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向前進還是向後退?光伏大佬激辯產能過剩隱憂!
格隆匯 06-04 16:09

本文來自:華夏能源網

“今天這樣一個大party,在接下來三四年恐怕都難以被超越!”在SNEC展會開幕式的光伏行業領袖對話環節中,隆基綠能(SH:601012)董事長鍾寶申面對台下熙熙攘攘的參會者,如是説道。

5月24日,2023第十六屆全球光伏大會(SNEC)在上海如期召開。在經歷了2022年因疫情導致的取消之後,這屆展會規模空前,超過50萬人進場參觀,超過3100家企業參展,火熱程度讓人咋舌。

但是,火熱背後有隱憂。如同所有行業一樣,光伏也有自己的規律和週期,每當行業發展到燥熱的頂點之後,就會有劇烈洗牌的出現。身在局中的企業家們,已親身經歷了很多次,預警與危機感總會適時出現。

“隨着光伏產能的快速擴張,各個環節必然會出現供需不平衡。每次不平衡的出現,對全行業來説都是巨大的挑戰。”鍾寶申説道。

1.jpg

鍾寶申

鍾寶申的憂慮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但對未來的預測並非所有企業家都與鍾寶申持相同觀點,對行業充滿樂觀、要積極搶抓機遇的也大有人在。

在這些觀點和預期的“對立”中,是光伏行業烈火烹油之下的真相,光伏行業走出歷史螺旋、早日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的緊迫性更加凸顯。

“內憂外患”的憂慮

行業的花團錦簇之下,焦慮如春天的野草般在一點點滋長。

鍾寶申給出的一組產能數據,足以説明目前中國光伏擴產之勢有多猛:2021年之前,中國光伏用十幾年的時間建設起大約380GW的全產業鏈產能;但就在SNEC舉辦前的18個月裏,全產業鏈的新增規模就達到了380GW。

短短18個月,完成了過去十幾年的產能建設,這放在任何一個行業中,都是一個令人警惕的消息,雖然新擴建的產能,都是以先進產能的面貌出現:

代表新型高效的光伏技術路線——N型電池,進入快速的產能擴張期。截至2023年4月,TOPCon產能已落地67GW,規劃待建產能409GW;而另一新型高效電池路線HJT已落地產能10GW,規劃待建產能高達180GW。

快速擴張的產能,帶來的最直接問題就是低價競爭愈發突出,產業鏈價格雪崩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根據行業公開信息,從四月初至今,央國企集採的中標及候選價格在持續走低。4月21日,中煤能源2023年度第一批光伏組件框架開標,共有29家企業參與投標,有一家企業以1.645元/W的價格創下N型組件報價的低價記錄。

鍾寶申透露,近期光伏行業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開發商招標時給出第三方價格,同時設定“當第三方價格變化,訂單價格隨之變化的規則,隨之而來的是投標價格普遍比第三方價格低1毛。

“這意味着什麼?所有人的價格都要比平均價低1毛,中標之後要麼是鉅額虧損,要麼是無法兑現,這樣就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鍾寶申充滿焦慮的説道。

如果説產能持續擴張帶來的是“內憂”,那麼歐美產業鏈保護政策的持續推出,則是中國光伏面臨的“外患”。

目前,中國在硅料、硅片、光伏電池和組件等產業鏈各個環節上,產能都穩居全球第一。任何一個產業過於集中在某個國家手中,帶來的結果必然是他國對於供應鏈安全的焦慮,歐美對中國光伏施加政策和技術上的限制不可避免。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的《緩解通脹法案》和歐盟的《淨零工業法案》、《關鍵原材料法案》,都在力推新能源產業鏈的本土化。如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就計劃斥資3690億美元用於能源和氣候領域,包括對清潔電力和儲能行業提供税收抵免(ITC),併為各州和公共設施提供400億美元的補貼和貸款。

ITC是美國光伏行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力。ITC助力下,美國2021年實現光伏裝機26.9GW,同比增長40%,位列全球第二;美國累計光伏裝機123GW,僅次於中國、歐盟市場。

同時,在光伏應用技術上,歐美國家也在想盡辦法實現對中國的“彎道超車”。比如,美國能源部成立“碲化鎘發展聯盟”、歐洲重啟“太陽能光伏創新平台”、日本和俄羅斯企業在加速發展鈣鈦礦技術等等,均表現出超越中國光伏的想法。

正因為如此,十一科技董事長趙振元擔心,隨着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快速發展,中國企業將很難保得住歐美市場。“新能源現在的門檻並不高,我們在基礎研究上缺乏動力。一旦歐美在技術上形成突破,我們就會陷入被動。”

2.jpg

趙振元與鍾寶申在會場親切交談

“對中國光伏行業來説,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要尤為注意。”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峯亦表示,“一個是國際上的不平衡,全球產能有80%左右在中國;一個是國內的不平衡,產能擴張的速度太快了。光伏行業是充滿前景的行業,卻也充滿着不確定性。”

3.jpg

李俊峯

樂觀者仍大幅擴產

有人保守焦慮,就有人樂觀激進。

5月24日晚間,晶科能源(SH:688223)發佈了光伏行業史上單筆規模最大的投資計劃:總投資560億元,建設56GW單晶拉棒、56GW硅片、56GW高效電池和56GW組件的全球最大的N型光伏一體化基地。

25日,面對媒體的提問,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吿訴華夏能源網,對山西垂直一體化基地項目的投資,主要有三方面考量:

4.jpg

錢晶

第一,晶科能源是RE100企業,山西當地政府可提供大比率綠電供應,對晶科完成RE100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2019年,晶科能源成為首家加入RE100的光伏企業,提出將在2025年前實現其全球運營所用電力100%來自於可再生能源的目標;

第二,出於對運營效率的考慮,把一體化產能最大程度地放在同一個基地;

第三,中國光伏需求不斷增加,山西既靠近國內客户的西北電站項目所在地,也距離天津港較近,有利於產品的出口。

聯想到不久前,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在形容行業競爭時説出的那句“怕什麼,打就是了”,這次在山西的重金佈局,將成為晶科應對未來N型組件競爭中,最重要的“軍事儲備”之一。

大規模佈局組件產能的不僅是“老龍頭”,還有“後來者”。

作為全球光伏硅料和電池片的雙重“老大”,通威在2022年正式進入組件環節,打通了自身的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憑藉一體化帶來的成本優勢,通威於2022年底躋身全球組件出貨十強。

為了與那些光伏組件的先行者競技,通威同時佈局了TOPCon和HJT兩種N型組件技術,也在SNEC上發佈了兩款N型組件新品:TWMNG-72HD、TWMHF-66HD。產能方面除了合肥基地外,通威組件鹽城、金堂、南通等項目都在推進建設,預計2023年底組件產能將達到80 GW。

在今年的SNEC光伏展會上,通威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上海高鐵站等交通樞紐,到展會酒店的外立面、走廊通道、觀眾休息區甚至是參觀證上,到處可見“高效組件、通威智造”的廣吿標語,宣示着組件江湖我來啦!。

“任何一個行業在發展中總是起起伏伏,全球光伏行業迄今為止也就只有20多年,從產業角度看,還處於成長期。如果非要説行業過剩,我認為是階段性的。”同在SNEC開幕式上,通威集團副總裁胡榮柱如此表達着來自通威的樂觀和自信。

5.jpg

胡榮柱

胡榮柱認為,從短期微觀的角度來看,光伏在應用端確實存在諸多問題;從產業長遠的角度出發,應該堅定認知,保持戰略定力。“我們對未來的展望不是自嗨,隨着AI的大規模應用、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降,未來行業的需求將會遠遠超過現在所有機構最大膽的預測。”

如何邁過產能過剩的坎?

光伏產業的增長勢頭,預演着中國電力結構的轉變。

去年8月,光伏發電裝機首次超越風電,光伏從新能源小弟成為“二哥”;今年3月底,光伏累計裝機量超越水電,成為新能源“老大”、全國第二大電源。預計今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裝機將在350GW左右,明年累計裝機量很可能超過水電,2026年將超過天然氣,2027年將超過煤炭成為第一大能源。

在一路向前的路上,光伏行業該如何走出“一哄而上再一鬨而散”的歷史螺旋?

避免從過熱到過冷,減少自殺式傷痛,是關於當前行業是否過剩問題討論的核心出發點。這樣的災難,此前已發生過多次,今年SNEC展的火熱,很容易讓人聯想起2018年那一年——熾熱的行業隨着展會落幕後,一個政策變動就讓行業瞬間掉入“冰窟窿”。

對此,幾乎是伴隨着中國光伏行業發展至今的老牌企業協鑫,對於行業有自己的理解。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建議:面向未來,光伏行業要理性第一,有序進化。從野蠻擴張、無序生長、大起大落的歷史週期波動中汲取教訓,從衝動盲目型投資向理性穩健型投資轉變,瞄準迭代趨勢,基於供需內在邏輯,競合發展,共生共榮。

6.jpg

朱共山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石永紅則建議:目前,中國光伏面臨非常嚴峻的國際環境,被貿易壁壘等方式打壓限制。“集中在國內發展並不是好辦法,要走出去,全球化經營佈局。要在全球體現中國光伏產業的存在和力量,這實際上也是我們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7.jpg

同樣是行業老兵,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對光伏行業當下面臨的問題從另外一個方面給出瞭解題思路:“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光伏行業能不能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我們現在的發展方式和十年前、二十年前有沒有本質改變?”

8.jpg

高紀凡

高紀凡認為,光伏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要營造一個共創、共享、共贏的行業生態,什麼時候光伏能夠像蘋果公司或者汽車行業一樣構建出一個生態,才會有更高的發展空間。

此外,不斷擴大的組件產能,也在拷問着現有能源體系的承受力。

“如果沒有電網的容納,沒有儲能等其他東西的支撐,很快需求就會達到極限。有人預測今年光伏裝機是430GW,也有人説會更多。只有儘早解決需求側、用户側的瓶頸問題,增長的空間限制才會解除。”高紀凡説道。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