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黑色星期五!
美股所芯片半導體巨頭集體遭遇前所未有的大跌:
芯片代工巨頭台積電大跌3.46%;
AI芯片之王的英偉達大跌10%;
英偉達液冷服務器配套商VRT大跌7.4%;
軟銀孫正義新寵的芯片設計公司ARM大跌16.9%;
兩年飆升30多倍的超微電腦大跌23%;
博通、AMD、美光科技、邁威爾科技等大廠均跌超4%。
去年8月,超微單日暴跌超23%,帶崩整個芯片半導體板塊,也拖累了英偉達當日大跌近5%。
沒想到,同樣的事情如今再次上演。
這個作為當前美股勢頭最猛的重磅板塊,它們的大跌也嚴重影響了市場情緒,拖累其他行業跟着下挫。
前不久還在不斷創新高,為什麼一進入財報期就開始大變臉了?
這個賽道還有戲嗎?下週A股怎麼辦?
有人説昨晚這一輪AI巨頭大跌潮是有英偉達帶崩的,也有人説是大妖股超微電腦惹的禍,但其實這是一場“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雪崩”。
一開始,是超微電腦打破了此前提11日供初步業績的慣例,只是在一份簡短新聞稿中表示,將於4月30日公佈第三財季業績。由此引發投資者擔心業績可能不好看,以至於不敢提前報喜。
其實超微還有另一個引發崩盤的導火索。
在一個月之前,超微向機構發行一筆規模17.5億的新股,發行價875美元/股,同時還授予承銷商以這個發行價格(減去承銷折扣和佣金)額外購買最多30萬股普通股的期權,可在30天內行使。
但一個月後的今天,機構並沒有行使這筆期權。這就導致了投資者更加篤定機構對超微目前估值的不認可。
兩個利空事件恰好都碰在了一起,雙重暴擊之下,超微電腦倒得徹底。
其實市場上還有更多的利空也在同一時間發酵。
在上週二,阿斯麥(ASML)發佈財報,一季度新訂單總值環比劇減61%,遠差預期。原因是新訂單下滑主要是由於最先進的EUV光刻機需求大幅下降。然後次日股價暴跌超7%。
緊接着一天後,台積電發佈了喜憂參半的財報,雖然一季度淨利潤一年來首次增長,但其下調全球晶圓代工業增長預期。
光刻機、芯片製造,都是對應產業鏈最重要的上游,如今指引雙雙變臉,顯著加劇了市場對整個產業鏈的擔憂。
更顯著的信號,還來自今年2月幾天翻倍的芯片設計公司ARM,也就是整個芯片產業的最上游企業。其在ASML業績披露後,股價也出現了跟顯著的暴跌,當天大跌達12%,導致K線走勢完全破位,給市場帶來了極其負面的刺激。
從宏觀視角來,當前美國經濟雖然整體表現強勁,但全球的經濟和政治環境並不友好。
尤其美聯儲一再推遲降息、中東地區持續走向更加緊張局勢,這些都對全球經濟發展帶來重大信心打擊,讓資本市場不再敢過於冒險投資。
美日等股票市場已經持續大升很長時間,尤其科技企業的估值泡沫被顯著推高,同時,資金在這些領域已長時間形成擁擠交易。
所以有人打算先跑了。
有數據表明,最近兩週美股投資者從股票基金贖回了211億美元,創下2022年12以來最大的兩週記錄。
這些資金,轉為買入黃金、能源、大宗商品等資源產品,然後導致了這些資產在近期不斷創出歷史或階段新高,這其實就是資金出於避險需求引發的“通脹”。
其實昨晚的盤中,就已經有資金出現了恐慌拋盤,引發踩踏行情。
有分析在機構暗池大單 Darkpool通道發現有機構交易員在尾盤拋售了數億美元的訂單,同時在期權通道賣出了一個達1.17億美元的call單,推測是迫於風控管理的止損。
已經有華爾街頂級策略師表示,現在標普500的多頭頭寸為520億美元,其中88%處於虧損狀態。如果市場繼續轉為負面,那麼它們被拋售止損的速度會很快,數量也會更大,甚至引發更大幅度的暴跌。
而除了芯片產業鏈領域,最近其他科技巨頭的業績披露臨期,也給市場帶來不小的壓力。
比如即將披露業績的特斯拉,近期陷入全球銷量下行,員工大量被優化等陰影,市場對其業績擔憂情緒持續加劇。
之前美股市值之王的蘋果公司,同樣也面臨類似的困境,其近月數據顯示手機全球銷量已經明顯出現頹勢,疊加持續陷入歐盟制裁風波,和全球地緣局勢影響,市場對其業績預期也有所擔憂。
這些都是美股大權重巨頭,可想而知,它們的業績集體“變臉”,會對整個美股的短期衝擊有多大!
所以回到芯片半導體板塊,這輪大回撤就可以理解了。
但即使是這樣,這一輪的下殺也依然只是“殺估值,不殺邏輯”。
英偉達最大的問題,就是市場對它的預期太高,導致估值在這兩年激增大多,本身就是需要估值消化。
但AI的熱潮不會停息,即使開始有谷歌/英特爾/AMD也準備推出自己的AI芯片來搶蛋糕,但它的訂單需求短期內還依然龐大得難以消化。
現在英偉達手上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尤其是新出的更強大的GB200,機構預計明年會成為主流配置,僅是它的銷售額就可能會高達900-1400億美元(6-7萬台)。
近日有媒體爆料稱,微軟內部計劃到2024年底能夠擁有180萬塊人工智能芯片,這就意味着微軟計劃將今年擁有的GPU數量增加兩倍。知情人士透露,從當前財年到 2027 財年,微軟預計將在GPU和數據中心上花費約1000億美元。
雖然不知微軟有多少比例會採用英偉達的GPU,但起碼反應巨頭們對AI芯片的資本開支,未來肯定會大幅增長。
以此來看整個AI產業鏈,它的景氣邏輯是不會變的。
比如在這裏暴跌行情中心的超微電腦。對於整個2024財年,超微自己預計收入將達到143億到147億美元,與機構預測一致。這個規模相比2023財年翻了一番,可謂增速強勁。
根據機構預測,超微的2024財年調整後每股利潤21.95美元,即使按照30倍PE來説,估值也有超過600億美元。
這相比當前的估值水平,有不少的上升空間。
所以,如果這一輪美股科技巨頭在多方利空因素共振下出現更大幅度的下跌,可能會是急跌。但很大概率上,這輪AI芯片半導體產業鏈很可能是在大跌之後,會出現一個非常難得的“黃金坑”。
當然,現在看來,目前的跌幅還不夠大,還需要耐心等待。
目前為止,國內絕大部分的AI產業鏈都是以美股幾大AI巨頭馬首是瞻,甚至有些在底層技術和AI模型方面都是“拿來”的。
所以如今這些大佬的業績在短期沒達到預期,以及股價大跌,國內必然也會受影響的。
畢竟本身國內的市場情緒就不高,信心本就重新變弱,被帶節奏的可能性也是要考慮到的。
客觀來説,以國內AI產業鏈概念股的成色,沒有多少家是真正有底氣的。因為離商業化還在探索階段,即使是有營收也不會對整體營收有多大影響。大多數都是空有概念,沒業績。所以大概率只是交易情緒層面的衝擊。
但國內上下也在大力加快推動AI產業的自主發展,政策、資金都不缺,AI產業浪潮肯定會繼續高速發展下去。雖然AI軟資產方面會因為需要繼續探索商業模式而業績承壓,但一些硬資產比如數據存儲、CPO、液冷、服務器等硬件配套,還是會迎來業績支撐的。
近日,國內光刻膠產業鏈的表現就較不錯,CPO巨頭的股價也開始逐漸向上走了。
當然了,現在美股這邊的帶頭大哥還在恐慌,國內肯定也會受影響一段時間的。
所以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急着去抄底,更不能去加槓桿。否則反攻還沒到來,你可能就已經用盡彈藥,倒在黎明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