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歐洲的滯脹,美國的通脹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 梁中華宏觀研究,作者:李俊 梁中華

 · 概 要 · 

自2020年3月受疫情衝擊以來,歐美均採取了大量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政策以救助經濟。而當前歐美都面臨着高通脹壓力以及寬鬆政策的陸續退出。那麼,當前歐美經濟與就業修復如何了?高通脹的驅動力有何不同?誰是通脹,誰是滯脹?本篇專題擬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分析。

1

就業恢復有何不同?

從失業來看,美國驟升驟降,歐洲慢升慢降。受新冠疫情影響,歐美就業市場均受到較大沖擊,不過反應明顯不同。具體來看,美國失業率從2020年2月的3.5%飆升至2020年4月的14.7%,創歷史新高。不過,隨後加速下行,截至2022年3月,美國失業率下降至3.6%,幾乎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2020年2月),修復速度為史上最快。而歐元區失業率則上行緩慢,2020年8月才上行至峯值8.6%,僅比2020年2月上行1.2個百分點。下行也較慢,不過截至2022年2月,歐元區失業率已經下降至6.8%,為1993年有數據以來新低。

失業人數表現也是如此。美國失業人數在2020年4月飆升至2250.4萬人,比2020年2月增長261.9%,創歷史新高;截至2022年3月已經回落至600多萬人,幾乎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而歐元區失業人數則到2020年9月才上升至峯值1400.5萬人,僅比2020年2月增長15.2%;截至2022年2月逐步回落至1115.5萬人,同樣為1993年有數據以來新低。

不過,從絕對水平來看,歐元區無論是失業率還是失業人數都遠高於美國。

從就業來看,歐洲完全恢復,美國仍有缺口。儘管美國和歐洲失業情況基本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但就業方面卻差異明顯。與2019年4季度相比,2021年4季度歐元區就業已經完全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恢復度超100%。而美國就業到2021年4季度僅恢復至97.9%,仍有2.1個百分點的缺口;即使到2022年1季度,仍有1.2個百分點的缺口。

勞動力市場的差異主要與歐美救助政策不同有關。歐洲主要採用的是就業保留計劃,即政府鼓勵企業留住員工,政府可以幫助支付部分工資,而員工則接受減少工作時間和補償。據歐央行估算,2020年4月歐元區近20%的工作崗位來自於就業保留計劃的支持。

而美國主要採用的是高額的失業補貼,例如2020年第一輪財政刺激計劃,居民每週額外的失業補貼為600美元,疊加居民平均周度失業補助為378美元,失業居民每週可以領取978美元,這高於部分行業正常的工資水平。

因而,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工人勞動時間在明顯增加,截至2021年4季度,相比2019年4季度工人勞動時間加了1.4%,工資收入增長了9.8%。而歐洲則與之相反,截至2021年4季度,相比2019年4季度工人勞動時間減少4個多百分點,工資收入也剛剛恢復至正常水平。

在這種背景下,歐元區實際產出在2021年4季度才剛剛回到疫情之前水平(2019年4季度),而美國早在2021年2季度就恢復正常,到4季度較疫情前增長了3.2%。

此外,從具體行業來看,美國和歐洲就業缺口較大的行業均為受疫情衝擊明顯的行業。例如,美國就業缺口較大的行業為休閒和酒店業、地方政府以及教育和保健服務,而歐元區則為住宿和餐飲業、行政支持以及批發與零售業等。

2

通脹壓力有何差異?

歐美通脹結構有何不同?美國CPI主要分為8大類,而歐元區HICP主要分為12大類。為了便於對比,我們將歐元區HICP分項進行調整,從而與美國CPI分項一一對應。調整後,我們發現無論美國還是歐元區,通脹分項中權重較大的都是居住、交通運輸以及食品和飲料,以上三項在通脹中的權重均超65%。

進一步來看,美國通脹中服務權重更高,比歐元區高出19個百分點,主因美國居住權重更高,美國通脹中居住權重比歐元區高出16個百分點。而歐元區通脹中商品權重更高,比美國高出19個百分點,主因食品和飲料權重更高,歐元區通脹中食品和飲料權重比美國高出約11個百分點。此外,歐元區通脹中能源權重也更高,比美國高出3.6個百分點。

歐美通脹壓力如何?從整體上來看,歐美通脹壓力都很大。截至3月,美國CPI同比上行至8.6%,創1981年12月以來新高;核心CPI同比也上行至6.4%,為1982年8月以來新高。而歐元區通脹壓力更大,截至3月,歐元區HICP同比飆升至7.4%,創1997年有數據以來新高;核心HICP同比也上行至2.9%,即使看起來遠低於美國,但也創1997年有數據以來新高。

歐美通脹動力有何差異?歐洲通脹的主要驅動力為能源,自2021年4月以來,能源通脹對歐元區通脹的貢獻率一直在5成以上,而其他非能源類商品和服務的通脹壓力整體較小,貢獻率僅在10%左右。截至2022年3月,能源通脹同比上行至44.8%,拉動歐元區HICP同比增長4.9個百分點,貢獻率為65.6%。

而美國則表現為全面通脹,主要分項對美國通脹的貢獻均相對穩定,其中核心商品、能源以及核心服務貢獻均在3成左右(自2021年4月以來)。截至2022年3月,核心服務、核心商品、能源以及食品通脹分別拉動美國CPI同比增長2.7個百分點、2.5個百分點、2.4個百分點以及1.1個百分點,貢獻率分別為31.3%(最高)、29.7%、27.6%以及1.32%。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自去年年底以來,食品通脹對整體通脹的貢獻率都在不斷提升,目前均在12%左右。

總的來説,歐美高通脹本質上均來自於供需失衡。其中,歐洲通脹主要源於外部供給衝擊,而美國通脹主要源於財政刺激引起的需求高增長。例如,根據舊金山聯儲官員估算,截至2021年底,財政支持或拉動美國通脹增長了約3個百分點。

3

歐洲已經陷入滯脹

從經濟來看,美國經濟強勁,歐洲經濟乏力。我們在之前的報吿中指出,過去兩年裏,面對新冠危機,由於超大力度、超強速度的貨幣政策刺激,美國經濟沒有陷入債務通縮,居民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不僅沒有受損,反而受益。再加上直接“發錢”的政策,美國居民收入不降反升。在新冠疫情的影響逐漸減小後,需求大量被釋放出來,經濟迎來修復。

當前,美國“發錢”少了,但“工資”多了;儘管“發錢”政策在退出,但美國居民賬户上依然有一定儲蓄,可以提供緩衝。因而,在收入和儲蓄的保障下,美國居民消費增速依然不錯,依然會對美國經濟有支撐作用。根據紐約聯儲跟蹤的美國周度經濟指數顯示,截至4月9日當週,美國經濟增速達到4.4%;如果剔除基數看平均增速,美國最近13周的平均經濟增速達到了2.3%,比正常的水平還要高。

而歐洲經濟則恢復乏力。歐洲雖然也進行了大規模貨幣刺激,但“發錢”的力度並沒有美國那麼大。根據歐央行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季度,歐元區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緩至3.4%。如果剔除基數影響,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速已經放緩至2.6%,不及15-19年平均增速,收入增長乏力,難以支撐經濟修復。

加之,3月以來受地緣風險影響,歐洲經濟景氣大幅受損。例如,截至3月,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數下滑至108.5,為2021年3月以來新低;歐元區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至-18.7%,為2020年5月以來新低。

此外,根據德國聯邦銀行跟蹤的德國周度經濟指數顯示,截至4月16日當週,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的經濟增速跌幅擴大至-0.57%,連續9周在負區間;如果剔除基數看平均增速,德國最近13周的平均經濟增速也已經下滑至-0.23%。

從通脹來看,美國或見頂,歐洲仍將上行。美國疫情在逐步緩解,供應鏈也在持續修復,疊加去年商品通脹基數較高,商品通脹有望繼續下行。而3月租金通脹環比較上一月有所放緩,美國房價指數同比在去年8月左右已經見頂,考慮到美國房價走勢對租金價格走勢的領先性,後續美國服務通脹也有望逐步見頂。因而,美國通脹或已見頂,不過回落速度或相對緩慢,通脹壓力依然較大,美聯儲仍需加快收緊。

而歐洲通脹上行壓力仍較大。根據歐盟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歐盟能源產品進口中原油比重約佔7成,其次為天然氣約2成。其中,約25%的原油進口來自俄羅斯,遠高於第二的挪威(9.1%);約5成天然氣進口來自俄羅斯,遠高於第二的挪威(20.5%)。

進一步來看,歐盟中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匈牙利和芬蘭對俄羅斯原油依賴度超過75 %,德國依賴度也超過25%;歐盟中保加利亞、捷克以及愛沙尼亞等十個成員國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度超過75%,德國、波蘭以及瑞典等也超過50%。

考慮到俄烏地緣風險仍在持續,歐洲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度較高,而歐洲通脹中能源通脹權重又較高,後續歐洲將面臨更大通脹壓力。

因此,綜合考慮經濟和通脹背景下,在歐美央行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後,美國經濟或仍有支撐,而歐洲內需本就疲弱,相比美國來説,已經陷入滯脹。

歐洲陷入滯脹,我國外貿或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從全球經濟存量來看,歐洲貢獻了全球27.7%的終端需求,美國貢獻了23.7%,中國則貢獻了13.0%。考慮到當前歐洲仍受疫情以及俄烏地緣風險的干擾,歐洲陷入滯脹將對全球經貿產生衝擊。加之,當前我國出口增速已從高位回落,近半年來歐盟需求對我國出口增長的貢獻持續在20%以上,歐洲陷入滯脹或導致我國外貿加速下滑。尤其是動物油脂、錫鉛等金屬製品以及紡織玩具等產品或影響更大。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