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上,今年调整较多的大盘蓝筹,以及稳增长相关的领域可能会在短期相对领先;中期的风格可能也会偏向成长,包括消费、医药、科技与先进制造等。
来源:中金点睛
2021年中国市场表现受「政策退出、增长下行」的影响较大,中国股市跑输海外市场,符合我们在年初「十大预测」中的判断(2021年十大预测之九)。我们在11月初发布的《2022:有「惊」无「险」》报告看好未来一年中国市场的表现,并判断年底到明年年初是政策稳增长的重要窗口期。
随着12月6日政治局会议定调2022年经济工作核心之一是「稳增长」,我们预计中国市场将进入新阶段,「稳增长」有望成为未来3-6个月市场交易的新主线,也将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的板块和市场风格表现。
回顾2021年中国市场特别是A股的阶段性交易主线,分阶段看,年初「核心资产」冲顶、2-3月中期调整、4-7月市场风格偏成长、8-12月「增长下行与政策稳增长预期」的交互期,每个阶段市场主要矛盾有变化,板块逻辑也随之变化。我们估计未来3-6个月的市场板块和风格也会呈现一些变化。
我们的主要逻辑:
1)中外周期再次反向,未来一年市场环境对中国市场相对有利:2021年「海外增长加速、政策宽松,中国政策退出、增长减速」,但当前中国稳增长基调明确、海外通胀高企,从目前到2022年,「海外政策退出、增长减速,中国政策宽松、增长逐步见底回升」,成为当前到2022年一段时间市场环境的主要特征;
2)经过年初至今的明显跑输,目前中国市场无论A股还是港股整体估值不高,甚至偏低,投资者心态也偏谨慎;
3)结构性地看,中国产业升级趋势方兴未艾(包括产业自主、专精特新、碳中和等趋势),消费升级波折前行,居民资产更多配置金融资产势头正盛,带来较多结构性的机会。如我们在2022年展望中判断,上游价格的下行缓解成本压力,稳需求政策改善收入端,这一点在2022年要给予关注。
1)增长预期改善下的住房产业链、券商等方面的机会。今年地产产业链需求受地产下行拖累较大,同时利润也受上游价格上涨挤压,当前估值偏低、仓位偏低。基于政策稳增长的预期,我们从9月底开始持续开始提示「地产产业链机会」,当前我们继续提示这一主线。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我们认为这一政策可能至少有几层含义:1)保障性住房成为稳需求的重要抓手之一;2)合理的住房需求要满足;3)房地产业需要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要避免成为堵点、断点或拖累。我们在7月份发表过《保障性租赁住房对市场意味着什么》,强调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准备较为完备,有望成为兼顾「稳增长」、「稳房价」、「调整收入结构」、 「共同富裕」、「不大幅加杠杆」等多重约束的「一石多鸟」的政策举措。政治局会议的定调表明稳增长举措中要重视这一方向。增长预期稳定提升风险偏好,对券商等板块也偏积极。
2)A股成长风格可能暂时受抑,明年一季度末左右观察是否重回「成长」。当市场的关注点转向「稳增长」,此前大幅跑赢市场、估值偏高、预期偏高、仓位不低的部分A股成长风格可能暂时相对落后,市场风格上可能也会对应地表现为「大强小弱」的格局。待政策发力告一段落、「稳增长」交易结束、增长预期逐步稳定后,市场开始寻找可持续的增长机会,届时市场风格可能重新回归成长风格。我们粗略估计这一时间点可能在明年一季度末左右。
3)港股处在底部区域,阴霾渐散,积极布局。港股从8月份至今持续在低位徘徊、情绪低迷,当前港股估值处在历史低位、卖空交易占比在历史高位。当前美股已经有所调整、中国加力稳增长,我们预计港股将「阴霾渐散」、逐步走出低谷,值得重视。方向上,今年调整较多的大盘蓝筹,以及稳增长相关的领域可能会在短期相对领先;中期的风格可能也会偏向成长,包括消费、医药、科技与先进制造等。
美国政策紧缩或美股波动超预期、中国政策不及预期、疫情等是潜在的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