費和宏觀經濟表現互為因果,經濟衰退最直接的表現之一,就是消費不振,甚至出現坍塌。

從這個角度上看,半導體出現砍單,就再正常不過了。

02

下滑

具體看一下半導體的需求面,其實都比較低迷。

首先是手機。

作為現在半導體應用領域中,技術含量最高,利潤也最為豐厚的一個細分,智能手機在過去10年讓半導體行業賺的盤滿缽滿。

但是,2022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98億部,較去年一季度下滑3000萬部,下滑幅度高達9%。據潮電智庫預測,今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不超過10億部,甚至可能只有9億部,較去年最多下滑20%。

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數據,2022年5月全球手機市場銷量環比下降4%,同比下降10%,至9600萬部,這是十年來第二次跌破1億部,而上一次銷量跌破1億部還是新冠疫情開始的時候。中國信通院發佈的數據,5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2080.5萬部,同比下降9.4%;1-5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累計1.08億部,同比下降27.1%,其中5G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0.2%。

再説到PC。

全球一季度出貨量為7790萬台,較2021年同期下滑6.8%。其中,惠普下滑17.8%,華碩下滑5.5%。

據市場分析機構Gartner報吿的預測,2022年全球PC出貨量將下降9.5%,其中Chromebook受到的衝擊是最大,下滑幅度高達30%,PC降幅為3%,Mac預計會持平。報吿同時指出,2022年企業PC的需求預計同比下降7.2%,個人PC的需求下降更為明顯,幅度預計為13.1%。

這些數據有效地佐證了蘋果、英偉達、AMD對台積電的砍單。

至於其他消費電子領域,如電視機、TWS耳機等,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據《全球TV品牌出貨月度數據報吿》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TV出貨量為4490萬台液晶電視+150萬台OLED電視,同比下降6.1%,連續第三個季度出貨規模下滑。這導致整體液晶電視面板價格跌幅遠超4月預期,已跌破面板廠現金成本。據潮電智庫預測,2022年全球TWS耳機出貨量將下滑30%。

可以説消費電子是清一色的下滑,基本沒有能夠倖免的,就連疫情後不斷受到缺芯困擾的汽車行業,也出現了變數。

我們納入統計的22個國家中,有14個國家汽車銷量均呈下跌趨勢,有70%的國家銷量跌幅均達到兩位數。3月,全球前3大市場——中國、美國、日本分別同比下滑11.7%、24%、16.3%。

別看半導體技術含量高,利潤豐厚,但實際上也是看下游吃飯的行當,眼下最大的幾個下游應用,智能手機、PC、其他消費電子、汽車出貨量都出現下滑,半導體自然也會受到影響。業界最知名的半導體行業晴雨表--費城半導體指數,在疫情後有過一段高光時刻,但今年一月之後,出現連續下滑,但即便如此,也不過跌回一年前的水平,現在宏觀環境這麼差,很難説已經跌到位。

從實體行業上看,接下來的半導體行業,很可能會步入量價齊跌的環境。需求端下滑就不用説了,而過去兩年因為缺芯導致價格高企,刺激廠家擴產,而根據半導體行業的擴產週期,今明兩年產能開始進入投放階段,但需求卻逐步萎縮,供不應求很可能迅速演變為供過於求,價格就很難不下行。

當然,有一個細分在眾多下滑態勢中顯得另類,甚至逆勢而上,那就是新能源汽車。但是,單靠這個行業,能挽救半導體於危難之中?

03

新能源車還不算救世主

從現在的佔比看,汽車半導體佔整個半導體的比例不是很高,只有10%,而智能手機、PC、消費電子佔比總數為55%,另外,ICT設備、工業控制佔比總數為34%。這樣看,因為佔比低且均處於下滑趨勢,汽車半導體即使有增長,也很難支撐起整個半導體的增長。

類似的邏輯,從一個智能手機過度到汽車電子的公司--舜宇光學有過類似的體現。

去年,舜宇車載鏡頭出貨量增長21%,是智能手機業務萎縮之後,公司新的被寄予厚望的增長點,但這些業務實際上佔總體營收的比例不高,只有6%,是手機鏡頭業務的7%,換言之,手機相關產品的佔比超過90%,仍然是公司營收和利潤最大來源。

這其實給出了一個很重要的邏輯,此消彼長中,長的部分能夠彌補消的部分。如果OK,那自然皆大歡喜,如果不行,那整體下滑的趨勢就會繼續,直到比例重新劃分。

回到新能源汽車,從銷量上看,增長毫無疑問是強勁的,單以中國來説,去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了1.6倍,今年4月份雖然遭受疫情、產業鏈中斷的影響,但5月份得益於國家強力的政策刺激,銷量迅速恢復,各方的預計,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可以去到60%,而且從銷售滲透率上看,這個領域還有很長的增長空間沒走完。

擔憂顯得很沒有必要。

但是,另外一個事實確實冰冷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只不過是蠶食燃油車的市場,而燃油車的佔比更高,超過7成,鑑於總體汽車銷量2017年已經見頂,而且全球經濟都不景氣,國內的消費力也還在下行週期中,從銷量上看,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並不足以彌補汽車總體的下滑。

從長遠看,新能源汽車對於半導體的需求會超過燃油車,鑑於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技術的發展,每輛車安裝的芯片也會不斷增加,性能不斷增強,甚至有研究機構預計,2030年汽車半導體佔總體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將達到50%。

新能源汽車是半導體肉眼可見的增量領域,但這個領域要想真正撐起半導體行業的大旗,就很難準確預測,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眼下距離這個目標還很遙遠。

所以,短期還是不要指望的好,更不要盲目樂觀,忽視半導體正在步入週期下行的事實。

04

結語

一些半導體大佬級別的公司,過去一年的業績都很好看,今年也一度給出樂觀的增長預期。

比如台積電,5月營收1857億新台幣,同比增長65.3%,環比增長7.6%,連續兩個月創下單月營收歷史新高。1-5月,公司營收約8493.43億元新台幣,增長44.9%,成績仍然亮眼。

但是,這些成績得來,很大程度上是源於缺芯導致的價格上漲,這也是現在最為擔憂的事情,如果供不應求狀態出現下滑,那半導體行業步入下行,量價齊跌的邏輯也就説得通了。

台積電曾公開表示:“公司2022全年營收同比增長將達到或超過25%-29%,高於代工廠行業整體增速,其中HPC和汽車業務增速最高,HPC將成為貢獻營收的最大驅動力,部分增速由智能手機需求下滑抵消。”

只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隨着外圍通脹高企,經濟危機預期越來越強,國內的消費需求同樣存在壓力,下游需求的下滑,還沒看到底,半導體行業的下跌空間,還不小,更重要的是,作為傳統的非必要消費品,一旦下跌起來,很可能深不見底。

想抄底的話,還得耐心等待。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