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君臨,作者:君臨研究中心
這幾天“東數西算”工程的消息有些刷屏,源於四部委在2月17日聯合印發通知,同意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羣。
“東數西算”不是個新概念,最早在18年就有提及,但一直沒有一個詳細的規劃。
去年5月,四部委印發了一套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並在12月批覆內蒙古、貴州、甘肅和寧夏等4個節點啟動算力樞紐建設。
這次在原來的基礎上更近一步,加上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發達地區,相當於東部、西部的主要節點都已經獲得批覆,標誌着“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上週我們也談到過,數字基建是新型電力系統之外,新基建中又一大重要組成部分。
在最近決策層一系列發言中,數字經濟都在被反覆強調,待遇堪比2018年底的5G和半導體。
18年那次國內遭遇經濟下行壓力後,ZF對5G基站建設、半導體產業支持力度空前,引發了19年相關板塊一輪投資潮。
如今經濟一樣不景氣,需要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相對於老基建,新基建更加名正言順,ZC支持力度也更大。
以“東數西算”為代表的數字基建,會帶動算力、流量兩個方向的明確增長。
算力指的是數據計算能力,也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力,強大的算力需要龐大的基礎配套,也就是流量端的支持。
投資前期,流量端的公司最先受益,集中在IDC、精密温控、光模塊這幾個方向。
在經歷行業競爭加劇,疫情影響下中小企業退租,大型雲廠商自建等一系列行業動盪後,國內IDC企業估值從前年開始一直在下移。
光環新網、奧飛數據等公司的EV/EBITDA基本都在20以下,對比美國EQIX、DLR、CONE等IDC廠商的估值明顯偏低。
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由於各地區能耗和土地資源有限,IDC廠商前期資源搶佔競爭加劇,一線城市周邊地區競爭尤為激烈。
東部地區的長三角、粵港澳地區屬於供過於求,京津冀市場供需格局相對好一些。
貴、內蒙古、甘、寧等西部地區,之前大部分用户以礦機為主,少有客户佈局數據中心。
但隨着國家對綠色數據中心政策持續推進和強化,礦機退出導致市場真空,短期競爭也可能加劇。
激烈的競爭導致小企業出清,國內IDC正處於加速整合的拐點階段,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
一方面,IDC是重資產行業,公司高速成長需要不斷進行資本投入,所以擁有更多融資渠道的上市公司更加佔優。
另一方面,IDC也很考驗經驗積累,選址、園區規劃、通風系統設計、光纖電纜走線這些都需要事前良好規劃,才能控制好數據中心的運行效率。
所以資金成本及負債結構更加良好,融資渠道更加廣泛的大型企業會強者恆強。
目前,形成一線城市及周邊完善佈局的上市公司包括光環新網、奧飛數據、寶信軟件、萬國數據(港股)、秦淮數據(美股),這幾家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另外,行業內其他待入局或有待重整的公司雖然規模落後,但業績彈性更強,包括黑牡丹、首都在線、美利雲等。
能耗是IDC行業的一大痛點,產業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我國數據中心整體用電量以每年超10%的速度高速遞增。
2018年,全國數據中心總耗電量1500億kW·H,達到了社會總用電量的2.19%,預計到2025年,佔比將增加一倍,達到4.05%,數據中心已經成為耗能大户。
為了解決IDC的能耗問題,政策對新增IDC項目的PUE(數據中心總能耗/IT設備能耗)有了明確限制。
2022年,新建大型、超大型項目PUE達到1.4以下,力爭通過改造使既有大型、超大型項目PUE不高於1.8。
2025年,全國新建大型、超大型項目平均PUE降到1.3以下,國家樞紐節點PUE進一步降到1.25以下,綠色低碳等級達到4A級以上。
數據中心能耗構成 來源:前瞻研究院
在能耗比例上,由服務器、存儲、網絡通信設備等所構成的IT設備系統所產生的功耗約佔數據中心總功耗的45%,這部分沒有什麼下降空間。
空調及冷卻系統作為温控環節,佔據了總功耗的40%,是提高能源效率的重點環節。
低PUE的政策對製冷設備的能效比提出了更的要求,將推動數據中心製冷設備的高端化,從而提高製冷設備的價值量。
之前,國內製冷設備以風冷為主,比重為60%左右,冷凍水型佔比僅為30%。
不同冷卻方式PUE 指標 來源:工信部
但從降低能耗的角度,間接蒸發冷、液冷的PUE指標更低,以後新建機房PUE要低於1.4,意味着會吿別傳統風冷。
所以在數據中心綠色節能的驅使下,精密温控設備會成為剛需,這塊會有明顯的增量空間。
能提供IDC温控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公司包括:申菱環境、佳力圖、依米康、英維克等。
ICT設備與光模塊是算力網絡的基礎,數據中心集羣建設會推動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光模塊的擴容與升級。
光模塊上游核心元件為高端DSP芯片和激光器芯片,之前全球半導體缺芯,市場普遍擔心芯片價格上漲會擠壓中游模塊製造廠商利潤。
但從毛利率情況,幾家光模塊公司Q3的數據基本與Q2持平,缺芯的影響在逐漸淡化。
而到2022年,交換機缺芯情況較2021年有望大幅緩解,建設數據中心所需的設備芯片瓶頸消除。
隨着上游物料的價格趨穩,以及新代際產品線的不斷導入,業內光模塊核心企業有望從Q4起迎來業績規模和利潤水平的雙重拐點。
1)2022年雲開支超預期
根據DellOrO預測,22年超大規模雲廠商的資本開支有望增加30%,Top4雲服務提供商(亞馬遜、Google、Meta、微軟)數據中心投入或超過200億美元。
Top10雲服務商也將在30多個地區推出新的數據中心,並增加其網絡升級的投資。
從先行指標看,國內11月雲產業鏈報吿深入分析核心先行指標,服務器、BMC芯片、硬盤存儲、主控板等Q3營收均同比大幅增長,一舉扭轉2020Q3以來的同比增長頹勢。
一般而言,上游IT設備指標先行2-3個季度,22年光模塊等雲產業鏈高景氣已得到充分驗證,國內雲產業鏈廠商有望迎來業績拐點。
2)高速率模塊快速增長
隨着海外巨頭對數據中心和元宇宙的投入,2022年高速率模塊需求旺盛,其中200G模塊需求有望倍數增長,400G模塊亦有望同比高增長。
數通光模塊市場,國內阿里、騰訊等雲服務商也開始了規模採購,預計100G光模塊同比會有10%~15%的增長。
而200G和400G等高速率光模塊產品在經歷三年左右的技術儲備、產業鏈積累後,也開始逐步放量,今年的需求將同比實現翻倍增長。
此外,隨着800G器件芯片產業鏈的成熟,國內主要廠商均已研發或發佈相應的800G EML或硅光產品,北美大客户有望出現首批800G需求,22年也可能成為800G元年。
當前光模塊主要公司光迅科技、天孚通信、中際旭創估值仍處於過去一年曆史平均以下,隨着明年雲廠商資本開支預期增加,光模塊需求會有較大的增長。
在數據中心集羣的建設過程中,前期受益最大的是IDC的施工建設及機房配套環節,包括施工及賣機櫃的、UPS電源以及温控設備。
服務器、光模塊等設備會等到算力節點建成後,再進行部署,業績釋放會相對更晚。
因此在流量端各環節受益時間上,温控設備>光模塊>I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