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屯感冒藥以爲護身符?3CL纔是終結大流行拐點

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全線缺貨,下遊退燒藥大單品放量概念持續強勢。

與此同時,朋友圈裏爲年邁的父母儲備3CL新冠特效藥悄然升溫,輝瑞Paxlovid的印度仿製藥Primovir和Paxista代購非常火爆,Primovir每盒價格也從900元被擡升至3000元。

寒冬時節,脆弱人羣感染新冠後,單靠退燒藥硬扛是不夠的。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截至11月28日我國還有約2500萬60歲以上老人未接種疫苗,其中有838萬80歲以上老人未接種疫苗。全國3億人口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有基礎疾病人羣依然有一定風險。

目前全球在研的新冠治療藥物中,3CL抑制劑是在研品種最多、且被業內最爲看好的小分子藥物。相對於目前緩解發燒、肌肉痠疼、咳嗽症狀的感冒藥來說,3CL抑制劑從源頭讓病毒失去感染正常細胞和擴散的能力,是真正意義上以病毒爲目標的靶向治療。

臺灣、香港的經驗是60歲以上感染者70-80%都是用3CL新冠特效藥,新加坡新加坡通過疫苗和3CL靶點的P藥(輝瑞Paxlovid)使用,已達到非常穩定的與新冠共存的階段。

01 

3CL特效藥爲何一盒難求?

最近在小紅書、微博上常有網友稱家中老人急用,求助購買輝瑞Paxlovid的途徑。海外代購商表示,Paxlovid仿製藥現貨與月底貨均已售罄,“現在只能接受預定,印度那邊也沒貨了,需要者要等下個月下一批。”一位百萬粉絲博主反饋,身在澳洲的代購已把藥店的感冒藥和Paxlovid給搬空了。上海市民minihades更爲誇張,12月15日,在得知私立醫院曜影醫療有Paxlovid出沒後,故意坐了兩次地鐵,還去太古匯吃了頓飯,當晚感覺喉嚨有點澀,次日中午抗原微陽,“迅速電話保險和醫院客服火速急診搞定,一直擔心母親糖尿病高血壓加心臟肥大會遭不住第一波。”

這也算是新二十四孝之一吧。

針對3CL靶點的新冠小分子口服特效藥Paxlovid,《科學》雜誌稱爲“人類抗擊新冠病毒的轉折點”。

3CL靶點有何特別之處?一切都要追溯到2003年的SARS。

得益於早期對SARS的研究,醫學界發現新冠和SARS有一個非常穩定的“家族特徵”,就是此類病毒的基因中都有一個高度保守的位點3CL主蛋白水解酶,關於新冠已知的所有變異株中都有這一位點,當然也包含現在奧密克戎所有變異毒株。

通過抑制這一位點的蛋白水解,從而使得新冠病毒複製所需要的蛋白無法產生,進而抑制病毒複製。

病毒變,3CL靶點不變。3CL是新冠家族中所有病毒株複製所必需的關鍵蛋白酶,結構高度保守,不會隨着毒株變異而變化。

3CL特效藥是以病毒爲目標的靶向治療。抑制了3CL,就等於扼住了所有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咽喉”,從源頭上讓病毒失去了感染正常細胞和擴散的能力。

截至11月18日,全球基於3CL蛋白酶開發的新冠藥物共有44款,目前僅有輝瑞Paxlovid、鹽野義Xocova獲批上市。國內3CL蛋白酶抑制劑研發陣營中,先聲藥業進度最快,是迄今國內外針對感染新冠奧密克戎毒株的中國患者人羣,第一個進入註冊性III期試驗並完成全部計劃入組病例數的臨牀研究,同時抓緊擴大產能,以滿足急迫的臨牀需求。

3CL抑制劑的療效和安全性均優於RdRp抑制劑(默沙東Molnupiravir),Paxlovid的II/III期臨牀試驗結果顯示,出現症狀3天內就服藥的高危成年新冠感染者,可將住院或病死的風險降低89%。《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大型真實世界療效研究顯示,65歲或以上的成年人接受Paxlovid治療後的新冠住院和死亡率均顯著低於年輕人。

今年前三季度,輝瑞Paxlovid銷售收入171.99億美元。

歐美、新加坡及中國港臺經驗表明,3CL特效藥是保護脆弱羣體(孕婦、產婦、高齡老人、超重、基礎病)的屏障。

02 

他們怎樣抗病毒?

最近,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組織新加坡、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的著名醫師分享抗疫經驗,字字珠璣,啓發頗多。

新加坡經驗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 樑玉心——

我們鼓勵公衆如下策略:

第一,當身體不適時去做檢測;

第二,當身體無症狀、但檢測陽性時,可在指導下照顧自己,也可做一定程度的外部活動;

第三,如症狀輕微、不屬高風險人羣,則口服3CL新冠藥並居家治療。如有重症風險,則入院治療。

新加坡之前多用單抗治療新冠,由於毒株變種,這種治療方式的有效度已大大降低。新的臨牀實踐證明,3CL抗病毒藥物功效最好,可有效治療新冠。

新加坡主要用的是3CL藥物,主要考量是服用方便,和其他藥物之間衝突較小。

我們主要的方針是“早發現”,政府給每個家庭發放檢測劑,有呼吸道症狀馬上在家裏檢測,對高風險、高齡病人,建議他們到診療所儘早接受治療。

香港方案

香港大學臨牀醫學學院教授 孔繁毅——

香港大學公共健康學院統計,香港700多萬人口中,約500萬人已被感染過。

香港最新的治療方案是,對60歲以上的感染者70%給予3CL口服抗病毒藥物。患者在線申報感染,醫生會遠程開處方,把新冠藥快遞到家中,非常方便,患者不需要到醫院。

香港的臨牀實踐顯示:在症狀出現3日內使用3CL特效藥,能夠降低90%的住院死亡風險;在5日內給藥,能夠降低80%的住院死亡風險,同時大大減少重症併發症。

P藥在香港可用於12歲以上,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可用,如有腎損傷,劑量需調整,並注意藥物相互作用。

新冠病例模型圖表顯示,奧密克戎的潛伏期和感染者傳染期明顯縮短,大約只有5-7日,隨後進入高炎症期。儘早口服3CL抗病毒治療,可快速壓制病毒,減少併發症和病毒傳染。

有效的早期抗病毒治療策略,將是終結新冠大流行的標準之一。

臺灣做法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 周百謙——

臺灣最重要的經驗是“快篩”。通過快篩,我們讓患者儘早通過服用3CL新冠藥達到精準控制,避免去醫院,從而降低醫療系統的“崩潰”風險。

我們認爲目前治療新冠最快的方法是口服抗病毒藥。3CL特效藥的特點就是孕婦、哺乳期婦女、高齡老人、免疫失調患者、體重過重患者等高風險人羣都適用口服抗病毒藥。

在抗病毒藥的使用上,臺灣是以3CL藥物爲主,因爲使用相對簡單,口服即可,所以其使用率是其他藥物的5倍以上。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有輕症的高風險人羣(老年、超重、免疫失調)中快速給藥。我們指引非常清楚:高風險先用再說。只要病人有症狀,5天之內儘早給藥,臨牀上看到這些病患很快恢復。

新冠口服藥 3CL 蛋白酶抑制劑主要研發進展(截至 12 月 10 日)

03 

亟待國產3CL破局

今年2月,輝瑞Paxlovid在國內獲批,但獲取途徑有限。

3月17日晚間,中國醫藥進口的第一批Paxlovid進入中國海關,只有2.12萬盒,其中一萬盒給了當時疫情形勢嚴峻的長春,剩餘一萬盒則分發至廣東、福建、江西等省的新冠定點醫院使用。4月中旬,上藥集團又單獨進口兩萬盒Paxlovid,用於上海的新冠患者救治。

此後,中國醫藥與上藥未再公佈進口Paxlovid的信息。

所以,每有新冠小分子特效藥放開網售的曇花一現消息,總能掀起全網熱潮。

12月13日,Paxlovid在1藥網旗下的互聯網醫院平臺開啓在線預售,定價爲2980元/盒,數小時後,預售頁面消失。11月19日,國產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在美團、餓了麼部分線上藥店開售,每瓶35片,售價爲350元,24小時內被緊急下架。

12月12日,國家明確醫療機構可在線開具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症狀的處方,鼓勵委託符合條件的第三方將藥品配送到患者家中,多地官宣感染新冠可線上開方配藥,但未明確是否涉及新冠小分子特效藥。

網售新冠特效藥意味着進入個人防護場景,解決可及性問題,但需突破兩個瓶頸。一是配送時效,如前所述,在症狀出現前3日內服藥,效果最佳,在非一線城市,且有疫情幹擾物流的情況下,網絡開藥後如何確保及時送到?二是Paxlovid和阿茲夫定均爲緊急授權批準的處方藥,不同於OTC感冒藥,網上放開購買安全性不可控。

抗原檢測試劑儲備模式可供借鑑。

國家明確規定人員密集機構需提前儲備適量抗原試劑以備檢測;居家和養老機構老人應每週開展2次檢測,且各基層醫療機構按照服務人口總數的15-20%進行儲備。

大規模儲備的底氣來自於價格平易,南京統一將抗原試劑零售定價爲4元/份。12月12日,吉林省公示抗原檢測試劑限價掛網結果,最高價爲3.9元/人份,最低價爲3.5元/人份。

新冠特效藥也可通過基層醫療機構按一定比例儲備解決可及性問題。

輝瑞Paxlovid每盒含有粉色的奈瑪特韋(20片)和白色的利託那韋(10片),夠連續服用5天,即一個療程,醫保採購價爲2300元。

以這種價位實現下沉基層,完全不現實,亟待國產3CL蛋白酶抑制劑獲批,打破新冠特效藥普及性僵局。

國產3CL新冠特效藥即將撞線,肩負特殊時期老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羣體的使命,先聲藥業SIM0417、衆生藥業RAY1216針對輕中症治療的藥物均已進入臨牀3期開發階段,其中先聲藥業將加快推進臨牀研究結果分析,積極準備新藥上市申請。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