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恆瑞醫藥暴跌35%,還有救嗎?

過去很多年,恆瑞醫藥都是A股的“醫藥一哥”,上市21年一度創造過160倍的輝煌戰績。投資者們談論到它,往往最後的結論是擇機上車、死拿就對了。

但當下情況有變,“醫藥一哥”的霸主地位已被邁瑞搶走,恆瑞股價跌跌不休,半年時間一度大跌35%,蒸發市值2300億元。當前價格跟2020年3月、2019年10月同在一個水平線上。然而,同一批被市場公認的醫藥白馬則不知漲了多少,少則50%翻倍,多則翻倍,乃至幾倍的都有。

(恆瑞股價走勢圖,來源:Wind)

恆瑞逆勢大跌這麼多,市場究竟在擔心什麼?又在交易什麼邏輯呢?

01

暴跌邏輯

市值大跌,無非有兩個層面的因素,一個是基本面,一個是估值,前者往往決定着後者的表現。基本面的表現不僅是當前,更有可能是市場在預期未來基本面的邊際轉差。

一季度,恆瑞營收69.3億元,同比增長25%,歸母淨利潤14.97億元,同比增長13.77%。這個成績表現相對過往其實是不合格的,因為去年一季度受到疫情影響,營收和利潤受到較大沖擊,基數較低。要知道,在疫情之前的9年間(2011-2019年)的增速處在20%-43%之間,唯有2013年和2016年稍低於20%。

恆瑞淨利潤表現不及預期,主要邏輯是研發費用大增,研發費用達到13.16億元,同比增長62.3%。恆瑞一個季度的研發費用比2017年以前每年的費用還要高得多。對於創新藥龍頭而言,研發投入加大,一方面説明公司有戰略前瞻性,為未來業績做鋪墊。但另一方面也説明,當前的創新藥的大背景競爭非常激烈,不得不投入高研發才能維持業績的增長。要知道,2020年,光是抗腫瘤藥物的IND申請獲批便高達355個。

(恆瑞研發費用高速增長,來源:Wind)

恆瑞面臨新生代藥企的激烈競爭,包括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康方生物等一大批優秀藥企。恆瑞不得已加大研發,才能與之抗衡,但盈利能力會受損。2017-2020及2021Q1,淨利率分別為23.8%、23.32%、22.87%、22.75%、21.59%。淨利率保持逐漸下滑態勢,而這幾年正是恆瑞加大研發的時候。

(恆瑞核心財務指標,來源:Wind)

而器械龍頭邁瑞不一樣,同期淨利率分別為23.28%、27.09%、28.3%、31.67%、29.68%。盈利能力一個向逐級下,一個逐級向上,股價的表現也大相徑庭。

恆瑞當前面臨的最大短板在於國際化太差。自從2009開始在海外做創新藥臨牀,是目前還沒有上市的。高端製劑出口除了環磷酰胺,其他18個產品都沒有形成預期銷售。

這從銷售收入上也能看出端倪。2020年,國外收入僅7.58億元,佔比總營收277.35億,區區只佔2.7%。一家超級創新藥龍頭,海外戰略毫無建樹,國內面臨集採和沒有PD-1量級的大單品承接的大背景下,恆瑞面臨業績增長的壓力。

但恆瑞也明顯感受到了桎梏。根據4月30日機構的調研紀要顯示,恆瑞決心要走向世界了,fast-follow提前、國家化提速。但是海外臨牀成本是國內的5-10倍,按照百濟的燒錢速度,恆瑞每年20-30%的營收增長根本不太能夠覆蓋如此之大的研發投入。看看國際化做的成功的百濟,過去5年累計虧損230億,燒錢無止境啊……

(百濟神州淨利潤表現,來源:Wind)

按照過去的股權激勵,2020-2022年,恆瑞淨利潤考核指標要達到18.64%。另外,恆瑞決心要國際化,同時財務處理上非常乾淨,要保持研發的全部費用化。不可能三角出現了,恆瑞未來的確定性並沒有之前那麼好,這是投資者必須要面臨的現實。

未來幾年,可以預期恆瑞的業績增速會下降,估值就得相應下滑,逐步向40-50倍靠攏。當前,恆瑞PE為62倍,未來還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

(恆瑞PE走勢圖,來源:Wind)

過去,恆瑞表現足夠優秀,也給股東們創造過足夠的回報率。但當下,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恆瑞面臨的困境。不能簡單的認為過去每年能給我們帶來30%的複合回報,未來一定還能夠達到,事實上投資並沒有那麼簡單。

02

生命週期

通常而言,每個行業存在發展週期理論,所處階段包括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逐漸下大台階,很多行業已經進入成熟期乃至衰退期,陷入深深的存量競爭之中。就連前些年發展迅猛的互聯網行業,也無不意外出現了流量見頂,逐步向“傳統行業”靠齊的節奏。

中國醫藥行業,總體處在成長期階段,而創新藥還處於成長期早期,整個成長期會非常長,乃至可以長達數10年。因為醫療未被滿足的需求一直存在,細分領域總存在創新研發的必要。

2015年-2019年,中國創新藥行業市場規模從1137億美元增長到132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7.9%,遠超於全球的平均增速。

2016年,中國全年批准的新藥才7個,現在翻了好幾倍。數據還顯示,2016~2020年間,中國累計上市了200種創新藥,其中80%來自外資創新藥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本土創新藥越來越多,2020年批准上市53款創新藥,國產新藥已經高達21個,佔比40%,遠超過去的年份。

之前,中國醫藥產業以仿製藥為主,但2015年醫藥改革之後,中國創新藥已經起步,正在走向first-in-class,從跟隨者走向並行者,但還沒有達到引領者的高度。

總之,中國創新藥行業還處於朝陽成長階段,並且長時間內都將處在這個階段。但企業的生命週期卻不一樣,恆瑞已經走過了成長期,開始逐步邁入成熟期。

然而恆瑞強勁的競爭對手卻處在不一樣的生命週期之中。康方生物、榮昌生物處於生命週期第一階段,而信達生物、百濟神州處於生命週期的第二階段,而恆瑞則更老一些,已經進入了第三階段,如日中天,進入了中年危機時段。

未來,康方會重複信達的精彩,信達會重複恆瑞的故事,但恆瑞呢,也會進一步發展,但速度慢下來了。

2019年,在PD-1/PD-L1的國家醫保談判中,信達生物以64%的降幅成為首個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PD-1產品,PD-1正式步入10萬/年時代。

2020年,一共有7家PD-1/PD-L1參與醫保談判,恆瑞醫藥、百濟神州和君實生物的PD-1以平均降價78%的代價全部納入醫保,涉及病種包括肺癌、肝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種惡性腫瘤。

經過此輪醫保談判,PD-1/PD-L1年治療費用大幅降低到約5萬/年的時代。短短兩年時間“天價”PD-1/PD-L1以降價80%折扣飛入尋常百姓家,歷史上從未有過一款創新產品以如此快的降速惠及患者。

今年6月30日,國家醫保局發佈2021年醫保目錄調整工作,截止上半年底,參與談判的還是原來的4家,大多新增了適應症。其中,信達新增1L NSQ-NSCLC、1L SQ-NSCLC和1L HCC,百濟新增1L NSQ-NSCLC、1L SQ-NSCLC、2L HCC,都是大適應症,而君實生物僅有3個小適應症,且非獨家適應症。尤其是百濟和信達對於恆瑞的發起了非常大的挑戰。

今年的PD-1談判對於4家企業而言將會是一場惡戰,對於恆瑞壓力頗大。

國產第二梯隊的產品,很有可能在2022年獲批,參與明年的國家醫保談判。另外,4個進口PD-1/PD-L1也有多個新增適應症獲批,2022年再次角逐國家醫保談判。

可以預見的是,2022年的PD-1國家醫保談判將更加慘烈,不論是競爭的企業數量還是大適應症的數量均達到空前激烈的程度。

今年,將會是PD-1最後的紅利期。恆瑞在接下來的這一輪又一輪的惡戰中,並不佔優,且面臨大幅降價的困擾,後續恆瑞沒有類似PD-1的大單品接龍,業績增速將會下一個台階。為什麼恆瑞現在就在暴跌,主要邏輯之一就是市場已經在反應這個悲觀預期。

除此之外,恆瑞還面臨一個超級利空。7月8日,CDE發佈了一個新政——《以臨牀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牀研發指導原則》,原文説了這麼一段:

新藥研發應以為患者提供更優的治療選擇為最高目標,當選擇非最優的治療作為對照時,即使臨牀試驗達到預設研究目標,也無法説明試驗藥物可滿足臨牀中患者的實際需要,或無法證明該藥物對患者的價值。

這會打壓恆瑞me too跟隨模式。未來,創新藥企轉向百濟神州模式,靠攏first in classhe 和best in classhe,也會推動創新藥具備國際競爭力,大規模出海。

顯然,恆瑞邁入了中年危機。

03

尾聲

中國創新藥還處在黃金成長時代,但優秀的恆瑞不可避免的進入了成熟生命週期。未來,恆瑞將面臨百濟、信達、康方等一大批新生態代藥企的激烈競爭。尤其是CDE新政之後,恆瑞還面臨不小的生存危機。

7月9日,18年元老級人物的周雲曙因身體原因辭去董事長、總經理職務,而創始人孫飄揚再次掛帥出征。或許,63歲的飄總再不出手,就來不及了。

最後,祝福恆瑞。但投資者也應該清晰的意識到,過去非常高的回報率在恆瑞身上已經不現實了。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