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中國科技七巨頭:從可選項到必選項,中國資產重新聯想
格隆匯 02-21 14:54

長期以來,科技領域的風向標多源自海外市場,A股市場往往扮演着追隨者的角色投資者習慣於在美股市場中尋找中國市場的對應標的,這一模式幾乎成為一種既定的投資範式。

但DeepSeek的崛起引領着中國AI敍事與中國資產重估的全面展開。

當前,恒生科技指數領升全球,海外對沖基金紛紛加碼中國市場,阿里巴巴(BABA.US)、聯想集團(0992.HK)等中國科技七巨頭的市值加速修復,聯想集團更是在績後第二個交易日大升超13%,股價再下創歷史新高......這一切,似乎在印證中國AI產業正經歷從“海外映射”到“本土定價”的歷史性轉折。

一、從“海外映射”到“本土定價”

傳統“海外映射”投資模式的形成,本質上是中美科技代差的現實投射。

當OpenAI的GPT系列持續領跑全球大模型技術演進,當英偉達CUDA生態構築起難以逾越的護城河,A股投資者不得不通過構建"中國版英偉達"、"本土GPT"等概念框架來捕捉價值。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被動跟隨策略導致顯著的估值折價現象瑞銀在2月發佈的一份研報中指出,當前中國科技股的估值較美股折價約40%,整體中國股票估值較美股折價55%。中國AI企業估值中樞較美股對標公司平均存在較大折讓空間,成為不爭的事實。

但DeepSeek-R1模型的橫空出世,打破了技術霸權與投資偏見。DeepSeek的顛覆性突破既實現了中國AI技術對西方代際反超,更重構了全球科技價值鏈的定價體系。

高盛在最新的報吿中指出,未來十年AI的廣泛普及有望推動中國股票整體盈利每年提高2.5%。此外,增長前景改善加之潛在的信心提升,預計將推動中國股票的合理價值提高15-20%,並可能帶來超過200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入。

截至2月20日,恒生科技指數自1月12日以來累計上升超57%,已突破去年10月高點,DeepSeek概念指數2月以來飆升逾45%;遠超出納斯達克100指數個位數的升幅。但是摩根大通亞太股票策略主管劉鳴鏑認為,中國資產的重估才剛起步。當企業盈利、地緣緩和與資本流動形成合力時,港股及中概股有望進入長期上升通道。

從中美科技巨頭的對比來看,中國AI投資正經歷從“海外映射”到“本土定價”的歷史性轉折。

美股科技七巨頭(Magnificent 7)——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Meta、特斯拉和英偉達——已成為美股科技的核心資產。自2015年以來,這七家公司明顯跑贏標普500指數,其股價至今已增長接近12倍,遠超標普500的3倍增長幅度。截至2025年2月20日收盤,美國科技“七巨頭”總市值已接近18萬億美元。

而華泰證券提出了“中國科技七巨頭”,包括小米、聯想集團、比亞迪、中芯國際、阿里巴巴、騰訊和美團。儘管中國科技七巨頭的淨資產收益率與美股科技七巨頭差距不大,但總市值卻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顯示出較大的折價空間。隨着中國AI投資從“對標美股”向“本土定價”轉變,“中國科技七巨頭”就率先開展估值修復,成為此輪資產重估行情的領跑”。例如,阿里巴巴股價大升47%,聯想集團屢次創下歷史新高......

簡而言之,持續十年的“創新折價”局面正在扭轉,向“本地定價”,乃至“創新溢價”發展。當中國科技企業開始定義全球技術演進的下一個座標系時,投資邏輯的重構必將穿透產業鏈的每個環節。

中國科技資產的價值發現機制已進入全新紀元。如果説在過去海外映射的邏輯下,“中國科技七巨頭”只是可選項;那麼在當前新的投資邏輯中,“中國科技七巨頭”或將逐步成為市場的必選項。

二、用AI驅動業務裂變

華泰證券提出的"中國科技七巨頭"覆蓋硬件製造、雲計算、半導體、智能終端等核心領域,其共性在於通過AI驅動業務裂變實現業績突破

以最新發布財報的阿里巴巴與聯想集團為例,兩家公司的財報均超出市場預期,成為推動股價上升的核心動能:

· 阿里巴巴:Q3財季營收2801.5億元,同比增長8%;經營利潤同比激增83%至412.05億元,印證AI對電商、雲業務的重構效應;· 聯想集團:Q3營收1351億元創三年單季度新高,同比增幅達20%;淨利潤同比飆升106%至49.8億元,展現AI對全產業鏈的賦能價值。

華泰證券認為,DeepSeek的突破性成果打破了過去兩年美國在前沿大模型的主導地位,有望顯著降低中國企業發展大模型的硬件門檻,推動包括算力芯片、雲服務、端側智能和2B/2C應用在內的中國科技產業鏈進入新一輪創新週期。華泰證券還進一步指出,關注聯想AI助理/AI智能體落地,推動公司AI PC和AI 手機滲透率穩步提升;此外,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商業化落地有望帶動企業加大IT投資,帶動服務器、存儲等聯想企業級業務產品出貨量穩步增長。

聯想集團第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初步驗證了這一邏輯。聯想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前瞻佈局和深度應用,推動了其三大主營業務進入全面裂變的新階段。

聯想的IDG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在本季度實現營收9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運營利潤率保持行業領先的7.3%

其中,AI PC成為核心增長引擎。全球PC市場迎來新一輪超級更新週期,而聯想憑藉其AI PC的創新,進一步鞏固了市場領導地位。本財季,聯想PC全球市場份額達到24.3%,領先第二名近5個百分點。此外,聯想的AI PC、AI手機和AI平板已全面接入雲端DeepSeek-R1大模型,並率先在端側部署該大模型,成為業內首家實現這一突破的品牌。這種AI賦能的終端設備不僅提升了用户體驗,也為聯想帶來了更高的市場競爭力。另外,聯想的手機業務通過AI功能升級實現營收同比21%增長,海外市場排名升至前五,其中中國、亞太、歐洲-中東-非洲市場分別增長156%、155%、28%。

IS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則受益於隨着AI應用的普及,全球對算力的需求持續攀升。聯想的混合式人工智能戰略推動了算力向公有云、本地數據中心、私有云和邊緣計算的混合式IT基礎架構演進。報吿期內,ISG成功實現扭虧為盈,營收同比大增近60%至283億人民幣。其中,雲基礎設施業務(CSP)營收創歷史新高,AI服務器開始貢獻穩定收益 。2025年,聯想進一步收購Infinidat補強存儲能力,疊加混合式AI架構優化,ISG能更好地複製PC領域的規模效應,以CSP業務反哺企業級市場成本,並構建可持續盈利模式 。

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在本季度實現營收16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運營利潤率維持20.4%高位。AI技術的應用推動了SSG業務的快速轉型,非硬件驅動的運維服務和項目與解決方案服務營收佔比接近60%,創歷史新高。此外,聯想通過AI解決方案為全球頭部企業打造了多個標杆案例。例如,聯想為領先乳製品企業構建企業級AI智能體平台,實現從訓練到推理的全鏈條覆蓋。這種AI賦能的服務化轉型不僅提升了用户體驗,也為聯想帶來了更高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這組數據揭示出清晰的戰略路徑:當AI技術深度融入PC、服務器、行業解決方案等主營業務時,聯想成功將技術勢能轉化為持續增長的經營業績,為中國科技企業AI轉型提供了可複製的範式。

三、中國技術力量輻射全球

中國AI領域擺脱“海外映射”,還有一個重要事實基礎:中國技術力量正通過產品輸出、技術標準、生態共建三維路徑實現全球輻射。

DeepSeek憑藉高性能與低成本優勢,正在重構全球AI競爭格局——其模型在文本理解、圖像識別等第三方基準測試中全面超越OpenAI、Meta等美國頭部企業,為中國科技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奠定技術基石。因此科技七巨頭得以從硬件製造到雲端服務發力,讓本土創新成果正加速轉化為全球競爭力。

以聯想為例,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品牌,聯想在AI時代重構了AI技術輸出的範式。其混合式人工智能戰略是技術力量的核心體現,通過將AI技術融入智能設備、基礎設施和方案服務三大業務板塊,聯想為全球市場樹立了新的技術標準。聯想的AI PC和AI智能體AI Now已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為用户帶來更智能、更便捷的交互體驗。在2025年CES展上,聯想憑藉全球首款量產的卷軸屏AI PC等創新產品,斬獲185個獎項,創下歷史新高。憑藉AI範式創新,聯想覆蓋了全球180個市場,並在各主要區域均實現了收入增長。其中,第三季度亞太區(不包括中國)的收入同比增加31%,增長率最高;美洲市場收入同比攀升20%;歐洲-中東-非洲市場銷售同比增長11%。這種全球化的增長態勢,充分體現了聯想技術力量的全球輻射能力。

更具體地看,聯想在中東市場的表現,也驗證了其全球化戰略的穩步推進。聯想已與沙特主權財富基金旗下的Alat埃耐特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強化了其在中東地區的佈局。2025年2月,聯想沙特工廠奠基儀式正式完成。該工廠佔地面積達20萬平方米,預計2026年投產,年產PC、台式機和AI服務器等設備數百萬台。這一工廠不僅複製了聯想“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運營模式,還將進一步升級聯想覆蓋全球30多個市場的製造網絡。

隨着聯想在中東市場的深入佈局和戰略合作關係的建立,以及新制造基地的投產,聯想有望在中東市場實現更穩健和可持續的增長。同時,聯想將繼續專注於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把握沙特乃至整個中東-非洲地區的巨大增長機遇,推動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

從“海外映射”到“本土定價”,從“技術折價”到“創新溢價”,中國AI產業正以DeepSeek為支點,撬動全球科技價值鏈的重構。

聯想等企業的全球化實踐表明,中國AI的競爭力已超越單一技術突破,升維至技術標準輸出、商業模式複製、全球生態共建的系統能力。這場變革的本質,是中國科技企業從“對標者”蜕變為“規則制定者”。

中國AI產業的全球升維之路已然開啟。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