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推動FSD落地?馬斯克再度極速訪華,多頭高呼特斯拉迎“分水嶺時刻”!
格隆匯 04-29 11:01

沒去印度,馬斯克出乎意外地先跑來了中國。

應中國貿促會邀請,馬斯克於昨天下午抵達了北京。顯而易見,馬斯克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尋求特斯拉的營收增長,其中就包括了特斯拉FSD在華落地。

出其不意

據央視網,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京會見了馬斯克。

李強表示,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堪稱中美經貿合作的成功範例,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將始終向外資企業敞開。

在此次出行中,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也同馬斯克進行了交流。馬斯克表示,很高興看到電動車在中國取得進展,未來所有汽車都將是電動的。

不到一年內,這是馬斯克第二次訪問中國市場。

去年5月底,馬斯克也是上演了“馬不停蹄”的44小時火速訪華,並受到了“超級待遇”。

而上一回馬斯克來的目的之一,就包括了推動特斯拉 FSD 的落地。

這不,這次來的第一天就迎來了“好消息”,特斯拉通過國家汽車數據安全4項全部要求。

4月2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關於汽車數據處理4項安全要求檢測情況的通報(第一批)》,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全部車型符合合規要求。

其中包括:車外人臉信息等匿名化處理、默認不收集座艙數據、座艙數據車內處理、處理個人信息顯著吿知等4項。

這也意味着,各地有望陸續解除對特斯拉等智能網聯汽車等禁行禁停限制。

據悉,自2021年以來,特斯拉按照國內監管機構的要求,將其在中國汽車上收集的所有數據存儲在上海,並沒有將任何數據轉移回美國。

特斯拉的“緊迫感”

今年是特斯拉入華的第十年。

2014年的 4 月 22 日,特斯拉在中國開始首批交付,馬斯克專程從美國飛來,親手將鑰匙交給了包括李想在內的首批15位車主。

同年,馬斯克提出了在中國的建廠計劃。最後在2018年,特斯拉在上海建廠,這也是特斯拉在美國以外的第一家工廠。

10年期間,特斯拉在中國銷售了170多萬輛汽車,上海超級工廠成為了其全球最大的工廠。

四年前,特斯拉便推出了全自動駕駛(FSD),但尚未在中國市場推出上市。

而馬斯克此行,便是希望在中國推出全自動駕駛(FSD)軟件,並尋求獲得批准。

眼下,特斯拉現在正面臨疲軟困境。

近來,特斯拉遭遇了銷量下滑和大規模裁員等問題。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交付量環比下降了20.1%,同比下降了8.5%。這也成為了特斯拉自2022年以來,交付量最低的季度。

再放眼國內來看,中國新能源車企開打“價格戰”,特斯拉中國面臨着嚴峻的競爭局面。

為了應對銷量下滑,特斯拉計劃全球大裁員10%,馬斯克甚至還希望裁員的比例上升為20%。

與此同時,特斯拉的股價也是持續“滑坡”,年初至今累計跌幅超32%。

馬斯克這回訪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斯拉的緊迫感。

為了尋求“新出路”,上週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將推出全新的、更便宜的車型,使用其現有的電動汽車平台和生產線,此外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出租車”也會在8月8日揭幕。

馬斯克在此行表示,特斯拉今年將在綜合訓練和推理人工智能方面投入約100億美元,後者主要用於汽車。

在特斯拉長期增長的故事裏,FSD是重要一環。

特斯拉長期多頭在高度評價馬斯克訪華中表示,這是公司的“分水嶺時刻”

韋德布什證券公司分析師丹尼爾·艾夫斯(Daniel Ives)表示,馬斯克訪問中國的“重點是為期待已久的FSD軟件的推出和向海外傳輸數據的許可/批准進行‘剪綵’”。

“特斯拉的長期估值故事取決於FSD和自動駕駛,而這個拼圖中缺失的一個關鍵部分是特斯拉在中國提供FSD,而現在這似乎已指日可待了。”

他表示,儘管特斯拉在中國面臨需求挑戰,但華爾街正在通過這段痛苦的過渡期,尋找馬斯克公司的長期增長故事,而FSD是成功祕訣的關鍵因素。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