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重磅信號!紅利股又殺回來了

這段時間,A股市場冰火兩重天。

一邊是指數持續下跌、交易不斷收縮的弱勢行情;一邊卻是資金大量抄底ETF、五大行創歷史新高成關注焦點。

如此巨大分化,顯著反映的是市場在風格切換,資金再次回到紅利板塊,而且這一次資金規模更大。

事實上,A港股兩市的紅利指數從今年5月底起開始回撤,歷盡2個月調整並累計回調超10%之後,資金從8月初開始就又有重新迴流的跡象。尤其港股市場的紅利指數已從低點反彈了近5%。

五大行創新高,是這輪結構行情的一個重要反映。

接下來,什麼是較為穩妥的選擇?

01

五大行創新高的背後

昨天,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行再創歷史新高,它們在年內最低升了37%,最多的升了近50%,顯著跑贏絕大多數大型公司。

從股息率來看,銀行並不是表現最好的一個,但如今國有行的整體表現顯著強過了其他所有對手。這背後,歸結起來的原因主要有兩大方面:

第一,安全性。今年的資金主基調是擁抱高息和確定性資產,它們普遍在金融、煤炭、電力、有色、公用事業等領域。在大升之前,銀行的股息率普遍在5-6%之間,雖然沒有煤炭、公用事業這些行業高,但也足夠跑贏正在不斷下行的長期國債利率,具有足夠吸引力。

同時,大型國有銀行的業績增長長期穩定且波動率極低,具有很強的安全性,這當前資金避險訴求大幅提升的市場環境下,更加顯得難能可貴。

第二,大量資金補票助推。以滬深300指數為例,之前銀行股的權重可以達到13.2%,但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對銀行的倉位佔比僅有2.46%,在二季度主動型公募基金的重倉股中只佔比2.7%,低配幅度高達10.5%。

但銀行股的業績表現連續兩季度超市場預期,同時在避險需求下,資金開始大幅重新流入銀行股進行補倉。其中就包括了國家隊,今年來匯金大手筆買入滬深300、上證50等寬基ETF,近日這些ETF的交易額也是頻頻大幅異動,增量甚至出現了翻倍。

同時,銀行作為險資的第一大重倉方向,也顯著受益於保險資金的持續流入、增配。據機構研報梳理,上半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累計同比增長10.65%,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也較年初增長9.62%,帶來險資大量的配置需求。

如此大規模且一致性很高的增量資金,紛紛都湧入了金融、能源、公用事業等穩健的紅利股中,導致即使體量最龐大的銀行都架不住估值被不斷推高。

這裏面恰好還有一個條件,今年很多紅利股由於前期升太猛,在5月高點之後開始大幅調整,除少部分極其優質的核心資產外,多數紅利股已經從高位回調超過15%,到如今重新形成了不出的估值吸引力。

可以預計,接下來,擁抱紅利股會繼續是國家隊和機構資金的最重要選擇方向。除銀行外,煤炭,有色、公用事業等板塊也會是重點目標。

而且在這裏面,有大量資金也會盯上比A股的股息率更高、估值更低的港股紅利板塊。

02

重磅資金助推,港股走出獨立行情

7月美股、日股暴跌時,港股就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抗跌性。自本月低點以來,港股恒指累計反彈超過5%,顯著跑贏同期A股,走出獨立行情的跡象越發明顯。

這背後是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推動。

一方面,國內資金不斷南下擁抱科技成長和高息領域的龍頭。

今年以來,儘管港股跟隨內地A股下跌,但南下資金累計流入已達到4590億港元,單近3個月就流入了超2千億,且絕大多數交易日都是淨流入狀態。

同時,這兩年QDII基金髮行規模也不斷擴大,最新資產淨值規模達到了4377.26億元,其中有相當比例的資金配置的是港股紅利股資產。還有內地可投港股公募基金(除QDII)二季度來持有港股市值3757億元人民幣,環比大增加23.0%。

另一面,是國際資金的流入契機。之前有過分析,多年來日本央行的0利率政策疊加近年美元加息週期,彼此間的巨大息差帶來了極其巨量的套息資金。

有報道認為,這種套利交易的規模至少有數萬億美元。而這些資金大部分都用來買美股,助推美股幾大科技股走出了史詩級的大升行情。

但如今隨着日元預期加息同時美元即將降息的開啟,兩者息差可能會加速收縮,同時,在美日股市雙雙創新高的背景下,市場開始轉為“交易衰退”,套息資金有意開始大批量撤退,進而反過來對美日股市形成拋壓。

摩根大通全球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師杜布拉克表示,美國股市已不再是單邊上升行情,而是越來越多地圍繞經濟下行風險、美聯儲政策時機、頭寸擁擠、高估值以及日益加劇的選舉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展開雙向博弈。

未來一段時間,這個擔憂會成為市場的主流。

這樣一來,全球就有部分資金選擇從美日股市退出,選擇其他低估值的市場進行避險。這裏面就包括了長期被低估的港股。

當下港股最大的利好就是估值便宜且股息率高。截至8月27日,恒生指數市盈率為9.01,處於上市以來13.84%分位;市淨率為0.90,處於上市以來4.63%分位;股息高達4.29%,位於上市以來93.94%分位。

近日,市場流傳一個重磅新聞,據英國對沖基金Eurizon SLJ Capital的首席執行官Stephen Jen表示,近年來,中國企業可能已經在海外投資中積累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資金,因為這些資產的利率高於人民幣計價資產。而當美聯儲降息時,美元資產的吸引力將受到侵蝕,並可能刺激1萬億美元的“保守”資金迴流。(另據麥格理的預估數據,自2022年以來,中國出口商和跨國公司已經積累了超過5000億美元的美元資產。)

儘管我們無法得知真實數據到底多少且何時迴流國內,但已經可以肯定此規模必然非常巨大,即使少部分流入國內股市,都能成為強力的股市助推器。

香港作為與國際貿易資金的一個重要橋頭堡,港股因此收益也將更明顯。

此外,近期港股市場還有不少利好的刺激。

比如港股的中期業績披露顯示,互聯網大廠、週期、醫療等行業的二季度業績表現多數都有繼續亮眼表現,同時這些公司都表態出了繼續維持高分紅,甚至宣佈大規模回購計劃,成為刺激資金繼續佈局港股的強烈催化劑。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7日,今年共有216家港股公司發起回購,累計回購金額達1741.12億港元,超過2023年全年,未來隨着市場進一步下跌和估值進一步回落,回購力度還會持續加大。

還有近日阿里正式宣佈,新增香港為主要上市地,市場預計阿里將於9月9日正式進入港股通,並在未來數月吸引內地高達數百億增量資金,以及國際資金數十億美元的增量資金配置。

這些因素都會進而使得港股得到更多積極關注。

所以,在多種利好因素共同刺激下,未來數月港股迎來獨立行情的概率是較大的。

03

擁抱紅利股,擁抱確定性

論證了接下來港股有可能獨立行情的判斷之後,那麼,我們可以如何上車?

很簡單,跟着大資金走就是了。

國內的大資金擁抱穩健的紅利資產和真正能穿越牛熊的核心資產,那麼在港股也一樣。

這些紅利資產,普遍是在各自行業中擁有很強的話語權和競爭力,它們的業務模式安全可靠,且具有長期增長確定性,甚至不少處於寡頭的地位。

而且相對來説,它們的股息率比A股更高,整體甚至都在7%以上,即使南下資金買港股的話有額外交20%的紅利税,在剔除這部分因素,差異優勢依然明顯。同時,同類的標的,港股的波動性也普遍比A股低得多。

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一直配置的是業務穩定的高息股龍頭,同時只要運氣不太差沒有買在抱團炒作後的高點,那麼長期下來你不僅可以每年收穫遠超無風險利率的股息回報,大概率還能收穫它們股價大升帶來的巨幅差價收益。

當然,如果自己一個個去挖掘這些龍頭的話既費時又費力,準頭還不一定夠,還不如買相關的基金來得划算。大家如果想一鍵買入港股龍頭的,管理費率0.5%、託管費率0.1%的恒生ETF易方達(513210)值得研究下。這個ETF跟蹤恒生指數,目標指數覆蓋金融、可選消費、信息技術行業合計佔比超過70%,包括了各種行業龍頭。而且它的費率處於同類產品成本最低梯隊,同時超額收益率也較不錯,年初至今收益率9.19%,超額回報高達2.09%,近三個月超額收益率1.59%。

而如果是想投資港股高息資產的,恒生紅利低波ETF(159545)也是不錯的選擇,其基本覆蓋了港股里長期分紅表現突出的各行業龍頭。

而且該ETF是市場上費率最低的港紅利類ETF(0.15%管理費+0.05%託管費。在業績表現方面,年初至今其收益率8.9%,其中近三個月超額回報達3.34%。

此外,該ETF還是一隻季度分紅的ETF,根據基金合同規定,每年1月、4月、7月、10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對基金的超額收益率進行評估,超額收益達到每份0.005元即可實施分紅。8月16日,恒生紅利低波ETF向持有人發放了每份0.016元的分紅,以當前每份1.049元的價格計算本次分紅收益率為1.53%。

04

尾聲

做投資,選擇對的方向很重要,別看現在兩市場較為冷淡,但實際上只要你投資的是紅利股,今年來的投資收益並不會差。

有意思的是,從2000年來美元數次降息週期中,美股卻出現數次跟隨下跌。相反,港股1983年以來歷次美元降息階段中,恒指平均升幅高達22%,明顯高於在加息週期時的表現。而且在其中,港股紅利股資產也都是引領港股走出獨立行情的重要主力。

現在看來,歷史似乎再一次在重演。

所以如果看好未來港股表現的,不妨多關注恒生ETF易方達(513210)、恒生紅利低波ETF(159545)。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