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關於創夢天地收購樂遊的猜測與思考
格隆匯 03-19 08:17

2018年以前與2018年以後的遊戲行業,完全是兩個行業。2018年以前,遊戲行業得益於移動互聯網浪潮帶來的手遊市場爆發式增長,保持了很高景氣度。可以看到,2017年中國遊戲市場銷售收入增速還是超過20%的。2018年是一個分水嶺,這一年行業增速墜落至僅有5.3%。

圖:2012~2019年中國遊戲市場規模(億元)               來源:伽馬數據

2018年的版號停發與總量控制,給過熱的遊戲行業潑了一盆冷水。之前行業高景氣度疊加資本的狂歡下,一些問題開始凸顯。比如愷英網絡、天神娛樂、遊久遊戲、奧飛娛樂等遊戲公司,在2015~2018年期間開啟了“買買買”模式,這樣的冒進終於在2019年產生了副作用。“鉅虧”、“業績變臉”、“暴雷”成為a股遊戲公司2019年的幾個關鍵詞。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遊戲公司大都傾向於冷靜和保守。可以看到的是,2019年至今資本市場也較往年冷清了不少,大手筆購買的動作不再常有。2019年國內遊戲市場最大的一筆收購還是年初時崑崙萬維以22.75億元收購閒徠互娛35%股權。

圖:2014~2019年前11個月中國遊戲行業投融資數目與金額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這樣看來,去年12月9日,創夢天地收購樂遊科技控股的公告,則有些違背行業的“共識”。關於這起收購暫未有更多的信息出來,而缺少更多的細節也令這起收購疑團重重,並且公司也沒有主動向外披露更多的信息。為何創夢天地要收購樂遊,創夢天地憑何可以完成這起“蛇吞象”式的收購,創夢天地與樂遊“合拍”嗎等等。

帶着這些疑問,我們重新審視這筆收購,希望能夠撥開迷霧,找到一絲線索。

 

一 為什麼是樂遊?

樂遊科技控股是一家在港股上市的遊戲公司。2015年以前,樂遊當時的名字還是森寶食品,是一家雞肉產品供應商,2015年初公司和完美世界一起收購了加拿大遊戲公司Digital Extreme 61%的股權以及旗下的遊戲《Warframe》,2016年剝離了原業務後全面轉型成為一家遊戲公司。

《Warframe》是樂遊的旗艦產品,貢獻了樂遊絕大部分的遊戲收入。當初拿下Warframe這款遊戲,樂遊瞄準的正是遊戲行業的一片藍海——免費端遊市場。遊戲的主流收費模式可分為一次性買斷型、按時間收費型和免費遊戲。彼時,中國遊戲市場正是手遊當道,手遊大部分走的是免費模式,而歐美遊戲市場則以付費的重度端遊為主。比如美國三大遊戲開發商,暴雪、Take-Two和EA的產品都以前兩種收費模式為主。一款免費的端遊簡直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表:主流遊戲收費模式

事後證明,樂遊的這個戰略非常精準,2017~2019年,《Warframe》連續三年進入Steam鉑金級暢銷遊戲(最暢銷的十二款遊戲)榜單,也使得《Warframe》成為唯一一款並非由Valve (Steam)開發的獲此殊榮的免費網遊。

圖:2019年Steam鉑金級暢銷遊戲                   來源:Steam

樂遊依靠《Warframe》大獲成功後,先後收購了國外多個遊戲工作室,如位於英國的Splash Damage。這家老牌遊戲工作室有着非常豐富的遊戲開發經驗,曾參與了《Doom》和《Gears of War》的開發。收購的Certain Affinity則曾經是大型主機遊戲《Call of Duty》和《Halo》的開發商之一。

圖:樂遊組織結構                                  來源:公司官網

其遊戲產品pipeline非常值得期待,除了《Warframe》每年固定幾次的更新以外,公司還獲得孩之寶的正版授權,開發《變形金剛》遊戲。與Take-Two進行合作,參與《文明online》的研發與全球發行,以及與亞馬遜工作室合作開發與發行大IP——《魔戒》。

表:樂遊產品pipeline                                             來源:公司公告          

總體而言,樂遊擁有豐富的海外發行經驗,強大的遊戲開發能力以及幾個大IP(《變形金剛》、《魔戒》、《文明》等),都使得樂遊成為優質的併購標的。

 

二 創夢天地憑何收購樂遊?

去年12月9日,創夢天地發佈公告稱擬計劃收購樂遊。而最新的3月9日的公告,對排他協議進行了更新,從最近的公告來看,創夢天地似乎是志在必得。新的協議中有兩點需要注意,其一是公告新增了對上市公司的約束,而之前的協議只是針對大股東;其二則是新增了5000萬美元的違約金,進一步增加了違約成本和收購的確定性。

創夢天地最新的市值是49.5億港元,而樂遊的市值則為65.6億。從創夢天地當前的財務狀況看來,要完成對樂遊的“蛇吞象”收購,似乎很不現實。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創夢天地想要完成這筆收購,必然要藉助“外力”。

最有可能的外力來自於創夢的股東。根據企查查可以看到,其第一大的股東仍為公司創始人——陳湘宇,佔股19.13%,而第二大股東則是騰訊,佔股18.59%。

圖:創夢天地股東結構                                              來源:企查查

騰訊與創夢天地的合作要追溯到2013年,當年10月1日,創夢天地就獲得騰訊1500萬美元C輪融資。此外,雙方還圍繞着具體業務,如好時光影遊社、支付服務、雲計算等技術支持、IP原創及運營等多領域廣泛開展戰略合作。

有市場人士表示,從中國遊戲市場的競爭格局來看,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有這個資金實力的公司並不多。考慮到創夢天地與騰訊之間的關係,創夢背後的大金主很大的概率就是騰訊。

而從騰訊過去的併購軌跡來看,這次收購也非常符合騰訊的風格。

騰訊在兼併購市場從來都是“財大氣粗”。根據三文娛的統計,過去10年騰訊在海外有114次投資併購,其中,遊戲領域就有37次,佔比達到了32.4%。比較著名的有,2013年投資暴雪,2015年全資收購了《英雄聯盟》的開發商Riot Games,2016年成為《部落衝突》、《皇室戰爭》開發商Supercell的控股股東,2018年入股了《絕地求生》的開發商韓國藍洞公司等等。通過兼併購與入股的形式,騰訊與國內外眾多遊戲公司達成了廣泛的合作,看中的正是它們的海外發行與遊戲開發優勢,這也正是樂遊的優勢。

實際上,早在去年三月,《Warframe》就已經登錄了騰訊旗下平台—— Wegame。登陸以後,《Warframe》得到了充分的曝光,幾乎每天都是首屏推薦。可見騰訊對於這款遊戲的關注度是非常高的。

圖:Wegame首頁

在Steam上,《Warframe》的熱度堪比《絕地求生》。當年騰訊入股藍洞,不僅僅是為了將《絕地求生》引入國內,還成功將《絕地求生》由端遊改手遊,這也是後來大火的《和平精英》。我們推測,收購樂遊也極有可能是基於同樣的原因。

 

 

收購樂遊對創夢天地意味着什麼?

如果創夢天地最終成功收購樂遊,對創夢天地而言意味着什麼?

首先是公司體量上的變化。從市值上看,當前創夢天地在香港的遊戲板塊內位列第八,若成功收購樂遊,簡單地做加法,其市值將躋身前三,僅位列騰訊與金山軟件之後。從營收規模來看,2018年樂遊的營收為15.7億元,創夢天地為23.6億元,合併後將組成一個年營收超過40億元(人民幣)的集團,這一規模也將位列香港上市遊戲公司的第三位。

圖:2018年香港上市遊戲公司遊戲收入(億元)                            來源:Wind

其次是公司股權結構的變化。考慮騰訊出資收購的話,那麼可能的操作方法是創夢通過定增的方式向騰訊融資,必然導致騰訊在創夢天地的持股比例大幅增加,很有可能成為創夢天地的第一大股東。我們認為這意味着創夢與騰訊的深度綁定,有利於雙方開展更為廣泛的合作。

最後,創夢天地是國內用户規模市場份額最大的手遊發行平台,旗下樂逗遊戲成功發行了多個爆款遊戲,如《水果忍者》、《夢幻花園》、《地鐵跑酷》、《紀念碑谷》等等。而樂遊的優勢則在端遊,尤其是重度端遊的開發。我們認為,藉助創夢天地強大的手遊發行能力,有望使樂遊旗下多個遊戲登陸手機,從而獲得更廣泛的用户羣和更高的收入。而樂遊的國際化研發團隊與海外發行經驗,也將進一步夯實創夢天地的國際化佈局。

 

尾聲

2020年初,一場疫情席捲中國,給21世紀第三個十年的開頭籠罩了一層陰影。不過,我們認為疫情的影響只是暫時的,疫情期間加速了日常生活類消費線上化,在線教育、線上娛樂、電商、生鮮配送等細分賽道受到影響較小,甚至逆流生長。

遊戲產業作為一種既能舒緩壓力又廉價的休閒方式,在撫慰人們心靈的同時,也成為了這場疫情當中不多的亮點之一。根據Mob研究院的數據,一二月疫情持續時間中,手遊的用户活躍度與遊戲流水均相比2019年同期顯著提高。

所以,疫情並沒有阻斷遊戲產業在版號重發後的“小陽春”。而創夢天地若能成功收購樂遊,必然成為這個“小陽春”最好的註腳。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