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蒼之濤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阿里巴巴與港交所愛情的故事,明天將會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他們曾轟轟烈烈地愛過,也刻苦銘心地痛過,最終破鏡重圓,就如童話一般的愛情故事。
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將在明天正式掛牌,定價每股176港元(相對美股折價3%),股票代碼9988。這是阿里第二次在香港上市,將成為香港歷史上最大的IPO。
對於大中華的投資者而言,阿里可是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我們每天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阿里所提供的服務,陌生是因為在2012年阿里B2B業務從港交所退市之後,我們一直無法投資中國最優秀的互聯網公司。
明天,阿里將再一次回到港交所的懷抱,他是否仍然值得我們下注?
1
再續前緣
阿里歷史上一共經歷過兩次上市。不同的環境,不一樣的公司基本面,令阿里在估值上也有巨大的變化。
第一次上市於2007年11月,那時正是2007年牛市最火的日子,恆生指數約為30000點,比現在的26000點都高。那一個月,阿里巴巴分拆B2B業務登陸港交所,發行價格13.5港元,代碼1688.HK。
上市當天股價暴漲193%,次日股價就達歷史高點40.4港元,較發行價漲了近300%。市值超過了200億美元,超過騰訊和百度的市值,成為國內互聯網行業的天之驕子,風光一時無量,可見香港投資者對阿里的寵愛。
之後的日子,阿里經歷了的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同時受雅虎關於企業控制權的爭奪的影響,股價一直不見起色,最後終於在2012年以13.5元,和當年IPO同樣的價格實行了私有化。
退市的原因,在馬雲看來,退市可讓阿里免於承受擁有上市公司所需面臨的壓力,制定對客户最有利的長遠規劃。私有化要約也可為股東提供一次具吸引力的套現機會,而不必無限期等候公司完成轉型。只有敢於放棄今天的成功,明天阿里才有可能更上一層樓。
兩年之後,公司完成轉型,集團旗下業務包括B2B,淘寶,天貓,雲計算,娛樂等(除了支付寶之外)。馬雲打算帶着完成整合的阿里再次上市,首選目的地仍然是香港。但是,當時港交所堅持不肯為阿里修改“同股同權”的條款,同時也不認可阿里的合夥人制度。
阿里也堅持自己的原則,沒有為港交所作出改變。無奈之下,阿里最終選擇赴美上市。
第二次上市於2014年9月,阿里巴巴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BABA,發行價68美元,上市首日大漲38.07%,創下了當時美股歷史上融資最高的IPO。在上市後的兩個月裏,阿里股價最高達到120美元。
但之後由於全球資本市場震盪,加上國內經濟表現不佳。阿里收入增速和利潤增速都有所下跌,股價一路下滑,最低跌至每股57.2美元。
不過隨後,全球經濟逐漸復甦,自2016年初至2018年中,阿里開啟了一波長達30個月的大牛市,阿里巴巴的股價也從60美元漲至最高211.7,翻了3.53倍。
當然,這波成長紅利都讓美國投資者享受了。當我們回過頭來,如果當時港交所願意為阿里“破例”,那麼享受這些紅利的人,應該是我們大中華的投資者。
因為港交所的“固執”,國內越來越多有競爭力的新經濟公司赴美上市。港交所也認識到當年所犯下的錯誤。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在收盤後發佈了一份公告,稱將拓寬香港上市制度,並擬定發展方向,即允許同股不同權,以及允許尚未盈利或者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香港上市。
在隨後的一年裏,兩個名字響噹噹的公司,小米和美團,相繼利用“同股不同權”的制度創新,順利在港股上市。
同股不同權問題已經解決,將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也是時間問題。阿里迴歸港股上市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2
1688 VS 9988
明天,阿里將再次在港股上市,代碼9988。跟1688相比,9988的董事局主席和CEO已經不再是馬雲,進入後馬雲時代,或者説是張勇時代。跟1688相比,9988業務更加多元化,已經是一個巨無霸企業。跟1688相比,9988營收和利潤規模都提高不少。
但唯一沒有變的是阿里的初心: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在2018年底,馬雲最後一次以董事局主席的身份,寫了一封致股東的信。他在信中提到, 9年前(2009年)阿里巴巴已經轉型為一家技術公司,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上全面佈局,為中國乃至全球的製造業變革打下基礎。
在大家的印象中,關於阿里的印象大概還停留在淘寶天貓。但目前的阿里已經不僅僅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而是一家橫跨商業、物流、娛樂、雲計算、金融等各個領域的巨無霸企業。
在張勇時代,阿里的新的使命是:在數字經濟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從張勇的新使命可以看出,阿里希望打造一個商業操作系統,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提高商家的競爭力。
2019年財年(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公司共實現收入3768.44億元,實現淨利潤802.34億元。此外,2019年4月1日-2019年6月30日三個月間,阿里巴巴共實現營業收入1149.24億元,實現淨利潤191.22億元。
2007年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只有B2B業務,分析起來也比較輕鬆。但如今的9988是一個商業帝國,擁有眾多業務,要每項業務逐一分析需要大量篇幅,普通的投資者也沒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只要把握大邏輯就行。
如何看待阿里數量眾多的業務,我們需要將焦點放在兩個“飛輪”上——2C業務和2B業務。
在To C端,阿里擁有四大增長動力:用户增長、業務擴張、全球化擴張以及新零售
截至2019年9月,國內電商平台天貓和淘寶年化活躍消費者(AAC)增長至6.93億,環比新增1900萬。此外,國際市場開發的開端良好,截至2019年6月,Lazada和AliExpress在國際市場AAC達到1.3億。
除了電商業務,阿里還提供本地服務、數字娛樂等其他業務。其中6.7億的淘寶和天貓AAC中,只有25%是口碑和餓了麼的用户,只有12%是優酷會員。可以看出這些服務用户的重合度並不高,由此可見還有巨大提升用户滲透率的巨大潛力
但有很多投資者問,阿里目前市值接近5000億美元,在中國的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一,在全球排名第六。在如此大的規模下,我們還能享受到阿里的成長紅利嗎?
這就要將目光放到第二個車輪,To B業務。目前國內互聯網To C業務紅利殆盡,阿里可以説是國內目前To C轉To B業務最成功的企業。
這個市場有多大?中國2018在IT上的花費4070億美元,美國1.164萬億,國內公有云的滲透率10%,美國公有云的滲透率22%。在市場規模上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目前政務和傳統行業的IT支出在2018年達到3290億美元,高於互聯網的780億美元,但是目前傳統行業在公有云上的投入仍不算高,所以未來仍然有潛力
阿里在To B業務的地位可謂十分牢固。在全球,阿里雲市場份額為7.7%,僅僅落後於亞馬遜AWS的48%和微軟的15.5%。
在亞太,阿里雲的市場份額從2017年的14.9%上升至2018年的19.6%,高於亞馬遜和微軟,位列亞太第一。
在國內,根據IDC的數據顯示,2019Q1我國公有云IaaS+PaaS數據來看,阿里雲市場份額較2018下半年提升0.3個百分點至43%。
3
股價便宜嗎?
為什麼阿里要回來港股上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美股市場實在是“偏心”。
華爾街對盈利指標是很看重的,因為公司盈利,股東才有錢分,可謂是股東至上。這跟阿里一直以來的客户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相反。
美國有一家公司跟阿里很像,公司的企業文化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1、顧客至上 2、只關注長期利益。這家公司叫亞馬遜。
我們來看看美國市場是如何給亞馬遜估值的。今年來亞馬遜市值一直徘徊在9000億左右,剔除雲服務外的商業服務對應4000-5000億美元,亞馬遜全球服務4億消費者,因此單用户的市值大概為1000-1250億。
根據阿里投資者日的數據顯示,在C端,阿里在全球服務8.6億用户,包括國內6.7億活躍消費,0.6億本地生活服務、文娛用户,1.6億國際業務Lazada等用户
如果按照美國市場的估值,阿里C端業務估值應該是8,600億美元左右。
可能你會説,美國消費者消費水平更高,理應給更高單用户估值,但亞馬遜的用户是不帶來利潤的。阿里每年在C端產生170億EBITA利潤,相當於每用户帶來20美元利潤。
在B端,過去十二個月收入為68億美元。戰略投資(包括螞蟻金服等)合計面值超過830億美元。
就算To B業務白送,參照美國市場給亞馬遜的估值,阿里應該可以有更高估值。
從營收利潤增長來看,阿里的增長明顯高於其他科技巨頭,估值卻沒有明顯溢價。剔除收購的業務之後,阿里巴巴過去12個月的營收增長為37%。同時期騰訊22%,亞馬遜21%,谷歌20%,微軟14%。
阿里過去12個月攤薄後Non-GAAP每股收益為6.71美元,當前股價186.8美元,阿里PE(TTM)=27.8x。騰訊Non-GAAP PE(TTM)為30.8x,微軟26.8x,谷歌27.4,亞馬遜76.6x。要知道,他們的營收和利潤增速都比阿里慢得多。
4
結語
今天,港交所公佈阿里巴巴香港IPO發售價及配發結果,香港IPO公開發售超購41.44倍。晚些時候暗盤一度上漲5%,超過了發行的3%折價。
明天,所有人的都會對焦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在港股上的表現。
在我之前寫的“阿里巴巴上市焦點十問中”,我曾提到,如果打新是為了短期內的暴漲,那隻不過是一個投機者。
作為一個投資者,更應該關注基本面,未來發展潛力,人才機制,文化體系以及企業價值觀。從這幾個方面來考量,阿里應該是目前國內最優秀的互聯網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