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大行报告》中信证券:中概监管主要针对个别产业 而非打击全部VIE架构企业
中信证券发表报告表示,12月2日,美国证监会(SEC)通过《外国公司担责法》修正案细则,2022年至2024年间无法被PCAOB(美公开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审查会计底稿的中资企业或将强制在美退市(预计在2025年)。叠加近期滴滴(DIDI.US)宣称将在美退市并选择回港上市,国内外监管共趋严格,再次导致市场情绪承压。 该行指,虽然内地监管加码,但港交所(00388.HK)近期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放宽二次上市及双重主要上市条件限制,为将在美强制退市的中资企业提供了「保护方案」。该行认为美国相关法案对於有(或将有)条件回港上市的企业影响较小,而愈发开放的港股市场也将承接更多具备稀缺性中资企业的回归。 中信证券指,中概监管趋严由来已久,但国内监管加码主要针对个别产业,而非打击全部VIE架构企业。近年来中美摩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美方对中概股信息披露要求愈发严格。早在2018年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曾联合PCAOB针对中概股发布公告,导致中国企业在美融资时遭遇更多风险定价补偿要求。2020年12月,HFCAA获总统签署通过。而本次法案细则经SEC确认落地,预示着美国监管机构将有权利启动强制退市权限。在国内外对中概股信息披露要求存在矛盾的情况下,美股中概退市已「箭在弦上」。另一方面,国内反垄断等政策趋严也早有体现。但国内监管加码主要集中在产业问题上,并非针对全部VIE架构企业。不存在产业政策风险的VIE架构企业或由於投资者的过度恐慌而被「错杀」。 该行表示,美国相关法案预计对有条件回港上市的企业影响较小,愈发开放的港股市场将承接更多稀缺标的回归。经测算,当前符合优化後的港交所二次上市条件的美股中资企业多达77家,较此前多出43家,市值约2.4万亿港元。且在新制度下,不乏如每日优鲜(MF.US)、老虎证券(TIGR.US)等细分赛道龙头将有机会回港上市。而对於这些有条件回港上市的企业来说,由於持有美股的投资者可以转股到港股市场,因此预计在美退市对其影响相对较小。而愈发包容开放的港股市场将承接更多具备稀缺性中资企业的回归,融资平台的地位不断提升。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