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間情緒大反轉!阿里重塑中國科技資產估值?
阿里財報炸裂,高盛大幅上調其目標價,並預計阿里巴巴有望引領中國數據中心行業發展。
2月21日,高盛發佈最新報告,大幅上調阿里巴巴集團12個月目標價至160美元/156港元,較此前的117美元/114港元上調幅度超過36%。
高盛維持對阿里巴巴的"買入"評級,認爲其核心電商業務穩定,AI和雲業務的加速發展將帶來估值提升。
今日港股大爆發!恆生科技指數上午大漲4.69%表現最佳,恆指、國指分別上漲2.93%及2.91%,三者再度刷新階段新高,市場做多情緒繼續高漲。
截至中午收盤,阿里巴巴暴漲近13%領漲,今年以來,阿里巴巴已漲超65%。小米漲近5%再創歷史新高,騰訊漲超4%,百度、快手、京東漲近3%,美團漲超2%;阿里資本開支遠超預期,新一輪AIDC投建狂潮有望開啓,雲計算概念股、DeepSeek概念股持續大火
受阿里巴巴資本開支超預期影響,今天上午,AI硬件方向集體爆發,多隻阿里概念股一字漲停,海光信息、寒武紀、紫光股份等多隻大市值的科技龍頭股大漲,其中,寒武紀漲超17%。
另外,在雲業務估值重估邏輯驅動下,三大運營商集體大漲,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雙雙漲停,中國電信創歷史新高。
ETF方面,科創芯片板塊領漲,匯添富基金科創芯片50ETF、科創芯片ETF博時和華安基金科創芯片ETF基金分別漲7.35%、6.99%和6.95%。
三大運營商全線上攻,鵬華基金電信ETF基金和易方達基金電信ETF分別漲6.6%和6.58%。
大數據板塊徹底沸騰,華寶基金大數據產業ETF和富國基金大數據ETF分別漲5.85%和5.74%,天弘基金雲計算滬港深ETF漲5.39%。
(本文內容均爲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市場情緒層面上,阿里的超預期也使得國際投行近期“中國資產價值重估”的邏輯得到正反饋。
近期曝出美股散戶之王大手筆押注中國資產。
此前因帶領散戶逼空華爾街而聞名的Ryan Cohen,投資動向備受關注。
據報道,Cohen對阿里巴巴的個人持股已經增加到了約10億美元。
知情人士表示,Cohen的這一增持反映出了其對中國長期經濟增長前景的樂觀態度,儘管10億美元的股份相較於阿里巴巴3250億美元的市值仍然較小,但Cohen的這一舉措會促使大量散戶投資者跟風。
報道稱,兩年前Cohen曾私下推動阿里巴巴加速股票回購計劃,認爲阿里巴巴的股價被嚴重低估,還表示希望與阿里巴巴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這家外資也開始看多了!
一向對中國股票頗爲謹慎的大摩放棄看淡觀點,將MSCI中國指數目標大幅上調22%!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轉變對中國股票的看跌觀點,開始轉向樂觀,預測中國技術突破將推動更可持續的上漲。
跟隨華爾街步伐,策略師大幅提高之前的預測點位,預計MSCI中國指數到2025年底將達到77點,較之前63點的目標位預測大幅上調22%。
對於這家偏謹慎的外資來說,此次評級上調是較大意義的轉折,表明全球大型機構對中國股票態度或正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週三,該行策略師在報告中寫道:“中國股市,尤其是離岸市場,終於發生了結構性轉變。這使我們比去年9月市場反彈時更加確信,MSCI中國指數近期的表現改善能夠持續。”
按照這個預測,該目標點位意較週三還有4%的上漲空間,2月份早些時候該指數已進入牛市。
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還將恆生中國企業指數的目標從6970點上調至8600點,並將恆生指數的目標從19400點上調至24000點。同時,維持對滬深300指數4200點的預測不變。
早些時候,幾大著名外資機構相繼看好中國資產,此後如雨後春筍般情緒轉向樂觀。
最近,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加入看多中國資產的隊伍。
“美元微笑理論”的提出者Stephen Jen等人最新觀點認爲,現在看好中國股票和中國經濟的理由比看空的理由要多得多。
Stephen Jen等人在研究報告中表示,隨着中國經濟從底部開始回升,預計中國和美國的增長將趨同,人民幣兌美元也將走強。
他們認爲中國正持續放寬監管,採取措施重振企業家的“動物精神”,在中國的治理結構和政治制度下,監管渠道在中國更爲行之有效。
同時該報告指出,中國佔全球製造業比重達到35%左右,是美國的3倍,數值跟隨後10個國家的總和大致相當。
這次DeepSeek的出圈敲響了全球投資者誤判中國製造業和技術實力的警鐘,實際上在疫情前中國的AI已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對於中國股市,他們有三大樂觀判斷:
1.跟全球主要股市的平均水平相比,中國股市的盈利增速更高但市盈率更低,香港恆生指數和中國成長股皆是如此。
2.如果中國投資者信心能夠恢復,“中國資產折價”效應可以部分消除。
3.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配置仍舊不足,目前外資僅僅持有8%的中國股票,以及2.7%的中國債券。當投資中國資產的一些理由變得充分時,西方機構只需要一個藉口,就能再次重返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