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衰退在所难免?
uSMART盈立智投 06-07 15:49

最近,越来越多大佬对于股市,对于经济表达了悲观的态度。那么,通胀是否能够快速得到控制?经济是否真的有大家担心的那么糟糕呢?

来源 |  美投investing

01 前言

最近,特斯拉总裁马斯克在一次内部邮件中表示,他认为今年的经济将会非常糟糕,并准备裁员10%。同一时间,微软总裁纳德拉也提醒自己各部门的高管要谨慎雇人,并下调了下个季度的预期。另外,亿万富翁,著名基金经理Bill Ackman也表示,他认为经济必须陷入衰退,或者股市必须要崩盘,否则无法控制眼前的高通胀。这些大佬不仅仅是个例,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股市,对于经济表达了悲观的态度。

这些言论听起来确实很吓人,不过美投君自己对于这种大佬们的发言始终是持有怀疑态度的。每个人的视野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我很难去相信他们所理解的经济。我个人则更愿意相信客观的数据,我也更习惯去从各种数据中去理解市场。而实际上,最近有非常密集的数据披露,市场未来的走向已经越来越明朗了。今天,美投君就从客观数据出发,给大家分析一下当前的市场。咱们一起来看看,通胀是否能够快速得到控制?经济是否真的有大家担心的那么糟糕呢?

02 通胀现状

通胀的情况,毋庸置疑,应该是当前市场最关心的话题了。市场能不能好转,经济会不会衰退,美联储能否收手,大家的生活能否回归正常,全部都要看通胀的脸色。他是如今一切动荡的根源,也大概率能够成为化解这一切的关键。所以了解通胀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从最近公布的核心PCE数据来看,通胀似乎已经有了些许见顶的趋势。核心PCE是美联储制定政策时最关心的物价数据,他在4月份同比增长达到4.9%,和3月份的5.2%已经有了些许下滑。同时单月增长也从3月份的0.9%,下降到了0.2%。放缓迹象更为明显。

在客观数据转好的前提下,市场主观对于通胀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一些改变。看市场的主观态度,我们可以从市场对于通胀长期的预期中找到答案。

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5年和10年的通胀预期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市场一般都会提前于经济做出反应,这说明市场认为通胀很快就要开始下降了。

但咱也别高兴的太早,通胀的情况远比看上去的复杂。下图是把通胀拆分成商品类通胀和服务类通胀的情况。其中蓝线代表的是商品类通胀,黄线代表的是服务类通胀。

不知道大家发现什么了没有?

可以明显的看到,我们现在所经历的通胀几乎完全是商品类通胀导致的。今年2月时,曾一度飙升到12.3%。这背后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问题出在了油价和供应链上。不过好在,商品类通胀是相对比较好控制的。我们也已经看到了商品类通胀在最近两个月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趋势。而且随着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推进,供应链的持续缓解,我认为未来商品类通胀应该还会继续下降。

然而,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其实不在这根表现突出的蓝线上,而是出在了这根看上去还很正常的黄线上。可以看到,服务类通胀从年初起就在不断上升,已经从1月的4.6%增加到4月的5.4%。这个上升的趋势能否快速扭转现在还不得而知。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是,服务类通胀要是真涨起来是非常难控制的。因为影响它的最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毕竟服务业最大的生产因素就是人。劳动力成本本身其实不好出现太大变化,但一旦变化了,就很难调整回来。所以我预计,下半年影响通胀最关键的因素,大概率不再是油价和供应链这样的外部问题,而是劳动力成本。因而,我们才会看到,周五劳工部发布就业数据后,市场会反映的如此激烈。

03 解决通胀的关键

如此看来,今年通胀能否快速好转,核心的关键就是劳动力成本能否尽快得到控制。那么现在劳动力市场的情况究竟如何了呢?刚刚在周五公布的失业率依然非常低,为3.6%。失业率低在这种高通胀环境下并不能算是个好事,这说明劳动力市场已经过热,招工紧张的问题非常严重了。

下图显示的是找工作的人数和开放职位的比例。

这个数值高,说明职位少,找工作的人多。相反,这个数值低,就意味着职位有很多,但找工作的人少,说明招工困难。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就正处于史上招工最困难的阶段。平均每两个开放职位,只有一个人找工作。在这种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环境下,雇主唯有提高工资才能吸引人来工作。那劳动力成本不涨就怪了。

想要解决劳动力市场过热的问题,现在无外乎就两种办法。要么就是企业别再招人了,要么就是撺掇更多的人出来找工作。目前看来,在这两点上确实都有改善,但是结果是好是坏可就说不定了。首先,我们看到,企业确实在少招人,Facebook,微软,特斯拉,都在停止招聘,甚至是裁人。争相效仿的科技公司也不在少数。这确实有助于缓解招工困难的问题,但问题是,经济发展怎么办呢?关于经济的问题一会儿我们还会重点分析。

另一方面,找工作的人有没有增加呢?目前看来,并没有。能够反应找工作规模最好的一个数据是劳动参与率。也就是看整个人口中,有多大比例的人出来积极的找工作。数据显示,自从2022年以来,劳动参与率就没有怎么增加过。而且相比于疫情前,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尽管政府早已停止发钱,但那些因为疫情离开工作的人,或者放弃找工作的人,依旧无动于衷。

不过,我认为这种情况应该很快就能够有所改善。这帮躺在家里的美国人,估计很快就要躺不住了。我这么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存款正在急剧减少,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借钱消费的情况。下图展示的是过去40年,个人储蓄和消费负债的对比。

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间,在政府无限撒币的政策下,人们的储蓄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现在,人们的储蓄正在急速下降,已经降到4.4%,达到了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了。而与此同时,消费的负债却在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靠借钱来过日子。这一升一降,预示着很快就会有大批美国人躺不住了,需要出来寻找工作,才能继续维持生活。

要知道,消费习惯的改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大手大脚花钱的人,多半不会未雨绸缪。所以我们也不能期待外部环境一变化,他们就会减少消费。只能等到消费要彻底支撑不住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而数据显示,我们现在很可能就在这个临界点上。一旦跨过,劳动力紧张的状况就能得到显著的缓解。

总结一下,通胀两大类中,商品类通胀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拐点。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服务类通胀的持续上涨。而导致服务类通胀上涨的最关键因素是,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而能够缓解劳动力紧张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放缓招工,以及能否有足够多的人出来找工作。我个人对于这两点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所有的客观数据都预示着情况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再加上美联储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我认为通胀很快就能够出现明显的下降。最晚不会超过今年8月份。

04 当下值得担忧的问题

不过,咱可不能高兴的太早。如果年初时,你说通胀很快就能控制下来,那么对于市场来说可能就足够了。但现在另一大问题已经逐渐超过通胀,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那就是,为了控制通胀,我们要付出什么样的经济代价呢?是否如各位大佬所说,经济衰退已经在所难免了呢?

美联储口口声声说,期待美国经济可以软着陆,但是情况似乎并不那么乐观。我们想想,为什么经济要着陆?本质上就是现在的经济已经过热,飞的太高了,需要落到地上。如果飞的一般高,那么软着陆的难度可能并不大,但是现在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劳动力市场来到了前所未有的火热程度,消费和通胀也一直居高不下,达到了40年的新高。美联储已经不能再用供应链和油价这样的外部因素当挡箭牌了,本质上就是美国经济内部出现了大问题。美联储这根风筝线就快要扥不住,美国经济这只疯狂上升的风筝了。软着陆的难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但是美联储这帮老家伙也没闲着,他们终于意识到问题开始激进的加息和缩表。但问题是,经济从来都不是加息和缩表真正发挥了作用才开始放缓的。这点很多人都不理解。经济放缓最开始,一般都是从人们的心理预期开始的。加息和缩表最初的作用其实也不在于经济,而在于人们的心理。当大家都害怕经济衰退,人们开始减少消费,企业开始不再扩张的时候,经济最终很可能就真的陷入衰退了。

下图反应的是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数据,可以看到现在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跌到了谷底,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低。

在这张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所有灰色的区域就是经济陷入衰退的时间。历史经验表明,每当消费者信心触底时,往往就是经济衰退来临的时候。

类似的结论我们也能够从CEO的信心指数中看到。

同样的,现在公司CEO对于经济的信心也降到了谷底。这点我们从最近刚刚结束的财报季中就能够看出,大量公司CEO在财报会议上表达了对于未来经济的担忧,不少公司都开始停止招人,放弃扩张。悲观情绪持续蔓延。

更糟糕的是,摧毁人们的信心还只是经济下行的第一步。别忘了美联储的加息和缩表,可不仅仅只是摧毁信心那么简单,他对于经济是有实质性损害的,只不过这个损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个滞后的时间从6个月到18个月不等。这就很可怕了,如果说未来6个月内,通胀在现有条件下就已经得到了控制,那么等加息和缩表这记迟来的重拳来临时,经济会不会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呢?我个人并不是非常乐观,不知道咱们各位看官怎么看?

哦对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咱没有分析,那就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放缓。前不久上海疫情封城结束,最近北京也传来解封的好消息,很多美国投资者就开始放松警惕了。但我个人认为,风险远没有结束。现在市场普遍认为,当中国的清零政策结束之后,中国的经济就能回归正常,继续快速的发展。对于这一点我是持有保留意见的。我认为,这次疫情给中国带来的是结构性的损伤,要想恢复可能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中国经济对于美国来说,无论是消费还是制造都是不可忽视的。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放缓也很可能给美国经济的下行添一把火。

05 衰退真的可怕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经济衰退到底有多可怕呢?其实,只要你不是自己做生意,经济衰退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吓人。如果你有稳定的工作,拿着稳定的工资,我猜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你手头上的这些投资的价格了。然而幸运的是,衰退对于股市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下面这张图总结了美国过去100年,经济衰退来临后股市的表现。

可以看到,在多数衰退中,股市的表现其实是非常优秀的。而且股市在衰退开始的半年到一年内,就会出现不错的反弹。而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到2年,一共就只有4次衰退中,市场的表现是负的。分别是1929年,1937年,2001年和2008年。

在这4次衰退中,1937年那次是二战,没什么参考价值。2001年也比较特殊,因为衰退刚发生半年,又赶上了911这样的黑天鹅,硬生生把市场又拽下来一年。唯二的真正在衰退中表现拉胯的年份就是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金融海啸。如果你说我们现在是否还会面临这种百年一遇的大衰退,那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所以说,衰退即便真来了,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市场总是向前看的,衰退过后往往就是新的增长周期,也就是下一轮牛市的开启。

到这里,所有的客观数据就给大家分析完了。最后,美投君想聊聊我个人的一些看法。首先,我对于通胀能够被控制住这件事是非常有信心的。以前关于通胀的风险是,美联储意识不到通胀的严重性,而错失抑制通胀的良机。现在,所有的数据都表明,通胀被控制住是指日可待的。此时最大的风险反而变成了,美联储对于通胀过于紧张,从而使的经济陷入衰退。目前看来,这样的风险越来越高。

短期内,我认为市场能够快速反弹的可能不大。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到明显的通胀放缓迹象,也没有看到明显的经济陷入衰退的迹象,在这两点没有发生之前,市场的不确定性依旧会极高。我不认为在如此高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市场能够找到一个明确方向,持续上涨。

从一个长期视野来看,我认为,衰退可能确实在所难免,但即便是衰退也会是一个相对温和的衰退。因为生产力依旧保持着史无前例的快速增长,金融体系也非常健康,即便出现消费型的衰退,现在的经济基本面也有足够的韧性将经济重新带回正轨。所以说,长期来看,这轮下跌还没有到彻底改变投资逻辑的地步。相反,一些好的公司出现机会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05 结语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问我市场会不会继续下跌?基于短期的这些不确定性来看,我认为可能性很大。但你说市场会不会出现像08年那样大幅度的崩盘,我认为不会。在这样的熊市中,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拿住那些基本面良好的公司,控制住风险,然后耐心等待市场的回暖。这时最怕的就是受市场情绪左右,经常调整自己的策略。正如传奇基金经理人彼得林奇所说:“投资的窍门不是要学会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而是要约束自己不去理会内心的感觉。”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