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REITs发展国际经验:美国REITs简史

本文来自:静观金融 作者:张静静

摘要

全球REITs发展概况。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是指以公司、信托或协会形式拥有、经营与售卖不动产从而取得租金及资产增值收益,是将流动性较差的房地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好的证券工具。1960年REITs诞生于美国,70年代末荷兰、中国台湾、新西兰、澳大利亚相继引入REITs,90年代起REITs逐渐在全球普及。2021年是我国发行首批REITs,目前已有4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REITs制度。REITs起源于美国,目前美国占REITs市场份额过半,本文重点讨论美国的REITs发展史。

REITs的三种分类维度:1)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即“公司”和“信托基金”的区别;2)按收入来源可以分为权益型、抵押型和混合型,目前全球绝大多数REITs为权益型;3)按底层资产可以分为办公、工业、零售、住宅、酒店、仓储、基建、医疗、数据中心等等。

60年美国REITs发展史回顾。

1)1960-1967年:60年代前中期处于REITs探索期,发展十分缓慢,只有10家规模较大的REITs,市值维持在2亿美元左右。

2)1968-1975年:1967年抵押型REITs出现,此类有价证券收益率不受当时银行利率管制约束,因此许多美国银行推出抵押型REITs提供贷款并实现出表,1968-1972年REITs规模迎来爆发性增长。1973年石油危机后美国经济衰退、地产严重过剩,大量抵押贷款坏账风险暴露,抵押型REITs陷入困境。

3)1976-1985年:《1976年税收改革法案》和《1981年经济复兴法案》相继推出令权益型REITs迎来黄金十年。十年间权益型REITs年化收益率22.0%、战胜标普500(13.6%)。

4)1986-1990年:《1986年税改法案》鼓励REITs主动管理并放大其税收优势,权益型REITs优势逐步凸显。但80 年代末储贷危机叠加地产供给过剩导致REITs熊市。

5)1991-1997年:1991-1997年全美REITs规模扩大16倍,其中权益型REITs扩大23倍,是结构创新、IPO繁荣与机构投资者涌入三因素共振的结果。

6)1998-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全球资金涌入美国股市,REITs市场则遭到冷落,1998-1999年REITs总市值下跌11.6%。2000年初科网泡沫破灭,成长和价值反转,REITs企稳回升并于2006年到达顶峰随后爆发次贷危机。2007-2008年REITs总市值下跌56.0%。

7)2009-2021年:整体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但抵押型REITs式微。

 一、全球REITs发展概况

     (一)美国占REITs市场份额过半

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是指以公司、信托或协会形式拥有、经营与售卖不动产从而取得租金及资产增值收益,是将流动性较差的房地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好的证券工具。1960年REITs诞生于美国,70年代末荷兰、中国台湾、新西兰、澳大利亚相继引入REITs,90年代起REITs才逐渐在全球普及,2021年是我国也发行首批REITs,目前已有4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REITs制度。截至2021年12月全球共有932家上市REITs,总市值约2.5万亿美元,美国占据半壁江山。REITs起源于美国,目前也是国际上规模最大、发展最成熟的市场,因此本文重点讨论美国的REITs发展史。

     (二)REITs的三种分类维度

1)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公司型REITs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资金,具有法人资格,投资者持有的是公司股票,代表国家为美国、日本、欧洲;契约型REITs通过发行收益凭证筹措资金,不具有法人资格,投资人持有的是REITs的信托凭证或基金份额,代表国家为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

2)按收入来源可以分为权益型、抵押型和混合型。权益型REITs直接投资房地产,收入来源为租金和转售;抵押型REITs投资住房贷款或MBS,收入来源为利息;混合型REITs介于两者之间,也从事放款业务获取收入。目前,全球绝大多数REITs为权益型。

3)按底层资产可以分为办公、工业、零售、住宅、酒店、仓储、基建、医疗、数据中心等等

 

二、60年美国REITs发展史

(一)1960-1967年:REITs探索期

1960年9月14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公法86-779》,首次允许设立REITs并赋予税收优惠。但为避免逃税现象泛滥,仅允许REITs以非法人信托或组织成立且资产必须交由第三方管理,并对资产、收入、分红提出严格要求。由于1958年“艾森豪威尔衰退”后美国经济乃至地产业的不景气,REITs的诞生一方面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房地产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满足个人投资者参与规模化、多元化地产投资的需求。1960年9月15日全美房地产投资基金协会成立,即全美房地产投资信托协会(Nareit)的前身。但是60年代前中期REITS发展十分缓慢,根据Investingin REITs(4th)[1]60年代前中期只有10家规模较大的REITs,市值维持在2亿美元左右。不过,尽管规模很小,但60年代REITs年化总回报11.5%,战胜同期标普500的6.7%。

    (二)1968-1975年:抵押型REITs的顺境与困境

1968-1972年REITs规模迎来爆发性增长。1967年抵押型REITs出现,此类有价证券收益率不受当时银行利率管制约束,因此许多美国银行推出抵押型REITs提供贷款(以更高利率)并实现出表,1968-1970年共新增58家抵押型REITs。水涨船高,REITs行业总市值从1968年的2亿美元左右攀升至1972年的18.8亿美元。

1973-1974年抵押型REITs规模显著萎缩。1973年石油危机后美国经济衰退、地产严重过剩,大量抵押贷款坏账风险暴露,1974年不良资产率高达73%,许多抵押型REITs进入破产程序。1974年抵押型REITs总市值相对1971年缩水一半多,1974年12月总REITs、权益型REIT和抵押型REITs价格指数相对1972年同期分别下跌66.3%、44.7%和73.3%。1974年美国国会出台《美国REITs税收法案》,允许REITs在获得违约或被拍卖后90天内对物业进行运营管理,但之后需要将运营转移给独立第三方。至此,REITs行业止住颓势。

    (三)1976-1985年:权益型REITs的黄金十年

1976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福特签署1976年税收改革法案》,允许REITs在商业信托之外以公司形式成立,将分红比例由90%提高至95%,同时允许REITs可以转售为目的持有不动产。该法案令REITs市场尤其是权益型REITs迎来快速发展。70年代中后期美国出现高通胀,80年代初美国经济两度陷入滞胀,此间REITs是对抗通胀的有效工具。1981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签署《经济复兴法案》,允许房地产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式进行避税,于是资本大量涌入商业地产并推高房价,支撑权益型REITs业绩。而受美联储加息影响80年前中期30年期抵押贷款固定利率久居高位,抵押型REITs(多为固定利率模式)增加借贷成本的同时压缩利润空间。

1976-1985年权益型REITs迎来黄金十年。十年期间,权益型REITs年化收益率22.0%、平均股息率7.9%,抵押型REITs年化收益率14.1%、平均股息率11.1%,总REITs指数年化收益率18.9%、平均股息率9.0%。此间,权益型REITs战胜了标普500全收益指数(年化收益率13.6%)。从规模上看,1985年起权益型REITs正式超过抵押型REITs。

(四)1986-1990年:里根税改助长权益型REITs;储贷危机导致REITs熊市

1986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签署1986年税改法案》,最关键的两点变化是:一是主动管理,允许REITs主动持有、管理和出售房地产;二是比较优势,限制合伙制房地产企业的避税行为以提高REITs的税收优势,取消房地产资产的加速折旧记账法,房地产投资损失无法抵税。这使得权益型REITs优势逐步凸显,1987-1989年权益型REITs市值增长42.3%,同期抵押型REITs仅增长11.9%。

80 年代末储贷危机叠加地产供给过剩导致REITs熊市。1986年3月美国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由于美国利率管制放开过快使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银行贷款投向高风险、高收益领域。银行业的结构性变化带来的竞争加剧、风险偏好上升最终导致大批小银行破产,并导致地产市场景气度恶化,房屋空置率显著上升。此间,由于高息揽储,个人储蓄率上升、消费意愿下降也加剧了经济下滑。储贷危机导致1990-1991年美国经济衰退,也对REITs造成冲击,1990年全美REITs市值和全收益价格分别下跌25.1%和17.3%。

     (五)1991-1997年:结构创新、IPO繁荣与机构投资者涌入

1991年11月KIM完成股权REITs IPO,标志着现代REITs时代的开始,同年12月New Plan成为首个上市交易的REITs,股票市值高达10亿美元。1992年12月Taubman Centers首次完成UP-REITs(伞形合伙REITs)IPO,该结构可递延REITs不动产购置的纳税义务,降低不动产转入门槛。此后掀起REITs IPO的浪潮,1993和1994年REITs IPO金额分别为93.4亿美元和71.8亿美元,仅1993年IPO募集金额就超过了过去13年的总和。1993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综合预算调节法案》,放宽养老金投资准入要求,1994年机构投资者份额便从1993年的15%扩大至45%。1996年美国国税局扩大REITs租金收入的口径,1997年8月克林顿总统签署《1997年纳税精减法》,允许REITs对非持有长投房地产资产的出售收入可以超过总收入的30%,进一步增加了REITs经营的范畴。1997年10月美国财政部开辟了外资投资渠道。

1991-1997年REITs规模扩大16倍,其中权益型REITs扩大23倍,抵押型REITs扩大约3倍。1991-1997年总REITs、权益型REITs、抵押型REITs券收益率指数CAGR分别为19.4%、20.1%和16.9%,同期标普500全收益为19.1%。总的来说,1991-1997年REITs市场大幅扩容是结构创新、IPO繁荣与机构投资者涌入三因素共振的结果。

    (六)1998-2008年:科网泡沫破灭后成长和价值的反转

上世纪90年末,在雅虎上市、微软推出Windows95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互联网发展,叠加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全球资金的避险情绪,大量资金涌入美国股市,REITs市场则遭到冷落。1998-1999年REITs总市值下跌11.6%,全收益指数下跌24.1%。2000年4月以微软被判违反《反垄断法》[2]为标志性事件,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入泡沫破灭期,环球通讯公司等互联网企业相继破产倒闭。2000年美股估值到达金融危机前最高点,而REITs估值(用P/FFO[3]表示)则在历史低位。市场又转向价值风格。

2000年后美国居民储蓄率锐减、杠杆率抬升,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迅速发展,权益型和抵押型REITs企稳回升并于2006年到达顶峰。2005年6月美国居民储蓄率降至2.2%的低点,美国房地产销售开始大幅下滑、房价同比增速锐减、次级债风险敞口扩张。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随后又以2008年9月15日雷曼破产为标志性事件,美国迎来次贷危机。受此影响,2007-2008年REITs总市值下跌56.0%,全收益指数下跌48.5%。

    (七)2009-2021年:整体中高速发展,抵押型REITs式微

为应对金融危机,上市REITs采取杠杆化和资产负债表重组策略,并在2008年后触底反弹。2008年7月美国政府颁布《REITs投资和多元化法案》,允许REITs更有效地买卖资产,增加应税REITs子公司的规模。2015年12月奥巴马空调签署《Path法案》,消除非美投资REITs障碍,并废除针对SEC上市REITs的惩罚性优惠股息规则。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美联储加息和2020年新冠疫情曾令美国REITs总市值小幅回落,但整体评估金融危机后美国REITs市场保持中高速发展。

2009年1月-2022年2月权益型REITs年化收益率14.3%、平均股息率4.4%,抵押型REITs年化收益率14.7%、平均股息率3.8%,总REITs指数年化收益率8.7%、平均股息率11.6%。金融危机后权益型REITs表现不如标普500全收益指数(年化收益率15.5%)。此外,截至2020年底REITs市场总规模1.25万亿美元,权益型REITs占94.8%,抵押型REITs仅占5.2%。

[1]Block R L.Investing in REIT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M]. John Wiley & Sons,2011.

[2]https://www.justice.gov/atr/case/us-v-microsoft-corporation-browser-and-middleware.

[3] P/FFO=股价/经营性现金流,FFO=净收入+折旧+摊销-非经常性损益。

对美国及全球REITs发展的理解不到位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