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影響全球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一個事。
美聯儲降息!
從Feb watch給出的預測概率看,降50個基點要比降25個基點高。
最後謎底,將在北京時間凌晨兩點正式揭開,相信全球的投資者都在屏息以待。
雖然市場對此的看法還不一致,但不管美聯儲最後是按下“25”還是“50”的開關,流動性的釋放,是高利率持續了兩年多的全球市場翹首以盼的。
而每一次大的流動性釋放,對於科技板塊,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儘管股市升了不少,但我們依然可以期待,一個新的流動性助推的科技行情,即將發生。
在過去一年多,因為AI的爆發,納斯達克指數上升從2022年末的一萬點左右的低位,反彈到目前17000點的位置,升幅達到7成。
而上一次如此大的升幅,還是得新冠疫情爆發時,美聯儲無底線放水的時候。
所以,市場上也會有保守的聲音,認為降息有可能會導致股市的回調。
因為從過往的降息週期看,在降息前,通常會有一段時間的上升,因為資金會針對流動性寬鬆的預期進行交易,而就是俗稱的搶跑。但真正到降息宣佈時,反而會因為利好兑現而出現下跌。
另外,降息常常會伴隨一個不太好的預期,比如因為經濟衰退才要降息,降得越多,就越證明經濟不好。
股市的定價,主要看兩點,一個是EPS,宏觀上是經濟面,微觀是企業盈利;另一個是估值,流動性充裕時,風險偏好高,估值通常也比較高,反之則降低。
相對而言,估值會更能牽動市場神經。
為什麼這麼説呢?
因為估值既能夠匹配盈利,也能夠反映流動性,是連接兩種的重要“中介”。同時,估值的變化較快,而EPS變化較慢,因為估值的高低,常常會成為交易者考慮的重點。
換句話説,只要估值處能夠很好地反映當前和未來的盈利預期,處在合理水平,具備安全邊際,投資者的買入意願才會高。
然而,納斯達克指數目前的PE(TTM)在42倍左右,歷史中位數是35倍;就分位點來説,處在81.8%的位置。
這似乎驗證了一些保守觀點所説的,現在的納斯達克有點貴。不過,如果從未來成長的眼光看,這個估值水位是有支撐的。
先看看幾個重要歷史數據對比。
2022年末,納指的整體估值在30倍左右,那時情況極為悲觀,高通脹、高利率,隨時可能爆發經濟危機,當時也沒有AI產業的爆發;更早一些的2009年3月,也就是金融海嘯的谷底時期,納指的估值為25倍。
2000年,則是納指的巔峯,當時的估值最大高達到175倍;2021年的高位,也有76倍。
而目前42倍左右的估值,很難説得上是泡沫,雖然比2009年高出6成多,比2022年末也高出4成,但不及2021年高位,更無法和2000年相比。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AI作為未來產業趨勢,將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這點已經被投資界認可。全世界最好的AI公司都集中在納斯達克,僅此一家,別無分店。這種情況下,納指的估值中樞自然被拔高。
第三,貢獻納指升幅的,主要是幾個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是英偉達,它的PE(TTM)只有54倍,2025年的EPS比較一致的預期是4美元,對應回目前的估值,在30倍左右,這對於英偉達這類成長型科技股是合理的。而其他的大型科技公司,估值普遍在20-40倍之間,尚沒有明顯的高估泡沫。
對於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可能會覺得納斯達克的估值偏高,但從歷史的橫向和縱向對比,納斯達克整體依然處在合理區間中。
當然,估值合理並不意味着行情就可以大升,升跌還會受到其他因素影響,特別是短期行情。
格雷厄姆説過,股價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機。
納斯達克目前的位置,距離7月份的歷史性高點,只差6個點,而且最近一週,指數已經反彈近6個點。
短期上看,確實有搶跑的跡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降息25個基點的預期。如果不是其他的利好刺激,比如既降50個基點,同時鮑威爾對目前以及未來經濟預期又特別好,否則搶跑資金趁利好兑現一波,也是可能的。
但從中長期來看,降息週期既然已經開啟,流動性寬鬆就是大趨勢,未來數年都不用擔心錢不夠的問題。即使經濟出現衰退,貨幣政策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託底作用。
因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對於美國經濟、美國股市的刺激作用,已經得到充分驗證。2008年金融危機、2020年新冠疫情,都是在貨幣政策的刺激下實現經濟和股市的雙反轉。
從交易的角度看,如果經濟出現衰退,也不是壞事,這意味着股市會回調到一個比較低的位置,從而出現大量的抄底機會。美聯儲目前的利率還在5.25-5.5之間,有充分的“放水”空間,不像2022年那樣,高通脹情況下,只能被動加息,出現“雙殺”行情。
另外,目前美國的經濟數據還不錯,通脹已經不是問題,就業和消費數據也沒有預示美國經濟已經步入衰退,軟着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換句話説,EPS不錯,熱錢又來了,這些都為美股繼續上升提供了底氣。即使沒有“雙擊”行情,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高,除非馬上有經濟數據大幅下跌,證明衰退已經無可避免。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選擇個股難度比較高,直接買美股的門檻較高,藉助ETF相對好一些。
如納斯達克100ETF(159659),受益於市場對美聯儲今年將降息兩次的預期,以及科技股的強勁推動下,該ETF年內累計上升12.85%。
納斯達克100ETF(159659)以其相對較低的管理費率(0.5%/年)和溢價率(溢價率-0.13%,同類產品最低)在眾多同類產品中脱穎而出,備受資金青睞。截至9月13日,納斯達克100ETF(159659)下半年以來資金淨流入達19.4億元,位列所有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ETF之首。
作為緊密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ETF產品,納斯達克100ETF(159659)涵蓋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全球硬科技企業,成分股包括微軟、蘋果、英偉達、亞馬遜、特斯拉、谷歌、Meta等行業領跑者,權重佔比高達50%,龍頭屬性集中。
想配置美股的投資者,可以藉助納斯達克100ETF(159659)高效佈局全球優質科技股,場外投資者可通過聯接基金(A類:019547,C類:019548)定投。
值得一提是,由於外匯額度限制,很多QDII基金限購,納斯達克100ETF(159659)目前每天將近5000萬元額度,相對來説較為充裕。
從標普500波動率指數的走勢上看,疊加首次宣佈降息,波動率有可能放大,尤其是今晚和未來幾天。
在8月初,該指數曾經在數天內,從16攀高到65,這是什麼概念呢?
給大家一個對比數據,2020年3月,疫情導致美股崩盤,當時的vix最高是85,也就是説,市場非常的恐慌。
當然,這一次並非疫情導致,而是當時出台的美國經濟數據不好,市場迅速轉向衰退交易,同時日本央行加息,導致日元套利交易迅速平倉所致,結果股指大跌,vix大升。隨後,經濟衰退被證偽,日元套利平倉問題也吿一段落,股市出現反彈。
未來也可能出現這樣的走勢,即呈現來回波動的特徵,到底是上升還是下跌,更多的要取決於經濟基本面和流動性之間的博弈。
也就是,如果經濟數據好、韌性高,那行情就會在流動性寬鬆加持下創出新高,當然這也可能意味着通脹起來了,降息步伐會放慢,對經濟和股市降温;反過來,如果經濟數據不好,行情就會下跌,反過來又迫使美聯儲加快降息步伐,釋放更多的流動性,從而託底經濟和股市。
對於投資者而言,比較好的交易策略,就是控制好倉位,分批次交易。短線做好高拋低吸,長期則可以選擇比較穩健的投資工具,如前文提到的納斯達克100ETF(159659)。
同時,保留必要的現金,應對從降息開啟到明年上半年,可能出現的經濟數據不及預期。
因為明年是新總統第一年,通常不會有大的財政支出,而是新財政預算案提交,然後兩黨相互討價還價的階段。這個階段能夠依靠的就只有流動性,以及上市公司自己的業績表現。等到下半年財政預算批下來,降息也到位了,那就可以期待“雙擊”行情了。
這當中,毫無疑問是科技指數最值得關注,不僅因為科技公司最容易吃到流動性紅利,也因為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最為強勁,特別是在經濟好的情況下。
自2022年,美聯儲開啟強力加息週期,至今已經過去2年,全球資本市場也在高利率環境下支撐了兩年。
現在,即將迎來降息週期。
雖然有人還在糾結降息開啟後,到底是先跌後升,還是先升後跌,短期看也確實應該糾結,但用更長遠的眼光看,應該積極擁抱新的流動性寬鬆週期,因為在這個週期下,股市將會開啟一段相當長的美好時光。
何況,還有AI產業光明的未來。毫無疑問,納斯達克將複製當年IT革命的奇跡,創造一個全新的科技創新和財富故事,這個故事會比當年的互聯網大得多。
最後,再説一個簡單的對比: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時,納指最高位5132點,因為其後巨大的下跌衝擊力,使得投資界哀鴻遍野,很多人都認為5132點再無可能出現了。2015年6月,納斯達克指數突破5132點,現在納指為17628點。
股價長期看,一定會成為價值的稱重機。
所以,到底什麼才是好的投資?
在一個好的市場,選擇一個好的指數,在合理價位買入,如果恰巧遇到歷史低位,就買多一點。
剩下的,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