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廣發郭磊分享:一輪新的政策週期應已經啟動,主要的政策空間在這四條線
格隆匯 07-26 16:59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六裏投資報

今天(7月26日)上午,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在2023年廣發證券高端客户雲上中期策略會上,以“重拾定價錨”為題,對下半年宏觀經濟及市場進行了觀點分享。

郭磊表示,從兩年複合經濟增速的角度來看,今年的GDP約束目標不同於往年,疊加政策存在跨週期特徵,市場對此缺少經驗情形的對照。

因此,上半年股債所呈現出的特徵,包括利率偏低、類債權資產和“從0到1”的科技類資產相對佔優等,都與市場缺少“定價錨”相契合。

展望下半年,就內生經濟週期而言,PPI已下行至經驗谷底。

郭磊認為,二季度末,PPI有較大概率觸底,並且不會陷入“長期低位”的狀態。

就政策週期而言,當前一輪政策週期仍在過程之中,貨幣、財政、產業、微觀預期等領域均有政策空間。

因此,郭磊表示,下半年金融市場很可能會將“重拾定價錨”。

一則,實際增長低位築底和PPI觸底,會帶來內生經濟週期和盈利底再度清晰;

二則,一輪逆週期政策逐步落地,將帶來短期政策底再度清晰;

三則,下半年“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政策細節浮出水面,亦會帶來中期政策框架清晰度上升。

投資報(liulishidian)整理提煉了郭磊交流的精彩內容:

1.大家可以發現,這一輪政策整個出手的時間,是在PPI底部附近的,可能比歷史上同時段的逆週期增長都要靠後。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這一輪是經濟底和政策底接近於同時出現的。

我們理解,下半年金融市場會有一個重拾“定價錨”的過程。

2.從整個政策空間來看,這四條線應該都是具有實質意義的穩增長政策。

第一個的話,是降低LPR的利率。

第二個就是,發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

第三個是,抬高合意信貸和社融中樞。

最後一塊,是逐步化解地方債的風險。

這四條線我認為是主要的政策空間,未來應該還都有比較大的落地概率。

6月經濟有低位企穩跡象

經濟下行動能正在緩和

下半年經濟怎麼看?

首先從高頻數據來看,6月份的經濟有一個低位企穩的過程。

大家看我們的PMI和EPMI,6月份的EPMI是持平的,PMI是小幅回升的。

這證明,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在6月份的話,整個中樞已經不再下沉。

我們再看一個指標,整車貨運流量,

它統計的是中國的貨車每天有多少的載貨量。

以2019年為基數,從這個指標的走勢來看,今年整個終端需求相對來説是偏弱的,整個指標一直是在80-90這樣的區間徘徊。

但是從趨勢上來看,在5月份之後,整個中樞也已經不再下沉。

所以經歷了4月份、5月份的去庫存之後,6月份的經濟有一個初步的低位企穩的跡象。

這意味着,主動去庫存在向被動去庫存的階段做一個過渡。

往後去看,終端需求有幾塊還是值得去關注的。

一個是基建,我們看今年前5個月,基建的投資增速相對並不低,在所有的分項指標裏面算快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石油瀝青消費量的同比增速區間比較低。

這個意味着什麼?

它意味着基建可能資金到位率還可以,但是實物工作量是沒有對應起來的。

後續實物工作量的回升,意味着基建對經濟的帶動應該會有一個加強。

另外一個角度,就是財政的進度。

我們知道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影響基建最主要的一個指標。

從今年專項債的發行進度來看,前四個月是比較快的,但5月份有個大幅度的放慢,弱於過去幾年的進度。

5月下旬新一批的專項債陸續落地,有再度趕進度的一個過程,可能也會對三季度的基建投資提供一個支撐。

所以一方面是從資金到位率到實物工作量,另外一方面是財政的趕進度,有助於基建對經濟的貢獻後續有一個進一步的上升。

三季度美國製造業庫存底部

或將帶動我們出口量的見底

另外一個領域是出口。

對出口,大家注意,邏輯很容易形成迷惑。

關於出口有很多邏輯可講,無論我們短期積極還是謹慎,都對應着很多條邏輯。

很多邏輯並不是不對,而是不關鍵。

出口最好的判斷指標,其實是一條經驗規律——它基本上同步於CRB指數的同比。

這個主要是因為,出口是一個含價的指標,

每輪週期它先經歷一個價的見頂,然後價的見底。

對這一輪來説,CRB的同比應該5月份前後就是一個底部區域,這個意味着出口這一輪的下行價格的底部應該是已經見到。

量的話取決於海外的進口,

而海外的進口,又進一步取決於它製造業的庫存。

這個庫存指標的話,一般是略微滯後於CRB的。

比如我們看美國這一輪製造業的庫存,它在去年1月份見頂,然後開始回落,到現在已經是6個季度左右的去庫存。

目前它的庫存同比已經接近於零增長,也靠近一個經驗低位。

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今年三季度的話,美國製造業庫存可能就會出現一個底部。

這個會帶動我們出口量的一個觸底。

一輪新的政策週期已經啟動,

逆週期特徵在逐步強化

除了實際增長我們能夠看到的一些積極因素之外,一輪新的政策週期應該是已經啟動,政策逆週期的特徵在逐步的強化。

怎麼看這一輪逆週期?

首先,我想從一個角度來談一下,政策為什麼目前還在進行過程中。

大家知道,央行前段時間在貨幣政策這一塊,側重點還是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就是存款利率的下調。

存款利率下調,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銀行負債端的一個政策,它幫助銀行降低負債端的成本。

但是大家注意,這個邏輯上不應該是政策邏輯的全部。

在負債端降成本之後,理論上應該有資產端的政策,

比如信貸和社融的擴量,或者是貸款利率的降息。

只有通過這些才能把它還給實體,能達到我們存款利率下降的目的。

所以在負債端政策之後,就是資產端的政策。

目前的政策肯定還在過程之中,還沒有出完。

從整個政策空間來看,我比較重視其中四塊。

這四條線都是具有實質意義的一些穩增長政策。

第一個的話,還是降低LPR的利率。

LPR的利率,特別是5年期LPR的利率,同時對應着房地產按揭貸款以及製造業中長期貸款。

第二個就是,發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

從去年的經驗來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落地之後,整個基建的實物工作量就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抬升。

第三個是,抬高合意信貸和社融中樞。

我們4月份講總量適度,在現在整個總需求存在壓力的背景下,如果合意的信貸社融中樞有所提升,那麼對經濟的影響應該還是非常明顯的。

最後一塊,是逐步化解地方債的風險。

如果能有相關的動作落地,那麼整個經濟的資產負債表也會有改善,微觀主體的風險偏好,也會有一個提升。

所以,實質重於形式,這四條線我認為是主要的政策空間,未來應該還都有比較大的落地概率。

價格週期正處在谷底的位置

這輪PPI會有一個正常見底

經濟的另外一個重要線索,是價格的角度。

目前價格週期正處在谷底位置。

我們知道,5月份的PPI已經是第19個月下降,PPI同比只有-4.6%。

我們估計,二季度末,5月份或者6月份,PPI將迎來最終的一個谷底。

有人説,為什麼PPI不會進入一個長期的低位徘徊?

我的理解是這樣子的,中國經濟的最大特點之一是我們製造業產能超強,規模非常大,我們整個製造業產能幾乎佔全球的1/3。

這意味着,它最不利的一個情形是海外出現衰退。

海外衰退會通縮,會通過出口激發我們的產能過剩,國內的產能過剩又會帶動國內價格的下行,這是內外需求的一個共振。

比如1997到1999年、2013年到2015年,都屬於這樣的一個情況。

而這一輪的情況還是非常不一樣的。

一則,國內傳統部門的產能前幾年已經經歷了一輪消化,疫情期間有一個被動出清。

二則,海外的需求目前雖然在放緩,但依然處在一個相對比較有韌性的狀態。

三則,海外整體的環境還是偏通脹。

所以從這幾個角度去看,這輪PPI的話,應該不會進入一個谷底長期徘徊,而應該會有一個正常的見底。

如果PPI二季度末見底,目前已經相對比較低的庫存,將會滯後於PPI有一個觸底的過程。

我們估計,三季度的話,將會確認這一輪庫存的底部。

如果説庫存最終觸底,那麼整個經濟的下行動能會進一步放緩。

而且這一輪中美庫存週期也有一個很強的同步性,這一點還是值得去重視的。

名義GPP的彈性

大於實際GDP的彈性

所以我們估計,從年度角度來看,二季度應該是實際增長的一個低點。

今年的整個GDP,基數變化比較大,所以我們可以用兩年複合增速來當作一個座標。

一季度GDP的兩年複合在4.7%左右;

二季度的話,我們估計可能在3.8%-4%這樣一個量級;

三季度我們估計在4%-4.2%;

四季度4.2%-4.5%,逐步回升,二季度會是全年實際增長的一個低點位置。

這裏同時還要提示一點,就是名義GDP。

很多人可能會疑惑一個問題,會不會經濟確實見底了,但是彈性不夠?

關於這一點,我想要提示的就是,歷史上2016年的時候,市場一度也這麼認為,經濟見底了,但是沒有彈性。

你從事後來看,2016年二季度GDP的話大概在6.8%,四季度到6.9%,第二年一季度的話也就在7%左右。

但是,名義GDP的彈性,那一輪被股債兩端都低估了。

而同樣非常相似的是,這一輪,我們知道二季度CPI和PPI都比較低,

5月的PPI是-4.6%,二季度平減指數應該是在一個負增長區間,所以名義GDP應該是比較低的。

往四季度以及明年一季度去看,名義GPP的彈性應該進一步會大於實際GDP的彈性。

而無論是股票市場所關心的企業盈利,還是債券市場所關心的利率,本質上都是由名義GDP決定的。

這一點,我覺得還是值得重視的。

上半年的特徵是

市場缺少定價錨

回看今年年初以來,上半年的整個經濟是先上後下,同時政策目標5%在歷史上沒有可參考的案例。

因為去年的GDP只有3%,今年的5%相當於2年複合的4%,這個是缺少經驗案例的。

所以,市場在某種意義上不知道政策底在哪裏?

上半年的整個金融市場是缺少一個“定價錨”的。

一則,經濟的底部需要探測;

另外,政策的底部也需要一個探測。

所以我們從整個資產定價特徵來看,上半年利率偏弱,股票的話集中於兩類資產。

一類是類債券的紅利指數,

另外一類是從0到1的科技類資產。

這個跟市場缺少定價錨的特徵還是有一定吻合的。

往下半年去看,一則,實際增長和名義增長會確認一個谷底;

二則,我們這一輪政策逆週期也會確認一個政策底。

而且大家可以發現,這一輪政策整個出手的時間,是在PPI底部附近的,可能比歷史上同時段的逆週期增長都要靠後。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這一輪是經濟底和政策底接近於同時出現的。

我們理解,金融市場會有一個重拾“定價錨”的過程。

地方的底層發展模型發生變化

最後一點,我們想簡單談一下,中期政策框架的切換,以及它的一個深遠影響。

“二十大”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這樣一個目標,這是政策框架又一次重要的切換和升級。

那麼,什麼是現代化?

我們理解,現代化就是發展+戰略目標。

這樣一個框架的變化,會對於我們理解政策帶來比較大的一個影響。

首先,地方的發展模型會有一個變化。

我們知道,在傳統的地方發展模型裏面,土地是一個底層資產。

地方政府做經濟,先做城建,先做開發區。

開發區本身,它的投資並不一定是賺錢的,但是相當於一個加速城市化,

在這個加速城市化過程中,培育製造業、服務業起來。

地方政府投資可以通過税收以及土地的增值,來完成整個投資的一個迴流。

所以,它相當於以土地為底層資產的信用擴張。

在中國式現代化這樣一個發展階段,我們的重點並不是城市化,而是工業化和信息化。

所以,意味着這樣一個底層發展模型就已經發生了變化——

以土地為底層資產,變為產業價值和企業價值。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看到第二個變化,

就是未來地方的城投,可能會有一個逐步的分類轉型。

第三,工業化、信息化並聯推進。

對現代化產業體系來説,底層要素資產也發生了一個變化,

從過去的土地,變為未來的數據、技術。

第四,地方政府的加槓桿會逐步的良性化,採取一些更加標準化的方式,

比如一般債和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

如果地方政府加槓桿的彈性有一個下降,同時土地的另外一端,居民部門的加槓桿、也會受到房地產新發展模式的約束。

那麼很簡單,對一個經濟體來説,加槓桿的話主要是中央政府以及企業。

後者,我們理解,就是這一輪央國企改革的背景之一,

擴大第三本賬的彈性,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

最後,我們要建立一套適用於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具有適配性的融資體系。

所以,以上是我們中國式現代化的這樣一個邏輯框架。

這輪朱格拉週期

可能會達到新的高度

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內容叫現代化產業體系。

我們看中國的朱格拉週期,央行統計的5000家工業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擴散指數。

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底、2016年是個低點,後面的話整個資本開支的週期在逐步上行,

2017年有個上行,2018年、2019年去槓桿的時候有小幅的回踩,2020年之後再度上行,伴隨着高質量發展、新興產業的投資再度上行。

未來,隨着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落地推進,這輪朱格拉週期可能會達到新的高度。

以上是我們站在今年年中,對於後續的宏觀面的一個大致的解析。

主要的風險,包括目前相對還偏弱的地產銷售和投資;

海外經濟目前在下滑的過程中,如果出現超預期的衰退可能也是一個風險;

同時海外正在收緊的貨幣政策如果幅度過大,可能也會帶來全球流動性的波動;

以及,海外一些逆全球化的動作,也會帶來短期風險。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