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5月賣出法則,還適用嗎?
格隆匯 05-07 11:45

摘要

東西方股諺 “Sell in May” 與“五窮六絕”,均指向市場表現的季節性“規律”,這一經驗背後的原因?是否具有現實參考意義?本文分析,供參考。

熱點思考:五月賣出法則,如今還適用嗎?

一問:“五月賣出法則”成立嗎?海外市場普遍存在,疫情期間有所減弱

1950年以來,“五月賣出法則”在美股市場長期應驗,但近些年有所減弱;流動性與交易行為等季節性變化可以輔助解釋“五月賣出效應”,而疫情的擾動打破了這一規律。從標普500指數來看,1950年以來,11月至次年4月的市場平均表現,優於5月至10月,兩者分別為6.9%和1.8%,差異顯著;流動性的季節性波動、機構投資者“度假”帶來的交易行為變化或是主要原因。新冠疫情爆發後,市場季節性規律受到明顯擾動,“5月效應”也變得不再明顯。

二問:A股市場,5月的歷史表現為何偏弱?業績預期的波動或是主要原因

A股股諺“五窮六絕七翻身”也顯示了與海外相似的季節性;A股5月表現的相對弱勢,更多受到上市公司業績發佈中“早報喜晚報憂”擇機行為的拖累。2000年以來,5月至7月間,A股市場月均收益率分別為-0.7%、-1.5%和1.3%,“五月賣出效應”同樣顯著。國內上市公司業績披露的擇機行為,導致4月底扎堆發佈的業績,更易對市場造成負面衝擊。業績披露的衝擊,容易促成A股市場4-5月的V型走勢,當業績預期整體向好時,無需過慮季節性擾動。

三問:“5月效應”會重演嗎?疫後修復過程中,市場迴歸基本面

疫後修復過程中,市場或重新迴歸基本面:分子端矛盾是美股博弈的關鍵,“殺盈利”壓力下,美股或將維持高波動;而伴隨經濟內生增長動能增強,國內企業利潤有望加快恢復,財報業績偏弱帶來的“季節性效應”有望被打破。不同於過往,美債利率的回落或對二季度的美股有所支撐;但“殺盈利”壓力顯現下,美股高波動或將延續。年初以來,微觀數據拖累下A股表現疲軟;當下經濟復甦剛剛開啟,一季度多數行業利潤已有修復,市場有望受益經濟改善

風險提示

俄烏衝突再起波瀾;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工資增速放緩不達預期

報吿正文

一、熱點思考:五月賣出法則,還適用嗎?

東西方股諺“Sell in May”與“五窮六絕”,均指向市場表現的季節性“規律”,這一經驗背後的原因?是否具有現實參考意義?本文分析,供參考。

一問:“五月賣出法則”成立嗎?海外市場普遍存在,疫情期間有所減弱

1950年以來,“五月賣出法則”在美股市場長期應驗。“Sell in May and go away”刻畫了自5月開始,股票市場開始整體走弱的現象;西方市場在11月至次年4月表現,較5月至10月更強。歷史回溯來看,1950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在11月至4月表現均優於5月至10月,兩者分別為6.9%和1.8%。從市值規模來看,“5月效應”在構成羅素2000指數的小盤股上更明顯,5月至10月與11月至4月期間月均收益率分別為1.4%和9.4%;從風格來看,價值股“5月效應”較成長股更顯著,5月至10月與11月至4月期間月均收益率分別為1.3%與9.0%。

流動性的季節性波動是“5月效應”成因之一;疫情以來,美聯儲的天量放水打破了原有季節性規律。隨着10月新財年的開啟、聖誕季流動性需求的增加,美國往往會在歲末年初增加貨幣投放。從1950年以來各月M2同比增速來看,11月與12月是全年M2增速高點,而4月至7月的M2增速相對較低。這導致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呈現明顯的季節性特徵。5月至10月是國債收益率全年最高的6個月,相對較高的國債收益率對美股估值形成壓制,進而加劇了“五月賣出效應”。新冠疫情則打破了原有的規律,量化寬鬆的重啟、高通脹下“趕作業式”加息,對市場流動性形成明顯擾動。

5月賣出效應還有其他幾種常見的解釋:如機構投資者的度假效應、商品價格的季節性波動等。1)度假效應:“Sell in May”最初用來描繪倫敦金融城的銀行家們在5月沽出股票,去鄉間避暑,在賽馬日之後重返倫敦進行交易的行為。數據上,巴西、阿根廷、新西蘭等南半球國家夏季假期與歐美國家不同,這三個國家“五月效應”的確較弱;從日均成交量來看,5-8月的夏季,美股交易活躍度較低。2)商品價格的季節性波動:從標普500各行業表現來看,以材料、能源、非必需消費為代表的週期性行業“五月賣出效應”更為明顯,在商品價格季節性變化的驅動下,週期性行業在這一期間的表現相對突出。

新冠疫情爆發後,市場季節性規律受到明顯擾動,“5月效應”也變得不再明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市場舊有周期性規律被明顯打破。1)新冠疫情的脈衝式爆發接連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緒造成衝擊,如新冠初始爆發階段、Delta起步階段、Omicron快速傳染階段,美股均受到顯著衝擊;2)新冠疫情下,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大開大合也對權益市場形成明顯擾動,QE期間,美股持續上行,而貨幣政策緊縮階段,美股下行壓力顯現。

二問:A股市場,5月的歷史表現為何偏弱?業績預期的波動或是主要原因

A股股諺“五窮六絕七翻身”也顯示了與海外相似的季節性;從歷史經驗來看,雖然近些年來,A股市場的“五月賣出效應”逐步減弱,但季節性特徵依然存在。2002-2011年間,剔除2008年極端行情後,上證指數5月至10月、11月至4月月均收益率分別為-0.9%和9.4%;2012-2022期間,兩者則分別為0.7%和4.2%,A股市場的“五月賣出效應”逐步減弱。“五窮六絕七翻身”的季節性特徵則依舊存在,5月至7月,剔除2015年極端行情後,上證指數月均收益率分別為-0.7%、-1.5%和1.3%,5月至6月的市場表現往往偏弱。

A股市場5月表現的相對弱勢,更多受到了4月底上市公司業績發佈中“早報喜晚報憂”擇機行為的拖累。上市公司在業績披露上顯著存在着“早報喜晚報憂”的擇機行為,當業績改善時,上市公司傾向於提早與投資者分享這一喜訊,而當業績不及預期時,上市公司傾向於推遲業績披露時間,以儘可能減少披露時的投資者關注。從2022年A股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情況來看,業績低預期的上市公司中將年報披露拖延至最後一週的比例高達36.3%,高於業績改善上市公司30.4%的比例。上市公司於4月底扎堆發佈的年報及一季報業績更易對市場造成負面衝擊。

業績披露的衝擊,容易促成A股市場4-5月的V型走勢,當業績預期整體向好時,無需過慮季節性擾動。隨着4月下旬“業績爆雷率”提高,萬得全A快速回落,4月下半月平均收益僅為-2.6%。一方面,4月底年報、一季報集中披露,市場對已披露信息的消化速度較慢;另一方面,市場情緒衝擊也有一定持續性,5月上半月市場往往會延續弱勢表現,直至下半月開啟修復。在2018、2020、2021等A股業績超預期年份,5月季節性弱勢往往不會上演。此外,轉型過程中,總量經濟的趨勢性減弱也是5月市場相對弱勢的可能原因。

三問:“5月效應”會重演嗎?疫後修復過程中,市場迴歸基本面

不同於過往,美聯儲加息週期或已結束,美債利率的回落或將對今年二季度的美股形成支撐;但當下,分子端矛盾才是美股博弈的關鍵,“殺盈利”壓力下,美股或將維持高波動。期,美國銀行業風波再起,美聯儲加息週期或已結束,年底美聯儲降息預期明顯升温。歷史回溯來看,美聯儲加息週期結束、降息週期開啟前,美債利率多趨於回落;流動性環境或不再是制約今年美股上行的主要因素。隨着銀行業危機的發酵,美國貸款條件明顯收緊,或將加劇經濟的衰退。從美國PMI對標普500未來12個月EPS約1個季度的領先性來看,美股“殺盈利”的壓力或將顯現,“Sell in May”的股諺或仍有參考意義。

國內市場,當下經濟數據持續超預期,但市場並未買賬,主要受到微觀業績不及預期的拖累。2022年四季度、2023年一季度GDP等經濟數據持續超預期,近2個月,花旗中國經濟意外指數也持續上行、一度攀升至162.3,接近2006年6月的歷史極值;但A股市場則受部分行業的業績低預期拖累,表現相對疲軟。其中2022年年報有分析師預測的2598家上市公司中,72.6%的上市公司業績均不及預期。

利潤的修復是經濟的滯後的指標,伴隨經濟內生增長動能增強,企業利潤有望進入修復通道。過去10年回溯中,宏觀數據持續超預期的過程中,除2011年歐債危機、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2022年疫情衝擊外,市場通常會受益於經濟改善。當下,疫後修復在企業經營、招工上已有所體現,從就業到消費的正反饋剛剛開始;2023年地方重大項目等集中上馬,可比省份年度投資同比增18%,對經濟的支持作用加速顯現。經濟復甦剛剛開啟,一季度多數行業利潤已啟動修復,財報業績偏弱帶來的“季節性效應”或有望被打破。

經過研究,我們發現:

1)1950年以來,“五月賣出法則”在美股市場長期應驗,但近些年有所減弱;流動性與交易行為等季節性變化可以輔助解釋“五月賣出效應”,而疫情的擾動打破了這一規律。從標普500指數來看,1950年以來,11月至次年4月的市場平均表現,優於5月至10月,兩者分別為6.9%和1.8%,差異顯著;流動性的季節性波動、機構投資者“度假”帶來的交易行為變化或是主要原因。新冠疫情爆發後,市場季節性規律受到明顯擾動,“5月效應”也變得不再明顯。

2)A股股諺“五窮六絕七翻身”也顯示了與海外相似的季節性;A股5月表現的相對弱勢,更多受到上市公司業績發佈中“早報喜晚報憂”擇機行為的拖累。2000年以來,5月至7月間,A股市場月均收益率分別為-0.7%、-1.5%和1.3%,“五月賣出效應”同樣顯著。國內上市公司業績披露的擇機行為,導致4月底扎堆發佈的業績,更易對市場造成負面衝擊。業績披露的衝擊,容易促成A股市場4-5月的V型走勢,當業績預期整體向好時,無需過慮季節性擾動。

3)疫情擾動下市場的季節性規律已發生明顯變化:分子端矛盾是美股博弈的關鍵,“殺盈利”壓力下,美股或將維持高波動;而伴隨經濟內生增長動能增強,國內企業利潤有望加快恢復,財報業績偏弱帶來的“季節性效應”有望被打破。不同於過往,美債利率的回落或對二季度的美股有所支撐;但“殺盈利”壓力顯現下,美股高波動或將延續。年初以來,微觀數據拖累下A股表現疲軟;當下經濟復甦剛剛開啟,一季度多數行業利潤已有修復,市場有望受益經濟改善。

風險提示

1. 俄烏衝突再起波瀾:2023年1月,美德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俄羅斯稱,視此舉為直接捲入戰爭。2. 大宗商品價格反彈:近半年來,海外總需求的韌性持續超市場預期。中國重啟或繼續推升全球大宗商品總需求。3. 工資增速放緩不達預期:與2%通脹目標相適應的工資增速為勞動生產率增速+2%,在全球性勞動短缺的情況下,美歐2023年仍面臨超額工資通脹壓力。

注:本文節選自國金證券2023年05月07日研報《5月賣出法則,還適用嗎?》

分析師:趙偉 S1130521120002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