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中国人寿(2628.HK)Q3业绩交流纪要解读
uSMART盈立智投 10-28 16:28

总结:

1.前三季度集团保费收入5541.05亿元,同比增长0.1%,新单保费1713.38亿元,同比增长6.3%;首年期交保费913.7亿元,同比保持平稳。其中十年期及以上的首年期交保费386.94亿元,同比增长4.9%;短期险保费670.66亿元、续期保费3827.67亿元。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15.4%,退保率0.74%,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

2.公司销售队伍质提量稳。国寿一直坚持有队伍才能驱动业务发展,坚定地推进队伍转型升级。三季度末总销售人力78.3万人,其中个险72万人,公司全口径人均产能同比提升近35%,人均新单产能同比提升超过40%,增速在行业内比较突出。

3.三季度末公司投资资产超4.9万亿元,比去年底增长4.4%。三季度国内的债券利率仍然在历史低位震荡,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压力加大,公开市场权益品种因为市场持续调整而承压。公司一贯兼顾短期策略和长期投资,固收类资产上公司根据利率环境和市场供给,灵活调整配置节奏和品种策略;权益类上保持合理仓位,把握时机,适度兑现收益。前三季度,总投资收益1425.65亿元,总投资收益率达4.03%,净投资收益1456.86亿元,同比增长4.7%,净投资收益率4.12%。

业绩介绍:

前三季度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保险行业持续处于深度调整期的阶段,国寿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市场领先地位依然稳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价值同时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前三季度集团保费收入5541.05亿元,同比增长0.1%,新单保费1713.38亿元,同比增长6.3%;首年期交保费913.7亿元,同比保持平稳。其中十年期及以上的首年期交保费386.94亿元,同比增长4.9%;短期险保费670.66亿元、续期保费3827.67亿元。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15.4%,退保率0.74%,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

2.销售队伍质提量稳。国寿一直坚持有队伍才能驱动业务发展,坚定地推进队伍转型升级。三季度末总销售人力78.3万人,其中个险72万人,公司全口径人均产能同比提升近35%,人均新单产能同比提升超过40%,增速在行业内比较突出。

3.多措并举应对复杂的投资环境。三季度末投资资产超4.9万亿元,比去年底增长4.4%。三季度国内的债券利率仍然在历史低位震荡,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压力加大,公开市场权益品种因为市场持续调整而承压。公司一贯兼顾短期策略和长期投资,固收类资产上公司根据利率环境和市场供给,灵活调整配置节奏和品种策略;权益类上保持合理仓位,把握时机,适度兑现收益。前三季度,总投资收益1425.65亿元,总投资收益率达4.03%,净投资收益1456.86亿元,同比增长4.7%,净投资收益率4.12%。

4.偿付能力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从今年一季度起,国寿已经开始实行偿付能力二期规则,在偿二代二期下,三季度末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61.93%,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30.26%。偿付能力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下一步,公司会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守保险本源,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努力实现业务平稳发展,坚定不移地深化变革转型,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产品服务创新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Q&A:

Q1:2023年开门红产品策略相对往年的变化和销售进程?行业新业务价值连续三年下滑,2023年有多大可能可以恢复正增长?

Q2:投资环境严峻,公司对未来利率和大类资产配置上的判断。

A1:从当前看,国际环境复杂、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2023年,整体看行业有较好的发展机遇,长期看机遇较多,但短期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各家公司均在紧锣密鼓开展2023年开门红工作,国寿也不例外,目前进展符合预期。公司产品始终坚持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了年金、两全、养老险,截至目前开门红情况符合公司预期。从行业明年发展速度来看,若想实现增长,则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即银保渠道的保费会增加。

补充:对明年新业务价值的展望,公司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和聚焦价值的经营方针不变,继续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与公司在市场地位相匹配的规模和价值。

A2:今年以来,投资端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和压力。一方面,利率在低位运行,固定收益配置承压;同时权益市场持续下行,现在万得全A跌了超过20%。给公司价差收入的实现带来挑战,同时非标产品的供给和利率都是往下走的,这些挑战是非常巨大的。公司每年这个时间都会对下一年的宏观形势、资本市场进行研判,来制定资产配置策略,今年二十大召开,明年是换届年份,很多政策仍在观察,公司暂未对明年形成完整判断和配置规划。

个人角度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一些助力经济恢复的宏观政策还在实施,地产优化、调整政策出台;海外方面,全球发达国家货币紧缩周期暂未结束。因此国内利率向上、向下均面临压力,初步认为未来利率会小幅上行。

但考虑到当前总需求较弱,需求恢复需要时间,所以利率上行空间有限,应该还是在窄幅震荡中。后续随着政策落地、公司年度计划的编制,我们会不断深化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并形成明年的配置计划和安排。

Q3:公司投资端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10月18日市场对远洋地产相关传闻怎么看?Q4:公司开门红年金险产品销售情况如何?公司代理人降幅趋缓,是否有见底的预期?

A3: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央企金融机构,投资角度一直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进行安排,从服务实体经济、绿色投资、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都在持续配置和推进,现在公司投资资产中近80%都是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从渠道上看,既有通过公开市场债券、股票的投资,也有通过一级市场项目向企业提供债权、股权的融资,这一直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方向。

未来在国内投资、特别是长期性的配置和安排上,仍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导向,并把自己的投资行为和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结合起来,结果才会好。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为公司提供了很好的配置机会。未来一段时间,公司从顶层设计、中长期战略配置上,也会继续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部署投资决策的主线。当前,我们投资主要是以委托为主,是通过不同的管理人来落地实施的,我们在对管理人的委托投资指引中提出相关要求,同时我们还会深入的研究国家政策,明确未来投资的“红黄绿灯”的这种安排,通过这些举措,能够让我们的投资更好的贴合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且从中受益,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10月18日整个市场都在跌,公司前期涨的比较好,从而出现股价调整。至于远洋地产传闻,首先本次交易额2.33亿数额较小;其次公司所投资的标的是CBD的写字楼股权,公司本身已经持有90%,本次又购入剩余10%。是一个很正常的交易,没什么引起市场关注的点。

A4:公司产品策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为核心并重。开门红部署方面,公司仍采取多产品的策略,还是两全、年金、养老各类产品并重,可能某一阶段年金险占比高一些,但整体上仍遵循产品策略。

公司代理人情况逐季收窄,三季度队伍降幅是3.52%、二季度是4.31%、一季度是4.87%。三季度公司增员率较为稳定,13个月留存率逐步提高,不敢说完全见底,但公司包括行业降幅都在收窄,希望通过行业各家公司共同努力,早日实现见底。

Q5:公司三季度净资产下滑较多的原因?Q6:公司债权投资在房地产上是否有风险事件或计提减值准备?

A5:公司净资产的波动主要是来源于资产端影响,关于敏感度问题,主要是因为去年公司提前预见市场调整,去年上半年提前降低了仓位,去年年底仓位较低。今年上半年市场下跌,公司在债券收益率下行时,存量债券的浮盈提升较多,形成正影响,叠加权益市场下跌造成的负面影响,形成了上半年净资产的变动结果;而三季度主要因为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及公司长期配置策略,在市场低位时做了加仓,权益占比较2021年末有所上升,但三季度市场持续调整,而同时债权市场没有正向变化,导致下半年呈现这样的结果。

A6:关于地产及相关信用风险敞口,公司在投资方面较为审慎,地产投资整体敞口很有限。最新数据显示,公司公开市场包括债券、股票的敞口不到公司总资产比重的1%。对于城投等债券,公司也是较为审慎的,这从公司投资项目的评级也能看出。公司当前非标投资99%以上都是AAA级的,债券AAA评级也高达97%-98%。目前为止,公司没有信用风险事件,自2019年来,公司连续两年多未出现风险事件,是基于公司对于信用风险的审慎和长期谨慎的投资理念,公司未来在信用风险暴露上没有太大风险。

Q7:渠道方面,银保渠道当前的发展机遇和公司的布局?Q8:三季度新业务价值降幅略有扩大,为何二季度公司新业务价值降幅收窄而三季度又走阔了?同时,新业务价值的主要驱动力在代理人,按照这样的逻辑,公司三季度代理人降幅收窄但新业务价值降幅走阔的原因?

A7:前三季度,行业保费规模略微增长,三个季度每季度增速缓慢下降;同时,行业保费收入结构有所变化,寿险保费收入增速超过健康险和意外险,渠道结构以个人代理人和银邮渠道合计贡献超90%,银邮渠道增量贡献更大。从年内趋势来看,行业是增长的,同时更多的是来自银邮渠道的贡献,公司尽管是负增长,但在行业仍排名前列。展望明年,代理人队伍仍没有触底,个险渠道很难实现大幅增长,因此我们判断银邮渠道贡献将更大。

公司从2019年鼎新改革后,银保渠道的定位非常清晰,即规模与价值并重,今年截至目前银保渠道价值增长较好、增幅较大。公司也将坚持这个发展定力,兼顾规模和价值。在打破刚兑后,保险产品的跨周期配置、长周期配置产品优势较大,未来也将持续实现较大贡献。

A8:三季度价值增速放缓是受公司产品投放和业务开展节奏的影响,增速波动在正常范围之内。

Q9:产品销售方面,投资端利率较低、股市波动中公司投资端面临较大压力,公司销售了较多储蓄类产品,保证利率也从5-6年前的2.6%上升到了现在的2.8-2.9%,公司当前的年金险销售较好是否是以牺牲价值换取的,未来考虑平衡发展的问题?Q10:偿二代二期工程下,公司的价值评估体系即新业务价值、内含价值等改革的时间表?以及偿二代二期对新业务价值、内含价值的影响?

A9:公司开门红产品近年来的定价利率较为稳定,2016-2017年根据监管指导,定价利率是4.025%,当前下降到了3.5%的水平。平均定价利率不是公司新产品定价利率,为什么公司前几年的平均利率是2.6-2.8%,而现在是3.5%呢?这是由于99年以后到2014年之前,公司大量产品的定价利率是2.5%,而最近十年由于银保监会的费率改革,2013年以后行业主流产品的定价利率上升到了3.5%甚至4.025%。由于产品迭代,这部分费率改革后的产品占比变高了,使平均定价利率有所上升。但公司新业务的定价利率是在3.5%的水平。

公司在开门红产品设计上,非常注重利率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主打的规模型产品负债久期均控制在6年以内,和资产久期持平甚至略低于资产久期(公司平均资产久期为6.7年)。因此从利率风险敞口看,公司控制的非常好。

A10:偿二代二期下,内含价值的评估标准方面,近期银保监会和中国精算师协会已经启动了相关的新评估标准的修订项目,在偿二代二期下,保单未来盈余有可能会认可成资本型负债,降低我们的核心偿付能力,因此从方向性来看,资本占用成本会升高,价值会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因为项目涉及的修改细节很多,最终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还要等具体标准出台后才能评估。

Q11:三季报公司新单保费率先实现正增长,并且十年期及以上也实现正增长,相较同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何展望未来储蓄类产品销售,公司率先实现转正的优势在哪些方面?

A11:首先,公司整体布局,包括产品策略,在一季度开门红时就面临较大压力,当时销售成果和预期有一定差距,公司进行了及时调整;第二,公司坚持队伍策略,即以有效的队伍驱动业务,公司的代理人队伍是市场上相对稳定的,量、质都相对稳定;第三,得益于公司管理队伍稳定且能征善战。四季度公司会兼顾收官和明年开门红,争取有好的成绩回报股东。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