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2023年“下注中國”十大核心ETF最新解讀(3月月報)

3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官,本月“下注中國”十大核心ETF平均跌幅0.32%。今天也是2023年1季度最後一個交易日,1季度“下注中國”十大核心ETF平均升幅3.93%。

3月,芯片ETFETF表現最佳,升幅12.74%,中概互聯網ETF以5.78%的升幅排名第二。恒生醫療ETF本月繼續調整,跌7.2%,下跌中資金在持續加倉。

2023年以來,芯片ETF以升幅18.42%,成為當前十大核心ETF升幅最好的資產。

1.芯片ETF領升

今年以來,AI火熱。帶動芯片ETF上升,3月升幅12.74%。

消息面上,OpenAl公司於2022年11月30日發佈基於GPT-3.5大模型的聊天機器人程序,開啟“Al的iPhone時刻” 。2023年3月24日宣佈推出ChatGPT引入插件Plugin,支持酒店航班預訂、外賣服務、在線購物、法律知識、專業問答、文字生成語音等功能,相當於“Al的AppStore時刻”。

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需要大量的高性能計算(HPC)算力支持,對AI服務器需求提升。據Trendforce數據,預估2022年搭載GPGPU的AI服務器年出貨量佔整體服務器比重近1%,即約14萬台;預計2023年出貨量年成長可達8%,2022~2026年CAGR達10.8%。

中泰證券稱,AI人工智能的發展主要依賴兩個領域的創新和演進:一是模仿人腦建立起來的數學模型和算法,其次是半導體集成電路AI芯片。

AI的發展一直伴隨着半導體芯片的演進過程,20世紀90年代,貝爾實驗室的楊立昆(Yann LeCun)等人一起開發了可以通過訓練來識別手寫郵政編碼的神經網絡,但在那個時期,訓練一個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絡(CNN)需要3天的時間,因此無法實際使用,而硬件計算能力的不足,也導致了當時AI科技泡沫的破滅。 

AI芯片是AI發展的底層基石,英偉達早在1999年就發明出GPU,但直到2009年才由斯坦福大學發表論文介紹瞭如何利用現代GPU遠超過多核CPU的計算能力(超過70倍),把AI訓練時間從幾周縮短到了幾小時。算力、模型、數據一直是AI發展的三大要素,而AI芯片所代表的算力則是人工智能的底層基石。

AI芯片主要分為CPU、GPU、FPGA和ASIC四類,CPU是AI計算的基礎,GPU、FPGA、ASIC作為加速芯片協助CPU進行大規模計算。目前AI芯片主要被國際廠商壟斷,根據Counterpoint、IDC數據,Intel和AMD共佔2022年全球數據中心 CPU 市場收入的92.45%,Nvidia佔2021年中國加速卡市場份額的80%以上。 

長江證券稱,2022年預計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將達到1085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仍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根據芯謀研究數據,2022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為12%,國產替代仍處於相對早期階段。2022年以來,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不斷升級,2022年四季度中國半導體設備進口額同比隨之下滑。一方面,國內晶圓廠對成熟製程及特色工藝晶圓廠的擴產意願仍然較強,SMIC預計2023年資本開支與2022年相比大致持平,主要將用於成熟產能擴張;另一方面,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凸顯供應鏈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動下,下游廠商或將加快國產設備認證,半導體設備的國產化進程有望進一步提速。

芯片、半導體產業鏈較為複雜,個人投資者如果看好相關行業機會,可以借道ETF佈局,免去了選擇個股的煩惱。

2.資金流入恒生醫療ETF

恒生醫療ETF自去年10月12日底部上升近50%後,近期迎來調整,3月跌幅7.2%。下跌中,資金一直在逆勢加倉。從恒生醫療ETF份額看,2月23日份額為101.28億份,3月31日份額為144.7億份。

恒生醫療重倉股發佈2022年業績報吿:

百濟神州在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4.16億美元,同比增長20.37%,歸屬母公司淨虧損20.04億美元,虧損同比擴大37.45%,基本每股收益為-1.49美元。

藥明生物2022年公司實現收入152.69億元,同比增長48.4%;實現淨利潤44.20億元,同比增長30.5%;實現經調整純利潤49.25億元,同比增長48.5%。

京東健康2022年公司2022年全年實現營收467.4億元,較2021年同期306.8億元同比增長52.3%;分業務來看,2022年公司自營商品收入403.7億元,同比增長54.2%;服務收入63.7億元,同比增長41.4%。

站在當前這個時點,對醫療板塊怎麼看?

浙商證券認為,市場對於2023年CXO訂單、業績等擔憂有望在近期觸底,主要原因如下:

①從宏觀來看,國內創新藥IND數量保持增長,支撐臨牀CRO及CDMO中短期的快速發展。

②2023年一季度CRO板塊,實驗原材料價格逐漸平穩,訂單仍保持快速增長,頭部聚攏效應明顯,新方向基數平台佈局加速;CDMO板塊,能力快速建設,持續升級,大訂單對產能、業績的影響基本消除,撥開迷霧,行業景氣愈發清晰。

③國際形勢波動下,國內在CXO產業鏈上仍具有不可替代性,市場份額有望持續走高。

④2023年板塊的估值已進入20-30倍性價比區間。

某知名醫藥行業基金經理最新觀點稱:

1.2023年,隨着疫情對於行業的擾動逐步減弱,相關公司將會回到長期增長的趨勢中。醫藥行業的長期增長邏輯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創新依然是行業成長的最為重要的驅動力。經過多年的洗禮,國內創新企業整體研發管線佈局更加理性,資源向差異化方向傾斜,甚至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品種誕生,國內多家企業將不同階段創新藥的部分權益授權給海外企業,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內企業創新的價值。

2.目前,依然有大量臨牀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創新藥及器械都有着廣闊的成長空間。與此同時,國內的創新藥服務企業也逐步形成了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羣,在部分細分領域達到了全球領先的水平,此外,我們認為相關服務商的競爭力更多的體現在平台的技術和管理能力,龍頭企業的市佔率大概率仍將持續提升,保持其較高的景氣度。

3.伴隨我國居民人均收入及認知水平快速提升,醫療服務以及消費性醫療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長且未得到充分滿足,未來空間依然巨大,這些公司的價值終將有公允的市值體現。整體而言,短期市場波動難以避免,但中長期而言,繼續看好醫藥的配置價值。

下跌中資金在流入恒生醫療ETF,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哪?

從跟蹤醫藥、醫療的ETF看,恒生醫療ETF覆蓋面全,具有稀缺屬性。恒生醫療ETF做到了醫藥醫療行業“包羅萬象”。從持倉看,恒生醫療ETF主要覆蓋以下5個細分賽道:1)創新研發上的“賣鏟人”CXO賽道:如藥明生物、藥明康德;2)前沿科技的創新藥領域:如創新轉型先鋒的石藥集團、中國生物製藥;佈局腫瘤領域的再鼎醫藥、信達生物;佈局細胞腫瘤領域的金斯瑞生物科技;3)國產替代邏輯下的創新醫療器械領域:如威高股份;4)疫情防控新調整下迎來新發展格局的互聯網醫療賽道:如京東健康;5)藥品供應產業鏈:如國藥控股。

3.中概互聯ETF

3月中概互聯網ETF以5.78%的升幅在“下注中國”十大核心ETF中排名第二。

中概互聯網ETF成分股主要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等,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在中概互聯網ETF持倉佔比達45.57%。

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宣佈啟動“1+6+N”組織變革: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分別成立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張勇繼續作為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統管戰略。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在未來擁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在此次改革方案下,通過設立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阿里將大幅改善過往繁雜的事業羣、事業部、事業線等組織架構,有望實現組織層級的簡化和決策鏈路的縮短,從而提高組織效率和加強決策響應速度;而六大業務集團在更高的靈活性下的表現也將值得期待。

3月30日,騰訊正式發佈全新的AI智能創作助手“騰訊智影”,推出了智影數字人、文本配音、文章轉視頻等AI創作工具。其中,智影數字人能實現“形象克隆”和“聲音克隆”,創作者通過上傳少量圖片、視頻和音頻素材,就能得到自己的數字人分身和定製音色,進而快速生成自己的數字人播報視頻。

騰訊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議中, 劉熾平表示,騰訊在 AI 領域的投入已經有很長時間,目前擁有足夠的團隊和技術開發出大模型產品。“我們會先把基礎打好,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

劉熾平表示,騰訊在人工智能方面要保證長線佈局,不斷優化混元大模型,希望未來推向市場的產品得到充分打磨,並應用於騰訊內部的全線業務。此外,騰訊高管表示,生 成式 AI 可以用來提升騰訊旗下旗艦產品的用户體驗。未來可能每一個用户都會有人工智能助理,如果效果好, 有可能將生成式AI 納入微信和QQ。

美團2022年財報指出,展望2023年,我 們將繼續實施“零售+ 科技”的公司戰略 ,為消費者帶來豐 富的產品和服務選 擇,促進本地消費 復甦,創造就業機會。在優化即時配送網絡的同時,我們也繼續將產品覆蓋範圍從餐飲品類擴展到非餐飲品類,包括生 鮮、生活必需品及藥品等,並將進一步加強便捷和萬物到家的消費者心智。在商家端,我們將繼續優化我們 全面的服務和線上營銷工具,以幫助商家在後疫情時代提高運營效率及創造更多收入。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