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交所10月28日披露的資料顯示,中國燃氣近日持續獲得其大股東北京控股增持,自10月20日增持3000萬股後,北京控股又連續幾日在二級市場上買入200萬股中燃股票,總持股比例達到22.81% 。
這是自2016年後,北京控股再度提升對中燃的持股比例。查閲過往資料,筆者發現北京控股從2012年成為中燃的單一大股東以來,從未減持過中燃股票,此時又連續大手筆增持,體現了北控對中燃未來發展前景與長期價值看好的積極態度,更向市場傳達了一條信號:中燃被低估了。
一、估值處於歷史低位
自今年4月以來,中國燃氣經歷了長達半年的回調,股價從最高34.55港元跌到最低18.12港元,最大跌幅約48%,幾近腰斬,技術面上也處於超賣階段。當前中燃PE(TTM)處於10.36倍,估值位於自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區間低位。
(圖片來源:ifind)
與同業相比,中燃的低估值顯得更為突出。以10月29日的收盤價計,華潤燃氣、新奧能源、香港中華煤氣的市盈率分別為16.11倍、17.36倍、29.95倍,均遠高於中燃的10.36倍的PE。
但從業績上來看,中燃的業績表現處於業內領先水平。近五年來,中燃的EPS增速以及淨利潤複合增長率遠高於新奧能源、華潤燃氣和香港中華煤氣。
良好的業績表現與市場的低估值形成了明顯的背離,對此中燃今年也頻繁進行回購,既體現了管理層對公司發展的信心,也符合中燃在自身估值過低時便會回購的習慣。
二、燃氣主業優勢突出,新業務不斷抬高天花板
此次大筆增持的股東北京控股,可能有投資人不熟悉,其是北京市國資委的全資子公司,更是北京市資產規模最大的國有企業之一。據統計,目前共對外投資了20多家公司,其中就有11家上市公司,業務涵蓋了燃氣、水務以及公路等多個領域,並主要在中國北京分銷及銷售管道天然氣,提供與天然氣相關的燃氣輸送、燃氣技術諮詢的開發服務。
位處產業鏈的核心位置,北京控股對於中燃在燃氣領域的實力顯然更知根知底,也是其能持續增持中燃的底氣所在。
從燃氣主業角度來看,中燃已經是一個擁有4500萬户居民用户、去年新增接駁約500萬户的城燃巨頭,無論是氣銷量還是年均接駁數均位列行業第一,規模優勢明顯。
此外,中燃並沒有固守自己的舒適區,而是不斷向外拓展提升天花板。
憑藉燃氣業務形成的龐大線下網絡資源,中燃在增值業務方面實現了快速增長。根據最新財年數據,該板塊業務收入77.72億港元,同比增長54%。鑑於目前增值業務還在早期發展階段,主要增值產品的用户滲透率僅有5%左右,未來有望成為新的增長曲線。
另外,暖居業務則很好地體現了公司對於行業發展的前瞻性,其瞄準的是廣闊的南方取暖這樣一個規模以萬億計的市場,中燃作為首創者,今年目標做到1600萬平方米,先發優勢突出。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碳中和"戰略指引下,新能源賽道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中燃在這方面也是不斷加大布局。先後與中石化、中海油、隆基等各領域佼佼者牽手合作,在氫能、光伏等具備廣泛應用場景的清潔能源賽道上頻頻加碼。
以氫能為例,根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計,氫能將在2050年創造超過2.5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制氫、儲氫、輸氫等各個環節都藴藏着豐富的市場機遇。中燃憑藉多年的積累,在光伏制氫、加氣站改加氫站、管道輸氫方面均有相當基礎,未來也大概率會成為氫能時代的重磅玩家。
結語
一般來説,大股東的積極增持自然是利好信號,尤其是對於那種長線股東來説,能夠長期持有並不斷增持,一定是看中了標的公司更長期的發展前景。
中燃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在傳統燃氣業基本盤穩固,還通過增值、暖居等業務不斷拓展邊界,預計新能源業務佈局將打開長期增長空間,公司估值或迎來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