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玻璃大王曹德旺:三段人生,三個全力以赴的故事

作者 | 萬連山

編輯/校對 | 墨眠、顧樹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本文共計7362字,預計閲讀時間20分鐘。

在中國眾多企業家中,曹德旺算是一個異類。

一面是一擲千金、慷慨大度的慈善家,一面是一毛不拔、斤斤計較的資本家,一面又是獨來獨往、重家愛國的企業家。

他好吃、貪杯,身材肥胖,不苟言笑,很早就腰纏萬貫,卻還能數十年如一日凌晨四點半起牀,第一個趕到公司,古稀高齡還堅持每天工作。

很多人稱曹德旺是商界最通透、最聰明、最複雜、最富戲劇性的人,恰如其分。

低眉行事,怒目經商,家國情懷,敢做敢言,早已成為他身上抹不去的標籤。

也許,正是這種真實中摻揉的複雜,才叫人生。

01

風起於共和國初年

若非一場意外,曹德旺本該是闊少爺出身。

1947年,上海灘花花世界風雨飄搖。明眼人都能看出,民國政府不行了,離開方為上策。

“永安百貨公司”的股東曹河仁買了條貨船,把所有家當打包運回老家福清,妻兒隨自己搭乘客輪。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好消息是全家安全回閩,壞消息是貨船被風浪打翻,萬貫家財沉入海底。

好在妻子陳慧珍還有些嫁粧首飾,勉強能在鄉下蓋一棟兩層小樓。

時運艱難,來幫忙的工人被國軍抓了壯丁,家屬每日來要錢要人,曹河仁萬般無奈,只得返滬重操舊業,留下妻兒為質,吃了上頓沒下頓。

陳慧珍是地主千金,極好面子,即便在最艱難的時期,家裏依然一塵不染,孩子們的衣服總是乾乾淨淨,

“不要和人説我們家一天只吃兩頓飯,也不要説肚子餓,沒有人會同情你,要有骨氣。”

多年以後,曹德旺每每提及母親,總會落下眼淚。

曹德旺是次子,本沒有名字,姑且稱之曹二。8歲那年,因交不起5毛錢學費,一直沒去上學,是村裏的先生出面,説學費晚點交沒關係,還給他起了個大名。

兩年後,父親曹河仁返鄉,經常花生米就酒,給孩子們講述自己的輝煌往事,灌輸基本商業知識。

有多少能力,就辦多少事。等你們懂這個道理,老子肯定早就死了。

初一那年,曹二偷偷去河裏游泳,被學校通報批評。少年血氣盛,極為不服,偷偷跟蹤蹲茅坑的教導主任,爬上圍牆,滋了對方一泡尿,闖下大禍。

就這樣,他13歲就輟學在家放牛。

古詩詞裏,放牛娃本代表着無憂無慮的童年,但曹德旺並不開心。

時值三年自然災害,曹家本就一貧如洗,家裏的大人又不會務農,日子過得極其艱難。

母親陳慧珍餓出浮腫病,從此落下病根。

若干年後,在自傳《心若菩提》中,他這樣寫道,“放牛的日子,讓我在幼小的年紀就體驗到底層百姓受欺凌的滋味與成人世界醜惡

大哥曹德淦倒是爭氣,17歲就當上公社中學的代課老師。託學生家長的關係,給二弟安排了個輕鬆活,數樹坑,每天能賺5角錢。

可惜曹二死性不改,趁水庫放水偷偷截水撈魚,犯了“薅社會主義羊毛”罪。

工作丟了,只好跟老爹去販貨。每天凌晨2點起牀,騎自行車載300斤貨,趕在6點前到水果批發市場,這樣的日子熬了4年,曹二已經二十來歲。

彼時,陳慧珍病情益重,給二兒子説了門親事,姑娘是孃家村的陳鳳英,大字不識幾個。曹德旺本有對象,但礙於母命,只得分手。

婚禮只花了20塊錢,十分簡便。

新婚之夜,曹德旺冷漠地對陳鳳英説,“我不會欺負你,你也別想着欺負我,咱們互不干擾。

蜜月剛過完,他把髮妻的嫁粧全部變賣,又找幾個發小借錢,盤了塊地種白木耳,偷偷運到江西鷹潭出售。第一筆買賣賺了800塊錢,在當時算得上巨資。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彼時,全國嚴打投機倒把行為,曹德旺第四次到達江西時,一出車站就被民兵扣下,貨物全部被沒收。

賠了本錢不説,還倒欠村裏人1000多元。

剛回到家,一個個債主來勢洶洶。曹德旺急得每天以淚洗面,幾乎把這輩子的眼淚都流乾了。無路可走之際,陳鳳英出面向村民保證,自己留在家裏不會跑路。

曹德旺這才被放出村子,隻身前往明溪打工還錢。

心灰意冷中,他只想老老實實做工,絕了做買賣的心思。工地教導員是曹家老相識,先後安排他當炊事員和食堂採購員等美差,月薪100元,比縣委書記還高,過起了兩年風光日子。

施工隊解散後,託關係去莆田一家農場做栽果苗,機緣巧合下結識了琯頭鎮山兜農場的場長王以晃,被招攬去當果苗推銷員。

第一年,沒什麼成績,王場長卻還是給他發了1萬元工資,曹德旺既感激又愧疚。為了報答知遇之恩,他四處拼命推銷果苗,兩年下來居然賺了6萬多提成,時人稱“苗木界一把手”。

那還是1975年,連“萬元户”這個詞彙都沒出現,六千張10元的鈔票能厚厚地鋪滿牀腳。

曹德旺覺得,自己可能要出息了。

02

八面玲瓏闖蕩江湖

1976年春,明溪天降大雨。

在農場跑業務的曹德旺滯留此地,在酒桌上結識了兩個被收容“教養”的知識分子。酒是男人友情的催化劑,一聲聲“哥倆好”中,三人萌生出做水錶玻璃的念頭。

藉着大哥曹德淦在政府工作的關係,10月,高山鎮異型玻璃廠啟動籌建,但廠長由政府派人來當,兩個好哥們搞技術,曹德旺只能做個採購員。

那個年代,物資流通主要憑指標,極為考驗採購員的人際關係和手腕。

為了擴大業務,曹德旺把牀腳的錢一沓沓取出,整天泡在澡堂裏請人喝茶吸煙,結交了全國各地的採購員,混得很開,談笑間就能完成銷售目標。

有時候,別家單位搞不定的指標,都會來找他幫忙。

這期間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他人生的大事:春風得意的曹德旺,遇見了此生難忘的紅顏知己,一度甚至想拋妻棄子。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

女人24歲,是公務員,有兩個孩子,在事業上幫助了他很多。兩人相處很是默契,都覺得找到了知音。

那還是80年代初,社會風氣比較保守,不忍佳人遭受非議,曹德旺給髮妻寫了一封信,坦誠自己的感情,並提出離婚。

當曹德旺回到家中,陳鳳英沒有大吵大鬧,只是平靜地説,“我知道自己配不上你,這一天遲早會來。你把三個孩子和村裏的房子留給我就好,別的我不要。

聽聞此話,曹德旺愣了一會,看着這個老實巴交的村婦,良心突然倍感煎熬:如果不是髮妻不離不棄,默默撐起這個家,自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

一個是他深愛的,一個對他有恩,無論選擇哪個都很痛苦。不知出於何種心理,曹德旺抽調了100個家庭做起社會調查,發現並沒有完美的家庭,再恩愛的夫妻也會不斷爭吵,即便自己和情人結婚,也避免不了。

想通後的曹德旺,最終還是沒有離婚,還把財產全部轉移到陳鳳英名下。

若干年後,68歲的曹德旺在自傳《心若菩提》對這段往事直言不諱,

家是一個避風港,素昧平生的兩個人能組成一家人,是緣分。

對一位中年男人而言,能勘破人生中最難的情關,實屬難得,他再也沒有迷茫。

1983年,曹德旺本人在業內依然風生水起,玻璃廠卻一直沒什麼起色,前後換了6個廠長,連連虧損,眼看就要倒閉。

此時,37的他已頗有實力,找了4個合夥人,以每年6萬元的代價承包下廠子。

新官上任兩把火。

第一把火,廢除大鍋飯。工人們的固定工資改為績效制,生產積極性一下就被調動起來。

第二把火,制定全行業標準。彼時,各個單位各有標準,玻璃想賣出去,全憑銷售員的個人關係。

他先跑到北京拜訪一機部儀表局幹部,後趕赴上海説服熱工所所長。多番運作下,在當年全行業大會上,熱工所宣佈,以後各單位採購水錶玻璃,厚薄均按建材部標準執行。

兩大攔路虎解決,高山廠玻璃迅速銷往全國,僅一年就扭虧為盈,大賺22萬,曹德旺個人淨賺6萬元。

最高峯時,全國每年所需220萬隻水錶中,有200萬都採用的高山水錶玻璃。

眼看事業越發紅火,曹德旺想更進一步,合夥人卻是小富即安:政策似月亮,每天不一樣。咱們把錢分了算了。

勸不住幾人,曹德旺另外找了三個合夥人,決定一起合資入股高山廠。

此時,大哥曹德淦已升至省裏的處級幹部。憑這份背景,高山鎮政府同意出面擔保,以房子為抵押,先向銀行貸款8萬元,再從南平市政府處借得3萬,共出資11萬,成為高山廠最大個人股東,佔25%股份。

1984年,曹德旺去往南平途中,無意間得知汽車玻璃價格不菲。

那時,中國自己生產的汽車不多,馬路上大多是進口車,想要更換玻璃,不僅麻煩,更是貴得離譜。大多是日本貨,一塊要6000元。

這太貴了,曹德旺突發奇想:高山廠能不能也做汽車玻璃?

事情處理完,他立馬跑到上海找老朋友,耀華玻璃廠副廠長石宏藏,花2萬買到一套快淘汰的舊圖紙,並得到技術支持。又找銀行貸款50萬,引進一套芬蘭設備,把水錶玻璃廠改造升級為汽車玻璃廠。

僅8個月後,第一片成品出爐,售價只有進口貨的三分之一,這在當時算是個大事。一時間,開修理廠的、做汽車配件的,一股腦湧向高山鎮,每天找曹德旺進貨的老闆來往不息。

到1986年,高山玻璃廠利税超百萬,產值近600萬,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傢伙。此時,曹德旺再次主導工廠改制,引進國企中汽華聯、省外貿公司和美國、香港的公司,組成中外合資的福耀公司。

他帶着技術員出國培訓,大膽引進海外先進設備,福耀的技術水平突飛猛進,平均40秒就能造出一片玻璃,成本50塊,售價1500元,印鈔機也不過如此了。

1987年,福耀玻璃有限公司成立。事業如烈火烹油,而曹德旺本人卻遭到信任危機。

1988年福耀集團開業現場

1990年,曹德旺動起了上市的念頭。

一番運作後,福耀公司成為福建省試點企業。次年,福耀以1.5元每股的價格,正式向社會發行了1600萬股股票。

彼時,中國資本市場剛剛起步,勢頭良好的福耀不愁股票賣不出去,股價很快漲到2.5元。但幾個月後,坊間突然瘋傳曹德旺要卷錢跑路海外、福耀根本上不了市云云。

謠言愈演愈烈,要求退股的人越來越多。

曹德旺不勝其擾,狠心借了1000萬高利貸,以個人名義回購了400萬股。

利滾利的債務,讓老曹如坐鍼氈。

他前往北京,找到中汽華聯在福耀擔任董事的劉虎生,後者親自去找體改委的主管官員,才把問題解決。

1993年6月,福耀終於登陸A股,上市股價為44.44元,曹德旺手上的股票翻了二十多倍,還清所有債務還淨賺2個億。

但接下來的一系列操作,頗讓人摸不着頭腦。

1994年,福耀42%和旗下萬達汽車玻璃51%的股份,被曹德旺賣給法國企業聖戈班,成為對方的子公司,曹德旺本人則帶着家人辦理移民美國手續。

彼時,他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賺的錢早就夠花一輩子了,甚至一度想出家,何苦而為?

莫非傳言不是空穴來風,老曹真要跑路,去國外享清福?

03

逐夢美利堅

曹德旺在美國買了塊地,成立福耀美國GGI公司,從中國總部進貨,再分發給美國經銷商。

但這種模式在美國吃不開,三年虧了一千多萬。

果斷改為直銷,“異地零售”變為“異地批發”,GGI立馬起死回生,一年就把虧損窟窿補上,連續三年實現30%以上增長。

而彼時,福耀中國在聖戈班手下,連連虧損,股價一路下跌。原本,曹德旺的初衷是開拓國際市場,但於聖戈班而言,福耀不過是自己在全球三百多家子公司之一,不必要去其他小弟的地盤,做好中國市場就是全部任務。

直到1999年,曹德旺以原價買回聖戈班手中的福耀股權,血虧30%,重新成為福耀大股東。

這件往事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所謂國際大公司,水平也不過如此,打鐵還需自身硬。

2000年,福耀汽車玻璃佔美國市場12.5%產品份額,利潤卻佔25%,讓美國本土企業痛苦不堪。同時,幾十家中國玻璃廠跟隨福耀大步進入美國,不斷擠壓本土廠商生存空間。

1994-2004年福耀玻璃股價走勢,來源:Choice

事情的轉折點在2001年。當年1月,美國政府換屆,小布什接替克林頓上台,一改對華友好方向,中美關係逐漸緊張。

僅一個月後,美國汽車玻璃廠PPG等三家公司向美國商務部和貿易委員會舉報中國公司“非法傾銷”,多家中國企業遭到美國和加拿大反傾銷訴訟,福耀是重點對象。

當時,中國剛剛加入WTO,大部分公司不咋熟悉國際規則,碰到這種事除了忍氣就只能認慫。但按照規則,放棄應訴將失去至少5年出口權,未來整個中國汽車玻璃行業的出口都會受到影響。

曹德旺彼時的表現,出乎意料地“剛”。他不惜花費一億多律師費,自己也熬夜學外國法律。先後打贏對加拿大和美國的兩個官司,甚至還吿倒了美國商務部。

我沒有傾銷,不想在中國外貿史上留下不公平的先例,不想做千古罪人。

美國人就可以欺負人?就是傾家蕩產,我要把事情捅大,讓全世界評理!

他還向PPG的老闆講解“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道理,“我們應該握手言和,合作雙贏。

對方也意識到,即便把福耀趕出美國,自己也沒多少好處,人工成本高昂才是核心痛點。

雙方乾脆達成了合作,曹德旺本人也成為了中美邦交正常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徹底在大洋彼岸站穩跟腳。

很是享受了一把民族英雄的滋味。

也正是在這一年,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另一重身份:

中國70%的汽車,全球25%的汽車,用的都是福耀玻璃,福耀已成了中國汽車玻璃的代名詞。

自己不再是曾經那個小商人,而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中國企業家,肩負着不容推卸的責任。

移民是小人物做的,大人物有抱負,不能移民。

我們曹家移民,中國就沒有自己的玻璃。

這或許是他的本意,也或許是年近花甲想要落葉歸根。思量再三,還是覺得決定放棄美國綠卡,迴歸中國國籍。並對三個兒女明確説道,不離開美國,就不能繼承遺產。

你們知道,中國政府對我有多少恩情?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福耀,這是中國的東西。

這話應該是真情流露,老曹的發家史,離不開國內貴人們的一個又一個恩情。

他對事業的追求,也從單純的賺錢,升級為“做中國人自己的玻璃”。

但危機很快來臨。

2007年,全球經濟連續數年高增長,北京即將舉辦奧運會,十七大即將召開,股市節節新高,全國人民熱情高漲。

形勢一片大好,曹德旺卻嗅出不尋常的味道。

彼時,人民幣持續升值,國家相繼出台勞保法、環保法、公路法,已經影響到小微企業的生產成本。

曹德旺通過調研,發現出口小微企業的税後利潤僅為4%-5%,成本增加遠超盈虧平衡水平。隨着徵兆越來越明顯,他立即展開福耀史上最大規模的自救行動,在管理層的一片反對聲中,停掉一切擴張性項目,斷臂求生,關閉四條剛剛建好的孵化線。

按最初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若是為了預防危機,無法完成自2006年起每年利潤遞增30%的目標,作為大股東的曹德旺將被動讓利7000萬股,約22億元。

這是一場豪賭。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當年,次貸危機爆發,金融危機蔓延至全球,美國車企遭到毀滅性打擊,中國企業日子也不好過。

福耀因為早有準備,局面很快就好轉。

2006-2010年福耀玻璃股價,來源:Choice

2010年,福耀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承諾在2016年底前在美國建成工廠,佔地大概八九百畝,售價才1500萬美元。

2014年,福耀收購當地工廠,命名為“福耀美國”。這只是福耀版圖擴張的第一步,接下來還要投資數億美元。

代頓,這個因經濟危機陡然間變得死氣沉沉的小城市,立刻煥發出新的活力。

2016年10月,工廠首期竣工,很快就招滿人,提供了超過6000個工作崗位。福耀美國為此舉辦盛大的慶典,曹德旺也遠赴重洋趕來,代頓當地重要人士全部出席,想見一見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曹主席。

慶典很熱鬧,但曹德旺顧不得高興。

國內,關於“曹德旺要跑了”的質疑,一度喧囂塵上。

對此,曹德旺作出迴應,“福耀的市場銷路65%在中國,我跑出去幹什麼呢。

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税負比美國高35%,土地基本不要錢,電價是中國的一半,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四分之一,中國較美國有優勢的,只有勞動力。

這番言論,激起眾多民營企業家的廣泛共鳴,在輿論上引起軒然大波。

但在美國也並不好混,福耀遭遇PPG頭痛已久的問題:生產效率太低。

為了培訓成熟工人,曹德旺特意從中國派出一批老人,手把手教導美國工友。但活好教,觀念難改。美國人比中國人懶,紀律性差,到點就要吃飯,不願加班,往往再過幾分鐘就能製出的合格玻璃,卻因為急着下班作廢。

反過來,美國工人則抱怨中國公司收入不高,環境不夠安全,紀律太嚴苛。

不同的理念在現實中很快坍縮為迫在眉睫的問題:美國福耀如何才能生產出滿足需求數量的合格玻璃?

當年,福耀母公司盈收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美國福耀卻虧損4000萬美元,曹德旺不得不每個月飛一次美國開會,搞得焦頭爛額。

接着就是中國企業管理的傳統三板斧,剔除刺頭、管理層總部輪訓、幹部更換。

然後則是與美國工會間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曹德旺甚至還專門花費 100 萬美元聘請了一個“反工會諮詢公司”,來滅“支持工會”的聲音。

在美國,有工會就不會有工廠生產效率的提高!中國企業走出去遇到工會,扭頭就走,碰都別碰!

無論如何,最後是福耀贏了,將中國管理模式融入到美國工人的生活中。到2018年,美國福耀終於實現盈利,與日漸式微的本土原生工廠形成鮮明對比。

這些故事,後來都被拍攝進紀錄片《美國工廠》,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網飛出品,揭露出一個殘酷的真相:美國傳統的製造業規則早已跟不上時代。

而一個國家要想保障普通民眾的福利和就業,一定不能丟掉製造業,無論是我們自己拍的《鐵西區》,還是大洋彼岸的《美國工廠》。

我不做房地產,因為我會做玻璃,這個生意讓別人去做。他説好賺錢,好賺錢那讓他去賺,一樣的,我又不缺錢,我只要能夠吃就行。

04

心若菩提

2022年,曹德旺財富值33億美元,在全球排1010位,國內排名也只有120位。

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聲望。

回想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成為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的首位華人得主。頒獎現場,他高舉中國國旗説道,

我是代表中國人來領這個獎的。

“我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享受。

“那為的是什麼呢?”

“為了中國靠我們共同努力能強大起來,這是我真實的話。”

“但你説的這些,似乎跟你企業家的身份,不是特別相符。”

你錯了。企業家不是富豪,必須有這樣的境界和胸懷,國家會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會因為有你而富足,這才是企業家該做的事情。

一次訪談節目中,曹德旺笑着對主持人講述自己理解的企業家境界。

他總説,自己的成功是時代造就,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大潮,開放前自己窮得像鬼一樣。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2011年5月,曹德旺用父親的名字,成立河仁慈善基金會,捐出名下50%共計3億股福耀玻璃股份,當年市值35.49億元,開創中國慈善界先河。

之後的十年,基金會每年都會拿出股票分紅,並少量減持捐出。

此外,曹德旺僅以個人名義的捐款數額,截至目前就高達110億元。

大頭在去年5月4日,曹德旺又豪捐百億,建立“福耀科技大學”,以期為社會培養製造業人才。

每每聽到有人説他是中國首善,曹德旺總擺擺手,“和袁隆平老先生相比,這些不算什麼。”

去年底,有一張很火的圖。

在企業家發展年會上,所有人都忙着社交,或聊天,或交換聯繫方式。唯有曹德旺一個人坐着吃東西,特立獨行。

那些排着隊,想向老曹套近乎敬酒的人,都一一被攔開。人們不禁感慨,只有曹總是真正來吃飯的。

其實仔細想想,並不意外。福耀玻璃已經佔全球70%份額,他不需要刻意去結交誰,大有隨心而為的底氣。

縱觀他這幾十年人生,全是由一個個選擇組成。割捨或保留,拒絕或接受。

但觀其後半生,卻始終堅守一件事。把快破產的玻璃廠做到世界第一,將中國玻璃帶到國際。因為有他的存在,中國汽車玻璃進口的比例幾乎為0。

他花了一輩子的時間,為中國留下了一座龐大的玻璃工廠,是當之無愧的玻璃大王。

如果不是通過玻璃掙來的錢,送給我,我都不要。

全文完,感謝閲讀。

參考資料

REFERENCE MATERIAL

[1] 心若菩提,曹德旺,2014

[2] 企業家是有國界的,焦文錦,記者觀察,2021(03)

[3] 實業家不應該僅僅是為了錢,全球商業經典,2020(06)

[4] 客觀看待曹德旺在美“水土不服”,劉波,企業觀察家2017(07)

[5] 風暴中的“雙面”曹德旺,徐豪,中國經濟週刊2017(03)

[6] 特立獨行的“玻璃大王”,張鋭,對外經貿實務,2015(02)

[7] 曹德旺:奧斯卡背後的主演,中國商人2020(01)

[8] 貔貅後面有個洞,育心,當代工人2019(07)

[9] “老勞模”曹德旺——記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萬江心,現代企業文化2017(05)

[10] 《美國工廠》:一個非典型的製造業故事,魯大師,資源再生2019(08)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