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英偉達,準備砸出黃金坑

上週,經濟數據、財報數字等多項利空紛至沓來將美股拉下水,其中一些信息還是專門針對當紅炸子雞的英偉達。

於是,一波轟烈的砸盤就出現了。週二,英偉達重挫7%,但週三立刻飆升近13%,而週四又收跌近7%;週五,盤中跌幅達7%。如此大的波幅也惹得一眾科技股雞飛狗跳,就連VIX指數都從15急飆到65,直接翻了數倍。

這一波的科技股巨震的背後,實際是當前估值已然升太高的背景下,市場對AI的後期回報開始感到擔憂。有機構認為,如果英偉達月底業績不佳,泡沫破裂隨時可能發生。

處於多事之秋的英偉達,能否頂住壓力,帶領美股繼續攀峯?

01

近期好幾則消息擊中了英偉達。

先是7月30日,傳出蘋果的AI模型是在谷歌的TPU上訓練而非使用英偉的H100。

僅僅相隔一天後又有媒體爆料,英偉達的下一代殺手鐗Blackwell系列GPU的發貨時間將從原定的今年Q3推遲到明年Q1,原因是這款GPU存在設計缺陷需要先解決問題。

接着,美國司法部門也盯上了英偉達,紛紛到競爭對手和客户那邊收集指控。據指控內容,英偉達要麼就是搞強買強賣,要求客户在購買英偉達GPU的同時還要加上配套產品,網線,機架等等,否則將失去優先出貨權。但如果使用了英偉達的定製機架,巨頭們無法在不同的AI芯片之間靈活切換,又會在此陷入被動。

據説英偉達副總裁甚至還放過話:“誰買架子,誰能優先獲得GB200”。導致微軟、谷歌們都只好忍氣吞聲跟英偉達買GPU的錢,其中不少花費給了這些配套,大致供應商可能會變得非常難受。

不僅於此,同樣感到有點難受的還有作為英偉達的機架供應商之一的超微電腦,該公司的股價曾隨着AI服務器需求增加迅速翻倍,但由於與戴爾、HPE等廠商爭奪英偉達的訂單,議價權也被有所削弱。

於是該公司上個季度在營收大幅增長的同時,利潤表現卻不及市場預期,昨晚盤後股價表現重挫13%。

此外,美國司法部還在審查英偉達對初創公司 Run:ai 的收購是否存在不當行為。

總之,由於英偉達在生成式AI芯片的市場地位人盡皆知,本質上就是一次反壟斷調查,來得雖然既猛又快,但一般都會扯皮數年才有結果,經此英偉達或許會收斂一些。

最令市場關注的,其實是英偉達下一代芯片的進展,和延遲出貨可能對業績帶來的影響。

Blackwell是英偉達的下一代芯片架構,作為上一代Hooper架構的延伸,承襲了H200芯片拼裝的思路,將2枚GPU Die(裸晶)拼接到一個GPU上。相較於前代產品Hooper架構GPU,Blackwell結構GPU單芯片訓練性能(FP8)是Hooper架構的2.5倍,推理性能(FP4)是Hooper架構的5倍,而且能耗還相當低,這讓投入重金修建數據中心的科技巨頭們實在沒有理由拒絕。

可是最新消息看來,這項工藝尚未做到完全成熟。所以就有了如今的Blackwell芯片要延期交付的利空傳聞。,進而成為股價被砸盤的元兇之一。

週末有機構給出看法,認為芯片延遲的影響沒有實際那麼糟糕,小摩認為B100的延遲將持續一個季度,但GB200的出貨時間基本不變,而大摩則認為等待台積電四季度產能擴大後,可能追上三季度因為芯片改進導致的延遲。

具體到業績貢獻度上,2024年下半年應該是H系列的出貨高峯期,Blackwell三季度本來就沒有多少收入預期,對今年的業績影響不會很大。

但如果影響真如傳言那樣,甚至要延遲到明年年中交付,證實技術問題需要不止一兩個季度來解決,那麼明年一季度的業績預期恐怕將有所調整。

02

英偉達股價自7月高點以來已累計跌超20%,加上黃仁勛等高管集體在高位附近減持,當前已經形成一股拋壓之勢。過去每一次下跌都會有各種難以證偽的消息來解釋行情,譬如思科論。

從1990年上市,直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達到頂峯時,思科股價幾乎年年翻倍,同時業績也保持着40%的增長,毛利率維持在65%以上,主打交換機和路由器的思科守着互聯網世界的大門,當年地位如同今天分發AI大模型門票的英偉達。

2000年,當Nortel,Juniper,Lucent等互聯網硬件提供商的業績開始大幅下滑,但思科的業績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分析師還嘗試擁護,認為思科的強勢是由於技術壁壘讓其份額得以一直擴大,在股價上升的樂觀情緒裏,管理層無視警惕信號,依然大量增加庫存。

兩個季度後,遭遇訂單下滑的思科股價重挫60%。

思科的故事裏,並不僅僅是下游需求放緩搞崩了股價,同時還有技術屏障被打破,產能不再稀缺,互聯網價值鏈發生轉移的問題存在,才會導致縱使如今1800多億市值,市場卻只願意給它十幾倍的估值。

在泡沫敍事的背景外,上述風險,都是審視任何一家高科技公司應該考慮的點,英偉達的應對還是十分謹慎的。

短期來看,最大的擔憂在於1)大客户囤夠了GPU;2)投入回報比不夠滿意,下游資本開支被動縮減。

包括木頭姐這種AI忠實信徒都認為,為了鎖定大模型淘汰賽的入場券,巨頭這種瘋狂搶購正在提前透支對英偉達GPU的需求,如果沒有爆炸性增長的收入前景來證明過度建設的正確性,預示着可能會開啟階段性的過剩。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幾大巨頭目前在英偉達的總營收裏佔據了半壁江山,而“大客户依賴症”在英偉達的發展歷程中屢有體現。

比如2002年,還是個小蝦米的英偉達,其五大客户佔比就高達65%,大客户微軟撤單之後,英偉達業績和股價迅速閃崩。

如今同樣的情況也有所類似。雖然死磕算力的英偉達站在了硅谷的權力頂峯,大客户們下一個增長點繞不開英偉達的芯片。

但一旦AI應用未如理想般掙錢,一些非理性的需求恐怕就無法再消化。大佬即使不撤單,後續需求也恐怕會減弱,進而導致英偉達的後續增長預期出現被下修的可能。

當然,目前來AI投資依舊如火如荼的趨勢看,這個風險性還顯得不不足慮。

英偉達也未嘗沒有想好退路,比如已經推出的DGX Cloud,就有意願向朝着雲服務商的方向發展,同自己的下游大客户競爭。雖然這是託管在別人家雲平台上,但基於軟硬件一體的優勢,雲業務去年也能產生十億美元的收入,同芯片業務互補。

英偉達收購Run:AI或也是基於這個考慮,後者是一家專注於提升AI效率的公司,幫助減少完成訓練任務所需的GPU數量,如果英偉達將其整合到自己的產品中,不僅扼殺了被下游客户利用的可能性,還放大了DGX Cloud的優勢。

長期來看,英偉達不會永遠在大規模訓練和推理芯片市場佔據壟斷地位,這種共識很明確。

一方面,二季度競爭對手AMD淨利潤同比暴增8.8倍,對標英偉達H100的MI 300單季度收入超過了10億美元,這説明下游客户對GPU的需求同樣照顧到了競爭對手,並且才剛剛放量,賣得還比公司便宜,未來還會不斷放大芯片供應。

另一方面,這幾年科技巨頭親自下場造芯,一為了降低成本,二要牽制一下這個越來越“傲慢”的芯片供應商。每當一款專用芯片的消息推出,性能功耗對英偉達GPU有所提升,都被市場認為是對英偉達的威脅。

但手持GPU和CUDA英偉達的軟硬件護城河都非常堅固,科技巨頭們在自研芯片方面尚未對公司造成威脅。最大的考慮還是自研,還是外購的成本比較上。

芯片設計研發製造的固定成本本就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光一次性流片就要耗資上億。對研發方來説,可用場景更多,芯片才能夠攤銷更多研發成本。

英偉達的通用架構能夠在多個場景使用,這是隻投入專用場景的大客户們無法比擬的優勢。當英偉達和下游客户都拿着訂單跑到台積電等待排產,根據體量台積電會優先保障誰的芯片供應?自然不言而喻了。

如此,從芯片設計到測試應用的週期拉長,而保持架構統一的英偉達基本每18個月就能迭代出一款全新的芯片,又迫使客户放棄了那個大膽的想法。哪怕是被蘋果認可了TPU的谷歌,也不敢放棄採購GPU。

所以即使一起圍剿,比如去年大客户們發起的“反CUDA”聯盟試圖再造一個兼容CUDA的編譯工具,英偉達也未見得會怕。因為等達到它們接近CUDA的水平,英偉達已經發佈下一代GPU了。

03

黃仁勛曾説過:“為了食物而奔跑,或者為了不被他人當食物而奔跑。無論哪一種情況,都要保持奔跑。”

有人説英偉達的傲慢已經如同當年思科一樣,亟待誰能來一塊圍剿,但黃仁勛是將“公司要倒閉”一直掛在嘴邊的人。

為了不落得思科那般下場,英偉達搞貨架,強行分配顯卡,自建雲的措施,均在有意提防下游客户隨時倒戈。這次可能發生的延期,或許能更讓市場意識到,究竟有多需要英偉達的芯片,但也是英偉達一次非常好的壓力測試。如果它的股價能繼續跟隨大市往下砸,或許砸出一個非常難得的黃金坑。

音樂隨時可能停止,可舞蹈還在繼續,多給英偉達一些時間。(全文完)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