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小扎偷了馬斯克的家

前兩天,鋼鐵俠和外星人隔空互掐,掐出了真火,直接線下約架來着。

是男人就別比比,現實碰一碰!

哥們兒在拉斯維加斯終極格鬥冠軍賽賽場等你。

兩人身家相加超過3400億美元,倘若1v1真人大戰最終上演,或將吸金10億美元,影響力超越多數體壇世紀之戰。

一個39歲,肌肉線條分明;另一個51歲,身材發福。

誰更硬,很明顯啊。

在線下注平台上(BetOnline),馬斯克的賠率是1賠4。

眼看兒子可能被暴打,馬斯克的老母親緊急發推:

“小孩子不要打架!不如你們比比,誰更搞笑吧。”

小馬借驢下坡:“她總不讓我做有趣的事!”

拳賽,估計是打不了了。

但架,還得繼續打。

都是玩科技的,碰肌肉屬實沒必要,挺疼的。

賽博大戰搞一搞?

01

馬無道,扎稱王

馬斯克突然自廢武功:

“我們(推特)的數據被竊取如此之多,以至於降低了普通用户的服務質量!”

於是,他大刀闊斧改革:

推特已認證賬户、未認證老賬户、未認證新賬户每日分別最多可瀏覽10000條、1000條、500條推文。

簡而言之一句話,想看更多內容,想發帖?就給我氪金開會員。

想一想,你刷微博、刷抖音的時候,看的正爽突然跳出來一條提示,要你充錢,是個什麼感受。

7月1日,數以萬計用户抱怨推特沒有發佈他們的新推文,並收到“超出限制”的錯誤提示。

這可把大家噁心壞了。

憤怒的用户直接把馬斯克的賬號評論區衝了,有技術的就直接攻擊服務器。

可能是頂不住祖安問候的狂轟濫炸,馬斯克做出妥協:

已驗證賬户瀏覽推文數量的限制增加至8000條,未驗證賬户增加至800條,新註冊未驗證用户增加至400條。

可惜,為時已晚。

我剛問候了你家人,狠話都放出去了。

現在,你給點甜頭,我就笑嘻嘻回來,是不是不太合適?

“太不合適了!你們的骨氣呢?”

在旁邊看戲的扎克伯格,如是説。

馬斯克無意中給所有社交應用製造了一個絕佳窗口期——誰能承接推特用户,誰就有可能獲得高額增長。

千載難逢的時機,豈能放過?

扎克伯格立刻發動魔法卡,死者蘇生!復活Twitter的競品應用Threads。

為啥説是復活?

早在2019年,Meta也就是當時的Facebook,就為Instagram用户推出了一款消息應用程序,Threads。

2021年,Threads被關閉。

當時,這款軟件對標(抄襲)的是Snapchat,以向朋友發送短視頻和照片為主。

現在,它對標的是Twitter。

兩者不能説相似,簡直一模一樣:

都有連續滾動的文本,以及類似“點贊”和“轉發”等功能的按鈕;

用户可以在應用中發佈“Threads”,其他人可以在下面回覆;

關注者的Threads也會出現在時間線上;

支持最多500個字符長度的帖子,允許發佈文本、圖片、鏈接……

尤其在界面上,有一種像素級抄襲的即視感。

抄,就完事了。

“我們開始吧,歡迎來到Threads。”

為了快速啟動,Threads還可以直接同步Instagram的用户和粉絲。

這一招,太狠了。

以下是各個著名社交賬號達到1千萬用户所需的時間:

Google+(谷歌+):16天;

ChatGPT:40天;

TikTok(抖音):270天;

Clubhouse:347天;

Instagram:355天;

Twitter(推特):780天;

Facebook(臉書):852天。

其中Instagram、Facebook、Threads,都是Meta的,扎克伯格幾乎掌控了,全球社交平台的半個天下。

擁有如此龐大的能量,再加上Twitter那邊大量逃難來的用户,直接導致了一個誇張的結果:

Threads(推文),上線僅7小時,用户量就突破一千萬。

不到兩天,增長至3000萬。

試問Twitter,如何頂得住?

老頭,你玩不過我的。

02

能贏多久?

7月5日,就在重啟Treads後的幾個小時。

時隔11年,扎克伯格首次發佈推文,調戲老馬。

不會真有人覺得Twitter很難做吧?

不會吧,不會吧?

這不是有手就行?

馬斯克:“黃口小兒,竟敢調戲老夫。”

這能忍?

這我必不能忍!

推文發佈還不到24小時,Twitter就向Meta發出法律訴訟:

扎克伯格僱傭了大量我司前員工,非法使用盜取商業機密,才開發了Threads。

什麼前員工?你別亂説啊。

“Threads項目裏,沒有任何一個Twitter前員工!”

一位被Twitter“畢業”的前員工,如是説。

這是個扯不清的皮。

真正的問題,在Twitter,在馬斯克自身。

馬一龍接管推特大半年,幺蛾子鬧出不少,為什麼其他類似的平台一直難成氣候?

不是技術上的難題,它們只是缺乏一個龐大且穩定的社交網絡。

歸根結底,用户在社交網絡上衝浪,為的是與其他人交流溝通分享吃瓜。

這多少有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意思:我認識的人不在這兒,我為什麼要用呢?但如果我不用我認識的人又為什麼要來呢?

這才是twitter、微信、QQ 、之類軟件最重要的護城河。

具體的用户體驗反而是次要因素。

Meta這波操作秀就秀在,Threads是作為Instagram旗下的App推出的,並且在註冊的時候就允許用户一鍵關注自己在Instagram上的關注的人,相當於是直接把Instagram上已有的巨大的社交網絡護城河給搬過來了。

騰訊:這操作我熟啊。

所以在App上線的第一時間,對於它的討論和爭議就開始在發酵。

這年頭,最值錢的是什麼?是流量啊。

這麼好的流量,誰不想蹭?

於是一大波公眾人物和網紅也跟着第一時間註冊分享,徹底把用户想看到和能看到的社交媒體內容和社會關係,生生全搬過來了。

這一點,是其他分佈式平台無法相比的。

Threads能成為現象級產品,也就不足為奇。

但它,能贏多久?馬斯克能不能扳回局面?

馬斯克:競爭是好的,作弊則不然

光説沒有用,我特地下載並體驗了一下Threads。

説實話,沒什麼出彩的地方。功能上無非就是簡化版的Twitter或微博,具備基本的社交互動能力。

它能火起來,並不奇怪。

但要説它能與Twitter平起平坐,還是不太可能。

歸根結底,還是流量和變現的問題:你這個平台,能不能讓內容創作者賺到錢?

Twitter上的各路網紅,都在此深耕多年,他們沉澱下來的最珍貴資產,就是粉絲。

而對任何有社交關係的產品而言,粉絲的遷移成本都非常高。

比如我同時運營Twitter和Threads,結果後者無法帶來超過前者的曝光量,甚至很大一部分粉絲是重合的。

那就很難搞了。

大家還記得當年的騰訊微博吧,剛上線時一樣熱度非常高,然後就高開低走了。

面臨的就是這個問題。

按理來説,相比新浪,騰訊的用户體量無疑佔據絕對優勢。只要騰訊爸爸持續輸血,很快就能堅挺起來。

大多數人也是這麼想的。

當年,很多博主都是同時運營自己的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賬號。

但他們很快就發現,騰訊微博的粉絲量,真特麼小啊。

不僅小,他們基本與新浪微博的用户還是重合的。

你同樣的內容,兩個平台都發,我到底該看哪邊的呢?

作為用户,當然是我的圈子在哪,就在哪看,就在哪吹逼。

圈子在哪?當然在先發者那裏。

用户都走了,創作者當然也跟着走。

後來,騰訊微博徹底沒了。

總結一下,騰訊微博為什麼失敗?

技術沒有顛覆性的應用,產品沒有直觀性的創新,用户價值沒有明確的增量。

這和現在的Threads,非常相似。

別看馬斯克喜歡作,但Twitter長期積累的先發優勢和用户價值,不是那麼好逾越的。

熱度始終是會過去的,留下的才是冰冷的現實。

03

尾聲

扎克伯格變了。

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

現在的他,變得更加保守,同時更加勢利。

一旦發現競爭威脅,他甚至可以不惜通過抄襲來展開對抗,並且沒有任何道德包袱。

2021年,扎克伯格當選“年度惡人”

有人説,這種行為太流氓,不符合他這種頂級大佬的身份。

其實,在互聯網流量見頂的今天,即使是那些已經站在了頂端的超級平台巨頭,換誰不也是每天誠惶誠恐地盯着周圍對手,擔心哪天被搶走了時長?

頂級對手擁有的資源都是相同的,算法、人才和金錢,大家都有。

不同的,只有看誰更加敏捷和心狠。

在生意麪前,浪漫主義卑微如塵。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