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戴康的策略世界,原研報《大漲過後,AH 股怎麼比較?》
本輪底部至今恆指/萬得全A超額收益36%,當下A股和港股怎麼選?廣發證券指出,AH股賠率相齊、資金分歧加大,“此消彼長"勝率改善下,港股從“天亮了”彈性“遠大於A股”到“略大於A股”。
截至2023.2.1,當前港股和A股靜態賠率的歷史位置基本相齊:(1)PE估值來看,A股整體、恆指均修復至2010年以來均值附近;(2)PB估值來看,恆指仍處於破淨水平、A股整體爲1.66倍,二者均處於2010年以來均值-1X標準差水平;(3)ERP來看,二者均處於2010年以來均值中樞附近;(4)AH溢價指數錄得134,處於互聯互通深化起點2017年以來中性水平(60%分位數)。
我們自22.11.10《破曉,AH股光明就在前方》、22.11.13《港股“天亮了”》提示 “港股彈性遠大於A股”。截至2023.2.1,自去年11月底部以來恆指相較萬得全A的超額收益36%。
修復至今,資金對於二者權衡的分歧開始加大。從整體上來看,南向資金23年1月淨流入大幅收窄至5.07億元;而北向資金23年1月淨流入1412.0億元,整體仍保持大幅淨流入趨勢。
從結構上來看:
(1)去年11-12月資金流入較多的行業,今年1月多數轉爲流出或流入大幅收窄,例如港股資訊科技、地產;而1月資金買入居前的能源、金融業爲前期資金流入靠後行業;
(2)前期領漲的行業,今年1月多數轉爲流出或流入大幅收窄,例如資訊科技、原材料等。
此消:海外流動性改善,港股對美債利率下行更爲敏感
港股較A股對美債利率波動更爲敏感。1)16年以來(不包括本輪)6輪美債實際利率快速下行階段,恆生科技平均回報33.9%>創業板的28.6%。本輪,我們自11.13《港股,天亮了》以來判斷美債利率回落趨勢下港股彈性更大,22.11至今來看已有初步驗證。2)行業來看,港股資訊科技/原材料/非必需消費行業彈性更大。
“彼長”:國內經濟修復,港股盈利彈性更大
歷史經驗顯示:港股企業的盈利能力在經濟復甦、盈利回升週期(09年/13年/17年/20年)較A股盈利的“改善彈性”更大。
“彼長”:以擴內需戰略爲抓手——港股內需“新經濟”將更加受益
23.01.06《“擴內需”引領港股牛市二階段》指出了本輪擴內需戰略的內涵。包括總需求側發力、恢復名營企業信心,促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長期消費升級、創新消費場景等內容。
港股行業結構更聚焦內需。以港股成長VSA股成長爲例,港股成長更偏內需消費“新經濟”、A股成長高端製造爲主,與國內製造業需求及海外出口。
人民幣升值在“此消”和“彼長”共同作用下更爲明確,主流被動指數高權重的港股更受益於資金再配置EM,外資買Beta
美元指數下行期迎來國際資本對新興市場的再配置,港股在主流國際指數權重更大。MSCI EM前十大權重股港股佔5席,且港股金融地產+“新經濟”等領域配置權重較高。
基於AH股的差距已經大幅收斂,二者賠率的歷史位置相齊,而港股勝率仍優於A股,我們調整自22.11.10的判斷“港股彈性遠大於A股”至“港股彈性略大於A股”。仍建議積極配置中資股。方向上,仍是基於擴內需勝率改善方向下“三支箭”。
(1)擴大有效需求:地產龍頭及地產銷售竣工鏈(家電/傢俱);
(2)中期擴內需“消費優先位置”長期“消費升級”:可選消費(黃金珠寶/服飾/免稅)、必選消費(啤酒/超市)、醫療保健(醫療服務/器械/創新藥);
(3)擴內需“重建”&“發展” :平臺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