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吿有何深意?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金研究 作者:林英奇、許鴻明等

11月27日,人民銀行發佈《2023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吿》[1](下稱《報吿》)。

政策兼顧短中長期。《報吿》提到“穩健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更加註重做好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相比二季度的表述“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中金研究認為意味着更重視好平衡短期經濟穩增長和長期問題(地方債務化解、房地產風險、信貸可持續性等)。

盤活存量信貸資源。報吿專欄二專門闡述“盤活存量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到信貸需求隨經濟轉型調整的大趨勢,影響因素包括房地產貸款佔比下降、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償還、基礎設施資產盤活、直接融資替代等;在這一環境中,銀行要“把握好信貸增長和淨息差收窄之間的平衡”,指出了當前信貸需求不足同時信貸增長過快導致息差承壓的問題;提到“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要從更長時間的跨週期視角去觀察,更為合理把握對基本匹配的理解和認識”,在這一趨勢下銀行應“尋求新的信貸合理增長水平”,中金研究認為意味着長期來看信貸持續高增長的必要性可能降低,更加重視資金的投向和使用效率。同時,“不宜過於關注新增貸款情況”,也意味着市場未來對金融數據的解讀不應過度關注絕對規模,接受月度數據波動的“新常態”。

加強貨幣財政協同。報吿專欄三分析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同的方式,主要包括熨平財政存款對流動性的影響、支持政府債券發行、結構性貨幣政策等。報吿提到未來將“優化國債持有結構”“推動銀行發展政府債券櫃枱銷售和交易,便利更多企業和居民持有國債”,中金研究認為在赤字率上升的趨勢下,銀行有必要在支持財政融資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增加對民企的信貸支持。報吿專欄四闡述支持民營經濟,與11月27日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強化金融支持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2]中的導向一致。報吿提到“制定民營企業年度服務目標”“提高民營企業業務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中金研究認為民營企業貸款可能成為繼普惠、綠色、製造、科技等之外銀行新的信貸投放目標。報吿提到截至9月末,私人控股企業貸款餘額41.3萬億元,同比增長10.9%,而同期全部對公貸款同比增速13.6%,中金研究估算同期其他企業(包括國企)貸款同比增速約15%,民企貸款增速有提高空間。

繼續強調利率政策協同。專欄一提到“提高利率政策協同性”,中金研究認為與11月6日央行專欄文章《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3]中的導向一致,即健全“市場利率+央行引導→LPR→貸款利率”和“LPR+國債收益率→存款利率”的利率傳導機制;報吿提到“提升市場基準利率的公信力”,中金研究認為反映了防止銀行間利率過於寬鬆、資金空轉的導向;報吿提到“增強LPR對實際貸款利率的指導性”,結合《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中“督促LPR報價行繼續健全報價機制、提高報價質量”,中金研究認為可能旨在減少當前實際貸款利率相對於LPR偏離度較大的現象(近40%存量貸款利率低於LPR),未來有必要下調LPR、提高對真實利率的反映程度(參見《降準後會有降息嗎?》[4])。考慮到年底下調LPR對存量利率定價影響過大,中金研究認為合適的降息時間點可能在明年年初;為了預備明年信貸“開門紅”,不排除12月進行降準釋放流動性。

平滑信貸波動。報吿提到“統籌銜接好年末年初信貸工作, 適度平滑信貸波動”。與此前11月17日金融機構座談會的基調一致,中金研究認為意在避免銀行儲備“開門紅”導致最後兩個月信貸增量偏低。最近幾個交易日票據利率上行,可能表明信貸資源已有所釋放。

對銀行的影響。中金研究認為報吿中“把握好信貸增長和淨息差收窄之間的平衡”體現出貸款量價更加平衡、可持續的政策導向,與人大常委會議對金融工作的意見一致(“穩健的貨幣政策應更加穩健”),未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不應簡單追求規模的絕對增長,而更重視資金的投向和使用效率;對於銀行而言,這一政策導向具有長遠的意義,有望降低對息差的壓力,減少信貸資源的無效使用,更有利於行業保持“合理利潤”。另一方面,保持適度的信貸增長也有必要,防止抽貸、斷貸對實體經濟現金流的影響和資產質量的衝擊,如何把握這一平衡是中金研究觀察政策效果的關鍵。截至前三季度國有大行/股份行/區域行淨息差同比收窄幅度分別為23bp/19bp/16bp,國有大行息差壓力相對更大,降低信貸增長的要求對息差壓力緩解更多,對於中小銀行而言貸款競爭壓力也有望降低,未來觀察銀行能否在量價“新常態”下實現收入增速的企穩。

風險

地方隱性債務風險,房地產風險,海外金融風險。

圖表:房地產貸款在新增貸款中佔比從2017年初的40%降至今年三季度的0%

注:房地產貸款包括對公房地產貸款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剔除基建、製造、普惠、綠色貸款中的重合部分。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接近40%貸款利率已低於LPR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財政在社融中的佔比可能提升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信貸需求較弱環境下銀行資產增速過快是息差壓力的直接來源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提高基準利率公信力”意味着減少銀行間利率偏低中樞的情況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近期票據利率有所上行,貸款投放可能加快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019年以來結構性貨幣工具規模明顯上升,財政貨幣協同加強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9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與6月環比下降13bp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9月新發放普惠利率相比6月下降11bp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本文摘自中金研究2023年11月28日已經發布的《貨幣政策報吿的深意》,分析師:林英奇 S0080521090006;許鴻明  S0080523080007;周基明 S0080521090005;張帥帥 S0080516060001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