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受重磅利好政策提振,12日已大幅拉昇的教育股,連日走強,截至15日收盤,港股職業教育板塊累計上漲15.89%,個股方面,新高教集團漲超20%領漲板塊,希望教育漲超19%,中國東方教育、中教控股漲超17%,東軟教育漲超14%。
具體來看,此次《意見》為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劃了更明確的道路,包括完善現代職教體系,建立“職教高考”;鼓勵應用型本科開展職業本科教育;完善職教認可體系,提升職教社會認可度等等,對我國未來教育模式會帶來巨大變化。
(職業教育重要政策法規,來源:國聯證券)
我國大力推動職業教育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我國製造強國的戰略需要大量技術型人才,但我國的人才市場存在着結構失衡供需不匹配情況,一邊眾多企業因缺乏適用人才而用工緊張,另一邊畢業生因職業能力不足而就業困難;二是在高等教育普及的當下,眾多就業者實際教育程度超職業所需教育程度,存在過度教育以至於社會資源浪費的情況。
職業教育變革下,最直接受益的就是民辦高教及職業培訓兩大板塊,下文將簡要分析二者的標的選擇邏輯。
民辦高教
民辦高校的成長方式大致可分為“內生”與“外延”兩個方向。
在“內生”方面,從客單價來看,雖然目前民辦高校已施行市場化定價,但政策要求學費提升需配套投入的增加,2021年上半年,6家民辦高教公司(中國科培,華夏視聽教育,民生教育,東軟教育,建橋教育,新華教育)的平均學費同比增速為3.4%,較為緩慢。
從招生情況來看,6家民辦高教公司2021年上半年在校生人數平均同比增速達到16.2%,為公司實現內增生長的主要驅動力。此次《意見》中鼓勵應用型本科開展職業本科教育,目前大部分民辦高教為應用型,未來有望在學額方面享受政策紅利,招生情況持續向好。
除了最直觀的客單價及招生情況外,學校的美譽度在實現內生增長的過程中發揮着關鍵作用,直接決定了學校未來招生及學費量價增長的空間。
在“外延”方面,高教的外延式擴張有三種模式,分別為:自建、收購、託管,從資本回報率來看收購為最優模式,也是目前高教的主流外延模式,收購併表後公司在校生人數及營業規模實現顯著增長,院校間協同效應增強。2021年至今已有25所民辦本科高校收購獲批,較過往明顯放寬。
(高教外延模式對比,來源:長江證券)
由於前期教育板塊殺估值等因素影響,目前部分高教個股PE估值已跌到10倍以下,據華西證券預計,民辦高教三季度業績將保持穩健,從規模優勢及學校美譽度角度來看,中教控股(0839.HK)共擁有國內12所高等教育學校及專業學院和澳大利亞國王學院,其中不乏獲得連續9年蟬聯全國民辦大學榜首、中國最大的鐵道類專業院校等等榮譽的優質標的,規模效益明顯。雖然與同板塊其他公司相比,作為龍頭的中教控股有一定的估值溢價,但覆盤1月以來的變動情況,公司估值有望修復。
(中教控股PE變動情況,來源:choice)
職業培訓
不同於學歷職教,職業培訓主要以就業切換及現職位技能提升為主,需求較為分散,按教學目的來看,可分為職業技能培訓及執業考試培訓。
二者之中,職業考試培訓更注重理論知識的積累和應試技巧,此類培訓主要針對就業考試(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招錄)以及資格證書(建工、會計等)考試。此次《意見》提出要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職教高考”。具體包括加快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職業教育的招考錄取方式或將變化,有考試的地方就有“內卷”,未來職業考試培訓有望發展成為新的黃金賽道,為職業考試培訓公司開啟新的增長曲線。
目前來説,職業考試培訓中公務員考試集中度較高,考公龍頭中公教育(002607.SZ)在公司規模、網點數量、職教員工以及覆蓋學生人數上都遠遠領先於同業,毛利、淨利、ROE等指標水平也均處於業內頭部,政策推出後中公教育一度連續兩天漲停,不過在三季報預吿發布後,15日中公教育股價驟跌,收盤股價達12.05元/股,跌幅為9.94%。
不同於職業考試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更注重實踐操作,而非專業理論,在各細分領域中,IT、烹飪及汽修為三大主流技能培訓,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0年我國IT行業熟練工供需差距1250萬人次,預計2022 年烹飪及汽車服務熟練工人缺口將分別達310萬人及870萬人,需求端的“用工荒”有望推動供給側“改革”,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供給端就業者實現職業轉換的重要路徑,有望打開成長天花板。
結合政策,國家更傾向於培養真正有“手藝”的技能型人才,而非應試教育下的理論型人才,港股板塊中,中國東方教育(0667.HK)主營技能型職業教育,專攻汽修、烹飪和計算機培訓三個板塊,高度契合市場熱點及政策方向,近年來公司各分部收入穩定增長,目前新校園利用率較低,未來有望隨着職教需求的增加進一步提高產能。
(中國東方教育各分部收入情況,來源:國元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