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年輕人寧願送外賣都不願進工廠,是自由還是無奈?
格隆匯 03-07 17:49

最近,一條關於“建議鼓勵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的全國兩會建議上了熱搜。提此建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認為,現在不少年輕人選擇送外賣、送快遞,不願進工廠當產業工人,製造業招工困難不利於社會長遠發展。因此他建議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鼓勵支持更多年輕人成為產業工人。

此意見一出,就引起了熱議,很多年輕人並不買賬:”當產業工人,錢少還不自由““拿錢來鼓勵””送外賣挺好“等等聲音高漲。

 

373737384974154549.jpg2bdfd1aa18109184f02a2823f147840.png

既自由,又穩定

是進工廠打工,還是去送外賣?選擇後背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技術門檻低但收入相對可觀,外賣員不需要太多的技能,就是靠體能吃飯,稍微附加一點時間規劃管理就能獲得不錯的收入。而收入待遇不錯的工廠則需要較高的技術門檻要求,而沒啥技術門檻流水線工廠的收入待遇則比較低。

257930171036500852.jpg

餓了麼近日發佈的《2022藍騎士發展與保障報吿》顯示,2021年共有114萬騎士(即騎手)在餓了麼平台獲得穩定收入,1877位騎士晉升為站長、隊長。美團相關數據也顯示,2021年上半年,美團平台日均活躍騎手超過100萬人,6成全職騎手月收入高於5000元。

相比之下,國內大多數工廠的底薪大多隻有2000多,算上各種加班工資才可能與騎手工資相當,而像富士康等工廠開出的高薪,基本上都是需是靠拼命加班才能換來。加上一些工廠上班還存在剋扣的情況,就算拼了命加班,最後刨去各種剋扣,拿到手裏的也就沒這麼多了,投入產出比嚴重失衡。如果按照時薪來計算的話,外賣行業的投入產出比相對來説比工廠更高,而且也更容易掌控。

此前,李克強總理語重心長地強調“中國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羣,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可見,外賣行業人羣算是收入可觀的羣體了。

擁有了穩定的收入,外賣騎手也已經成為家鄉縣城購房主力,越來越多外賣騎手正通過自己的奮鬥置業安家。

有騎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買房的這份安穩和踏實,是外賣騎手的工作給他的。這些年他進過工廠,也輾轉多個工地,兜兜轉轉沒攢下什麼錢。在他看來,騎手是一份“難得的穩定工作”,時間自主,多勞多得,更重要的是,不會被欠薪——直到現在,他還有一筆七八年前的工錢,包工頭一直沒有給他結清。

雖然送外賣的工作也並不輕鬆,還經常會面配送過程中的交通風險、惡劣天氣、系統bug、客户投訴等情況,但相比於工廠裏相對單一的工作環、不停被動加班不斷增加的基礎任務量,年輕人還是更願意吃送外賣的苦。

尤其是在自由度的層面,在工廠上班除了上述的問題,還有各種規章制度需要嚴格遵守,而且在很多時候還要無條件地接受領導的各種管教和壓榨,基本上可以説沒什麼自由度可言。

而外賣行業相對比較簡單,除了一些最近本的通用規定之外,不會有太多的條條框框,只需要接送單就行,想賺多少錢,完全可以自己把握,這都完全取決於個人,相對來説自由度要比工廠高太多。

還有人際關係的處理也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在意的問題之一,“社交恐懼症”“社交牛逼症”等新詞的出現,以及關於“社恐如何工作”等問題也在知乎等各大平台上被廣泛討論。可以説,人際關係越簡單的工作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而選擇在工廠搬磚,不僅要應付領導的各種管束和壓榨,還要處理同事之間的關係,工作氛圍差地地方還可能存在明爭暗鬥、勾心鬥角等情況,搞不好説錯一句話就得罪了人,挨批評事小,嚴重的話甚至還可能會丟了工作。而外賣行業的人際關係相對要簡單很多,大家都是平等的,幹好自己的活就行。

疫情之下,不同行業的冷與暖

疫情期間,外賣行業加速發展。起初,眾多餐飲企業疫情影響,紛紛向外賣等新業務發力。如今,“萬物到家”理念逐漸興起外賣的延展面變得更加廣泛,“到家”產品變得更多元化。除了外賣配送餐飲以外,送菜、送藥、送花等也成為了外賣騎手常見的配送物品。

1000.jpg

疫情之下,百姓的生活習慣、思想理念也在悄悄發生改變。因防疫需要,不少人在過去一年養成了線上買菜的習慣。

叮咚買菜數據顯示,2020年,叮咚買菜每天為全國供應超1000噸平價蔬菜、60噸肉類。2020年叮咚買菜的下單用户中,80後佔領了手機買菜人羣的“半壁江山”,佔比超過50%。隨着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觸網”,50、60後的叮咚買菜銀髮用户數量在一年裏增長210%。

可以説,在疫情之下,外賣行業在國際上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此前美國《時代週刊》發佈了抗疫羣像,外賣騎手高治曉登上封面。報道稱,如果沒有在危險中挺身而出的外賣騎手們,很多家庭會捱餓,病人也無法得到賴以生存的物資供給。

法新社報道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疾馳而過的中國“外賣大軍”被譽為保障經濟和人民生活的“英雄”,讓“宅”在家中的民眾有飯吃、有貨囤。

英國《金融時報》則將外賣小哥形容為“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生命線”。

而製造業在疫情之下的處境就比較艱難了。製造業企業復工復產時面臨物料供應價格上漲及短缺、員工短缺招人難、資金短缺等挑戰,以及產品製造成本提高,利潤下降等難題,導致它們生存艱難,尤其對於中小企業來説更是如此。為了幫助企業度過難關,各地政府紛紛出台相關扶持措施,支持企業發展,減輕企業負擔;為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多地人社局等部門也都安排專列、專車免費接送外地員工回來復工。此外,疫情也在倒逼製造業企業改變傳統的製造發展方式,推進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但事實上,製造業的痛點以及勞動力緊缺的問題由來已久。中國製造業長期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缺工問題。有企業管理人員曾表示,他的企業甚至出現工廠員工在雙十一期間請假一個月去當快遞員的現象。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發佈2021年第四季度全國招聘大於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有43個職業屬於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且自2019年第三季度該排行發佈以來,製造業類職業佔比就一直較高。

張興海代表提供的數據也顯示:2020年我國製造業人才缺口2200萬,近5年平均每年150萬人離開製造業,而與製造業勞動力流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快遞從業人數突破1000萬。

而要改善或是想要解決工廠缺工的問題,除了呼籲、建議外,更應該要從實質層面去考慮,比如薪資待遇的提高、勞動條件的改善、勞動保障的完善等。

有人説:“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難伺候,還吃不了苦”,這句話的深層邏輯其實是,現在的年輕人已經開始覺醒了,除了薪資待遇意外,他們還有很多更加在意的東西,比如越來越崇尚自由。

只靠簡單粗暴地提薪,解決不了本質問題,畢竟廠家要成本,工人要待遇,這個問題本就是兩難全。瞭解當下年輕人的需求,改變企業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與時俱進,才有出路。

畢竟,符合年輕人的理念的企業,誰不想去呢?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