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叫板Meta?蘋果進軍智能眼鏡市場,已啟動內部調研
格隆匯 11-05 13:53

競爭對手Meta在智能眼鏡領域大展拳腳之際,蘋果終於坐不住了

據最新消息,蘋果智能眼鏡開發項目已取得新進展,該項目代號為“Atlas”,已於上週正式啟動。

蘋果“Atlas”項目已啟動

消息稱,蘋果正在對當前市場上的智能眼鏡產品展開內部研究。這一項目於上週啟動,代號為“ Atlas”,主要任務是收集蘋果員工對於智能眼鏡的反饋信息。

這一步驟對於蘋果智能眼鏡的開發至關重要,或將指導其確定自家眼鏡應具備哪些功能,並助力明確相關技術的應用方式。

不僅如此,消息人士還透露,蘋果計劃在不久後設立更多焦點小組,旨在深入瞭解人們對現有產品的喜好,為進軍這一全新的產品領域夯實基礎。

實際上,蘋果在計劃推出新產品類別時,常常召集祕密小組。與收集客户反饋相比,蘋果更傾向於從員工那裏獲取信息,以此確保計劃的保密性。

此次研究由蘋果公司硬件工程部門的產品系統質量團隊牽頭,該團隊在一封發給加州庫比蒂諾公司總部選定員工的電子郵件中寫道:“測試和開發一款所有人都會喜歡的產品,對於我們在蘋果公司所做的事情非常重要,這便是我們尋找參與者加入此次針對當前市場智能眼鏡用户研究的原因。”

雖然此前也曾有蘋果考慮開發智能眼鏡的消息傳出,但此次這一想法在公司內部似乎更趨成熟。

鑑於2月份發佈的售價3499美元的頭戴式設備Vision Pro存在過於笨重和價格昂貴的問題,蘋果正致力於打造一款重量更輕的增強現實設備,而智能眼鏡便是其中一個方向,這種眼鏡形式的產品有望實現更長的電池續航、配備更先進的傳感器和改進後的音頻技術。

蘋果甚至考慮將許多功能和計算處理工作轉移至iPhone,使智能眼鏡更多地成為消費者已有產品的配件。

彭博社的馬克·古爾曼在週日的《Power On》時事通訊中寫道:“我……不斷聽説蘋果公司正在認真考慮推出一款設備,將計算組件轉移到iPhone上,並作為觀看電影的配件。”

分析師郭明池週日在推文中表示,蘋果明年唯一一款新的頭戴式顯示設備將是配備全新M5芯片的Vision Pro,而更便宜的版本將推遲至2027年以後推出。

Meta已推出Orion AR眼鏡

目前,蘋果的競爭對手——Meta已經在更輕便的頭戴式設備領域前進了一大步。

Meta共推出兩款智能眼鏡。第一代是與知名眼鏡品牌雷朋合作推出的Ray-Ban Meta,於2023年9月首次發佈,10月開始銷售,售價299美元起。

Ray-Ban Meta的外觀與普通太陽鏡相近,但功能豐富,包括拍攝照片和視頻、播放音樂、接聽電話等,由於搭載了Meta Llama 3大模型,還具備實時翻譯、語音助手等AI功能。

不過,由於這款眼鏡沒有內置顯示屏,無法在鏡片上疊加信息,因此並非真正意義上的AR眼鏡。但也正因放棄了光學顯示模組,它實現了更輕的重量和更舒適的佩戴體驗。

據The Verge統計,截至2024年5月,Ray-Ban Meta智能眼鏡的全球銷量已突破100萬台,預計2024年全年出貨量有望超過150萬。

今年9月份的Meta Connect大會上,Meta展示了其首款智能AR眼鏡“Orion”,它在鏡框內裝有Micro LED投影儀,可在用户眼前顯示圖像。

Meta表示,距離推出Orion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試用過該設備的記者都對其技術讚歎不已。畢竟,智能眼鏡相比完整的頭戴式設備要輕便得多。

另外,美國AR眼鏡科技公司Snap在同月也發佈了新一代AR眼鏡Spectacles。現階段,該產品並不面向消費者出售,而是僅向AR特效創作者開放使用,價格為每月99美元。

在人工智能浪潮興起的大趨勢下,智能眼鏡正逐漸成為AI硬件落地的關鍵形式,尤其有望成為通用的多模態AI助手的重要載體,這為市場帶來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當前,業界普遍認為,AR眼鏡比AI眼鏡更具增長前景。AI眼鏡捨棄了複雜的光學顯示模塊,以此追求便捷性和舒適度,但這也導致其在沉浸式交互和豐富視覺呈現方面存在明顯短板。

羣智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AR頭顯的出貨量約為50萬台。預計2024年,這一數字將顯著增加至80萬台,同比增長約63%。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