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在全球性緊缺的預期下,煤價再創歷史新高!據券商中國記者瞭解,10月9日,動力煤港口現貨價格大漲,突破2000元/噸的歷史性大關;10月11日,動力煤現貨報價更是達到2200元/噸,刷新了歷史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在內蒙古、山西等地陸續發佈增產和保供的政策後,上週五動力煤期貨一度大跌。但隨着週末現貨的拉漲,期現貼水幅度變大。10月11日,動力煤早盤開盤強勢大漲,尾盤封死漲停板。
11日夜盤期貨開盤,鄭煤大幅高開逾6%,焦煤、鐵礦、焦炭也漲逾2%。隨後,各大品種漲幅繼續擴大,截至夜盤收盤,動力煤主力合約漲幅擴大至10.85%,再度接近漲停;焦煤主力合約漲幅也超5%。
當日晚間,新華社發佈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日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會議,部署能源改革發展工作,審議「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能源碳達峯實施方案等。李克強說,要深入論證提出碳達峯分步驟時間表路線圖。堅持全國一盤棋,不搶跑,從實際出發,糾正有的地方「一刀切」限電限產或「運動式」減碳,確保北方羣衆溫暖安全過冬。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更多依靠市場機制促進節能減排降碳,提升綠色發展能力。
除了動力煤以外,由於原油大漲,WTI油價突破80美元大關,國內化工產品全線大漲,甲醇、PVC等強勢漲停。有機構指出,由於夏季全球氣溫偏高,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今冬大概率還將迎來拉尼娜,推升農產品和能源等相關大宗商品價格。
誰也沒想到,本是傳統的淡季,但煤炭卻格外短缺,並且是全球性缺煤,一時間竟成了「王」,引領一衆商品大漲。
自8月開始,「保供」增產政策就開始落地,但煤炭供給緊張的格局一直延續,三季度煤價漲幅進一步擴大。十一期間,內蒙古鄂爾多斯、山西、陝西榆林發佈增產、保供政策文件;10月8日,節後開盤,動力煤大跌近9%。
平安期貨交易部首席黑色研究員劉東豐告訴券商中國記者,10月9日港口現貨大漲、衝過2000元/噸,期貨貼水現貨幅度過大,10月11日,動力煤期貨強勢封漲停。
劉東豐指出,9月下旬以來,保供政策聚焦長協、電廠用煤,政策引導煤礦、電廠擴大「長協煤」覆蓋範圍。今年四季度,晉陝蒙三省份「長協煤」供應量約1.45億噸,分別承擔5300萬噸、3900萬噸、5300萬噸的保供任務。動力煤期貨作爲沿海沿江市場煤定價標的,「長協煤」覆蓋面擴大,大幅增加動力煤期貨價格彈性。
「十一過後,在鄂爾多斯日產上230萬噸/天、電廠庫存絕對低位逐漸增庫的情況下,港口5500大卡現貨衝過2000,10月11日報價2200。動力煤期貨2001合約由於貼水幅度過大,期貨價格處於被動跟漲現貨階段,短期依舊偏強。」
專注黑色產業鏈研究的富實數據研究院院長蔡擁政也對記者表示,總體還是煤供應緊張帶來的市場預期,而且這個緊張是全球性的。國慶期間山西暴雨,大批煤礦企業關停,煤炭供應不足的預期還將持續。
「動力煤合約價格創有史以來最高。很多人忽略了山西極端天氣和洪水對於供應的衝擊。」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說。
據記者統計,自8月17日以來,動力煤期貨自750元/噸,一路突破1000元/大關,11日收盤則漲破了1400元/大關,不到2個月時間,漲幅高達86%。
中信證券能源化工首席分析師祖國鵬指出,目前市場對煤炭主產區追加新增產能的判斷分歧較大,但由於一部分新增產能已經釋放,我們測算四季度有效的新增產能年化約在1~1.2億噸左右,對應Q4環比新增產量約爲3000~4000萬噸,即便加上存量產能季節性擴張的增產,預計四季度供給缺口尚有2000萬噸,年內也較難扭轉供給緊張的格局。在此預期下,預計四季度煤價中樞環比仍有一定擡升。
「四季度,煤炭供需壓力依舊較大。保供政策逐漸落地,9月下旬以來落地節奏明顯加快,四季度將逐漸釋放增量;但安監、生態環境約束依然存在,供應增幅仍存變數。整體上,「迎峯度冬」挑戰依舊存在,隨着保供政策逐漸落地,完全可以保障取暖用電需求;但整體供需緊張情況需要緩慢緩解。」劉東豐也表示。
除了全球性缺煤以外,「商品之王」原油也在供應緊張和經濟回暖的預期下大漲。要知道去年4月,石油一度淪爲負油價,多到甚至堵塞管道,海上滿載的遊輪多到沒地方儲存。
10月8日,WTI油價時隔7年後首次突破80美元大關;10月11日,WTI油價大漲超3%,報82美元,再度刷新前高。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油價已經連漲7周。疊加煤炭的緊缺,席捲全球的能源危機正在加大北半球越冬困境。
在原油大漲的帶動下,10月11日,國內化工產品全線大漲,甲醇、PVC等強勢漲停,LPG、PTA、EG等紛紛大漲。截至目前,PVC、PP、EB、塑料等化工品價格全部在10000元以上,刷新歷史記錄。就連甲醇價格都突破了4000元大關,創下上市以來新高,而一年前,甲醇價格不足2000元,
德國商銀大宗商品分析師Carsten Fritsch報告表示:「鑑於目前強勁的需求,且可能還會受到天然氣買家轉向石油的動力推升,加上OPEC+限制生產政策,因此到年底之前,石油市場仍會保持緊繃狀態。」
中信證券FICC首席分析師明明也指出,市場對於全球能源危機的擔憂漸濃。具體來看,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背景下,此次能源危機主要圍繞傳統的化石能源展開,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能源產品的價格一路攀升造成了全球範圍內的供電緊張,工業生產承壓,同時高企的電價以及天然氣和汽油短缺也對居民生活造成幹擾。預計短期內主要能源產品的價格高位難以改變,新一輪全球通脹來襲,我國的通脹壓力也不容忽視。
值得注意的是,在資源品供應短缺的同時,天氣變化或將加劇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蔡擁政指出,夏季全球氣溫偏高,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今冬大概率還將迎來拉尼娜。
中金公司也發文稱,2021年8月,NOAA宣佈拉尼娜現象有再次上演的跡象,氣候再次反轉在即。拉尼娜天氣引發的全球降水和溫度的異常現象對不同產業/行業造成的影響具有差異性。具體來看,一方面降水和溫度偏離正常值將直接對全球農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同時拉尼娜現象的發生往往會導致市場情緒發生較大波動,進而推動農產品價格非理性上漲。
另一方面,拉尼娜氣候可能引發的寒冷天氣或將利好能源、煤炭、紡服化纖、尿素化肥等相關產業鏈,加劇市場對冬季能源短缺的擔憂,在一定程度上推升天然氣、取暖油、煤炭、棉紡織、化肥等大宗商品價格。
農產品方面,市場已經開始炒作天氣預期。棕櫚油、豆油等油脂品種自今年7月以來一路上漲,節後更是漲勢兇猛,目前棕櫚油9600元,距離萬元大關僅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