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伍治堅,作者:伍治堅
從2022年年初開始,算到2月24日,標普500指數(IVV)下跌10%,美國中期國債指數(IEF)下跌2.6%。
縱觀美國資本市場過去100年的歷史,同時發生股債雙殺的年份非常少,僅限於1931年(股票下跌43%,債券下跌2.6%,下同)、1941年(負13%,負2%)、1969年(負8.2%,負5%)和2018年(負4.2%,負0.02%)。這主要是因為,一般來説,股票在經濟增長的情況下表現會比較好,而債券則在經濟衰退時有保值功能。大部分時間裏,兩者之間有負相關關係,經常是此消彼長,互相提供對沖價值。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這種對沖價值可能會失靈呢?有一種可能,就是高通脹環境。
首先,高通脹對於債券是不利的。這主要是因為,債券是固定收益類資產,購買債券的投資者,每年可以收到固定的利息,到期可以收到和債券面值相等的本金。在高通脹環境下,名義收入不變,但實際收入在扣除通脹後下降,甚至變負,投資者的購買力大大下降。所以通脹率越高,債券的市值越會受到負面影響,在極端情況下,如果經濟體經歷惡性通脹,那麼債券甚至可能變得一文不值。
相比較而言,通脹對於股票的影響更加複雜一些。一方面,通脹會提高公司生產和運營的成本,因為員工工資,原材料等成本都會上升,進而壓縮利潤率。但另一方面,如果公司有比較強的議價能力,他就可以把這些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樣即使成本上升,其利潤則未必下降。然而,公司轉嫁成本的能力是有限的,再強勢的公司,也不可能無限制向消費者轉嫁成本。從歷史上來看,如果平均通脹率位於温和水平(5%以下),那麼對於股市是利好的。但是如果通脹率持續高企(高於5%),那麼股市的回報則會被拖累。結合上文關於債券的分析,如果通脹率持續長時間高企在5%以上,則有可能發生股債雙殺的情況。
下面我們來看看美國目前的通脹率。最近一年,美國的通脹水平不斷升高。2022年1月,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CPI指數同比上漲高達7.5%,創下了1982年以來,也就是過去40年的最高值。這個數值,讓很多人感到吃驚和擔心。要知道,在短短一年前的2021年2月,其通脹率還在2%以下。
為什麼美國的通脹率突然在最近上漲這麼快?綜合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為了應對COVID疫情,美國政府在過去兩年推出了史無前例的財政刺激。截至2021年年底,美國政府提供的COVID財政紓困款項總額接近6萬億美元,佔到其GDP的26%左右。當然,美國並不是唯一一個推出COVID財政紓困刺激的國家。事實上絕大部分國家都推出了各種COVID救助措施,其中有些國家的力度更大,比如日本、德國和意大利的財政刺激力度分別達到了其GDP的54%、35%和31%。
但美國這一次的財政紓困計劃,有一個和以往截然不同的特殊之處,那就是政府選擇直接把現金放到企業和個人手裏。比如2021年拜登政府推出的1.9萬億美元“美國救援計劃”,其中有近1萬億是直接或者間接發到居民個人手裏的現金。這些現金髮放,維持甚至提高了民眾的消費慾望,讓他們在疫情之下,仍然保持買買買的信心。
其次,COVID疫情給全球貿易供應鏈帶來了極大衝擊。舉例來説,在中國製造的產品,從出廠到抵達美國的倉庫,平均時間從2019年的40天,增加到現在的76天,幾乎翻了一倍。各行各業都需要的芯片,進貨等待時間從2019年的11天,增加到現在的22天,也翻了一倍。從亞洲到美國西海岸的集裝箱運費,從2019年的平均每櫃1300美元左右,上漲到現在的每櫃16000美元左右,整整上漲了11倍。供應鏈受到衝擊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各種原材料和半成品價格節節高升。
第三,一些大公司有能力把上升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理論上來説,由於供應鏈受到衝擊,各種公司的原料採購成本應該上升,進而拉低他們的毛利。但事實恰恰相反。2021年第四季度,標普500公司的平均淨利率達到12%,稍稍低於第三季度12.9%的平均淨利率,但還是高於2020年第四季度的11%,可見這些公司的利潤空間並沒有因為成本上升而受損。這背後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有能力把上升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讓消費者付出更高的價格。
舉例來説,2021年,麥當勞漢堡的價格平均上漲6%,同時其營收達到了5年以來的新高。保潔公司(P&G)對於其生產的各種消費品(如嬰兒產品、護髮產品等)普遍漲價,但同時公司的利潤創下歷史新高。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沃爾瑪、亞馬遜、星巴克等公司,都成功地通過漲價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從而保護了自己的利潤。當然,消費者的容忍度也是有限的。在市場上議價能力再大的公司,也不可能長時間無限制向消費者轉嫁更高的成本。上面提到的這些公司,不太可能持續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漲價,因此不斷上漲的成本,早晚會開始侵蝕他們的利潤率。
由於以上這些原因,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在最近一年連續創下新高。同時,到目前為止,大型上市公司的利潤率還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在過去2個月,雖然股市有所下跌,但考慮到去年一年美股(標普500指數)上漲了29%,因此目前的回撤併沒有讓投資者感到有多痛苦。然而展望未來,全球的供應鏈不太可能迅速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再加上最近的烏克蘭危機推高原油和天然氣價格,短期內各國會有更大的通脹壓力。如果通脹率繼續保持高企,那麼市場很可能會期望聯儲更早和更激進的升息。而這樣的期望,恰恰可能同時對股市和債市形成下壓。雖然現在就預測2022年的股票和債券回報為時過早,但投資者需要認清形勢,做好可能發生股債雙殺的心理準備,通過多元分散和嚴控成本的投資原則,儘量降低投資組合的非系統風險,以長期堅持的心態度過這樣一個動盪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