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22年Q1公司实现新冠疫苗相关收入4.5亿(过手费3亿,服务费1.5亿),扣除新冠后的收入增速50%。过手费主要是入组医院收入在三月确认,因为新冠健康受试者入组进度比较快。新冠入组1Q已经基本结束,后面过手费体量会下降,预计2Q新冠整体收入2-2.5亿,下半年2亿。剔除新冠收入,GPM接近47.7%;扣掉过手费,GPM接近50%。
2.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增长超过150%,扣掉新冠收入增长50%。创新药和器械临床延续增长趋势,注册、翻译、科学事务增速保持50%以上。GPM去掉新冠在50%,跟去年同期持平。临床研究相关服务板块增长收入48%,GPM明显提升。数统订单报满,收入增长40%,GPM70%以上。实验室服务收入增长50%,GPM明显回升。SMO收入增速30%,GPM25%。剔除新冠项目,新增订单量同比增长50%,一季度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
3.疫情方面,全国影响大的地区是上海和吉林,其他城市业务正常开展。CRA在申请上海和吉林的远程监察。全国有500个患者漏访,上海有80个,长春有100个。全国6个患者因为疫情造成脱落、失靶(万分之五),在杭州和天津。我们的CRA过去两年积累了很多疫情的经验,疫情好转后,业务可以快速恢复。SMO在上海有220个CRC,占公司整体的8%,4月1-15号完成1/6的随访量,4月完成原计划的40-45%。实验室国内都是在岸订单,不涉及外贸清关。上海收入占中国收入的60%,中国占实验室整体的30%,影响有限,全年目标不变。数统没有太多影响,可以完全远程工作。如果上海疫情4月底得到控制,对全年业绩目标有信心。北京朝阳开始部分封控,涉及中国医科院的肿瘤医院,目前门诊照常开放,临床正常进行。
Q&A:
Q:人员增长很快,跟融资遇冷的反差原因?今年人员规划?人均产出?
A:21年人员增长快是因为20年人员增长比较慢,两年平均增长跟公司的目标一致,稍微慢于收入增速(剔除新冠过手费)。今年预期国内优先拓展高产值的业务,SMO更关注利润率,人员增长不会太大。数统、实验室、影像按照订单情况布局团队规模,整体增速慢于收入增速。海外是例外,发达国家团队有前瞻性的布局,团队规模不大,对公司人员整体影响不大。
人均单产,业务结构上,SMO不会很激进的拓展,未来收入占比逐渐降低,进而导致公司整体单产逐渐提高。业务层面上,临床试验技术服务稳步提升单产,供求关系带来溢价能力的提升,里面的新业务比如科学事务、注册等的增长,帮助提高单产。临床相关咨询服务中,实验室比较稳健,数统弹性很大,加大在国内对新的MNC客户的开发,和美国大湾区和Boston客户的开发。总体上,低单产的业务占比会降低。
Q:海外业务口径?海外常规增速?减值风险?
A:看服务最后提供到哪里,在海外做临床就是海外的收入,实验室、数统看最后交付到哪一个国家。中国公司在海外做临床还是海外收入。我们大部分海外收入是数统和实验室,临床占比逐渐提高。海外临床收入常规增速50%,美国实验室内生增长25-30%,数统海外收入占80%,订单充沛,汇率剔除后,常规增速30%,今年1Q数统同比增40%。
目前没有任何减值风险。投资收益是退出的项目,1Q退出一个医药供应链公司,从事药品、疫苗的冷链运输,还退出了一些科创板上市的股票,都是退出后拿到现金。Fair value因为18-19年基数比较低,确认的fairvalue在20-21比较大,未来低基数不存在,变动幅度会比20-21要小。
Q:管理和研发费用基本持平的原因?融资情况?存量订单执行率?
A:管理费用同比上升37%,研发增长20%,包括技术开发成本和临床管理系统、内部数据等,没有看到趋势上的异常。
我们服务整个中国市场,并不是一级市场。客户群体有分三块,中国有现金流的药企,外资药企,和biotech(中外都有),中国药企的研发投入在提高,他们的现金流好,对创新转型需求强。外资整体投入稳定,中国区的销售增速更强,对中国市场更重视,特别是临床阶段。biotech订单增长也很好。临床项目数量40%来自外国公司和biotech,15%来自中国有现金流的药企,30%来自中国的biotech。中国Biotech在POC阶段前的投融资比较稳定,对中晚期biotech的投资有些放缓,全球都是这样的趋势,但不会影响公司临床研发的投入。要通过临床论证一个药物是不是metoo/worse,CDE把临床价值标准上升到ICH的标准。FDA要求信达在美国做临床,是因为适应症在美国已经有广泛的治疗方式。
我们统计的订单都是有合同的,不是意向性的。
Q:2022年业绩增速预期?
A:扣非净利润增速不低于40%。收入上有新冠的贡献,21年收入基数大,GPM今年会恢复,所以收入增速比扣非净利润稍微慢一点。
Q:需求端的变化?
A:临床在疫情前中长期目标是30%增长。从2H20开始恢复,逐渐回到疫情前的增长节奏。临床项目需求强劲,包括跟MNC和中国企业的合作。外资订单数量1Q占到40%,中国的临床试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新开临床今年1Q增长40%。17年9%的MNC临床试验在中国有中心,21年是13%。中国机构参与外资临床试验占比,17年是4%,21年是6%。我们对整体市场保持乐观,我们希望比市场增速更快。
Q:经营性现金流增速慢于利润的原因?
A:去年1Q现金流基数高,今年1Q税费增加了9000万,还原回去跟之前的水平差不多。经营性现金流中,收到的现金增长81%,支付的现金增长100%,部分原因是涉及的新冠过手费,个别项目存在时间点的偏差,21年付钱给我们,22年我们才真实支付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