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國建築國際(3311.HK)交出2023年最新財務報吿,成績頗具含金量。去年業績數據全面延續增長,反映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均取得超乎預期的表現,公司正持續兑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願景。
當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仍擾動市場,港股整體承壓的格局尚未徹底扭轉,因此投資者選擇價值標的偏向謹慎。而中國建築國際作為一份稀缺的"確定性"樣本,或許能夠滿足市場期待。不妨從這份財報出發,結合近期的利好消息來看看公司的成長邏輯何在。
ROE及現金流水平,是概括中國建築國際去年整體表現的最佳註腳。
作為價值投資者關心的指標,2023年公司的ROE為15.3%,提前完成了2025年ROE回升至15%的目標,遠超出此前所預期的ROE增長路徑。這意味着,公司業務轉型升級得到驗證,最終盈利能力逐漸增強,展現出更大的價值空間。
(圖片:公司ROE增長路徑)
進一步用杜邦分析法將ROE拆解(槓桿比率、淨利率、資產週轉率)可以發現,中國建築國際在槓桿水平保持穩定的基礎上,淨利率升高,特別是資產週轉率的改善,推動ROE顯著提升。
淨利率方面,得益於去年公司營收穩健增長,淨利潤加速釋放,淨利率因此得到提升。財報顯示,公司去年營業收入為1137.34億元(港元,單位下同),同比增長11.5%;歸母淨利潤為91.64億元,同比增長更快,達到15.2%。
資產週轉率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資產週轉率錄得0.48,回看2022年末和21年末,分別為0.455和0.38。可以看到,公司近三年的週轉率處在穩步上升趨勢。同時隨着財務質量持續改善,最終帶動ROE實現提升。
除了ROE之外,現金流作為投資者關心的另一指標,表現同樣亮眼。中國建築國際2023年經營性現金流為5億元,對比2022年的2億元明顯擴大。其中,內地市場有了里程碑式的跨越,自內地業務開展以來,首次實現經營性現金流轉正。
具體來説,上述成績的取得,和公司的新簽訂單的結構變化有關,即投資帶動類和科技帶動類的表現上。科技帶動新籤合約額為746.2億元,實現44.6%的高增速;投資帶動類業務也取得亮眼成果,增速達21.1%。
其中,投資帶動類業務前期有資金投入,利潤率相對較高。2021年完成PPP向GTR業務模式轉變後,新籤合約中已沒有5年以上長週期項目,週轉和現金迴流變得更快,資本動態回報率明顯提升,最終推動後續ROE和經營性現金流改善。
科技帶動類業務基本不涉及前期投資,一定程度確保現金流的安全性。該業務提升公司週轉率,儘管對比投資帶動類業務利潤率有所犧牲,但獲得了更出色的現金流表現。
可以預見的是,隨着合約項目在未來2-3年較早地兑現收入,週轉率持續提升,從而推動ROE進一步改善,現金流也有望保持增長。
所以,中國建築國際2023年ROE及現金流取得長足進步,背後是經營業績和財務質量共同提高的成果。公司在建築業轉型升級的浪潮中,堅持科技戰略,從而基本面得到重塑,繼續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飛馳。
將戰略佈局展開來看,中國建築國際之所以能兑現高質量成長,核心在於已經形成了三大增長確定性之"錨"。
1、以港澳市場為基礎錨定發展空間
在港澳市場方面,中國建築國際將享受到香港北部都會區、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等規劃給建築市場創造了發展紅利。
公司作為龍頭,目前在北部都會區中已經斬獲了元朗防洪壩等標誌性工程,連續獲得威爾斯親王醫院、葛量洪醫院、澳門離島醫療綜合體康復醫院大樓等大額醫院工程。此外,土木工程在澳門取得突破,中標澳門輕軌東線南段,是澳門建築市場年內合約額最大的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建築國際基於自身環保工程技術方面的優勢,在環保領域再次取得突破。此前公司中標合約額611億港元的香港新界西堆填區擴建項目,成為公司歷史上合約額最大的工程項目。
(圖片:新界西堆填區擴建項目效果圖)
此前香港特區政府公佈《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這意味着北部都會區的規劃進一步明確,發展有望得到提速。在區域長期發展過程中,中國建築國際基於領先地位,在行業中能夠匯聚更多項目資源,抓住不斷釋放的業務機會。
2、MiC建築創新應用錨定成長機會
裝配式建築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擁抱MiC將收穫新的成長機會。2025年裝配式發展目標,即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達到30%,從市場規模上看,預計可達到1.5萬億元,這意味着MiC正加速融入到萬億級別的市場當中。不久前深圳龍崗智能建造產業園計劃擴建大型的MiC創新生產基地,也反映出MiC旺盛的潛在市場需求。
目前中國建築國際在MiC推廣應用上已形成強大的示範效應。以北京西城區樺皮廠8號樓更新改建為例,該項目現已完全交付,僅用90天達到交付標準。公司為超大、特大城市的提質改造提供優質的解決方案,未來進一步推廣應用後也將收穫更多市場認可。
公司去年末中標了啟德世運道輕型簡約公屋項目。該項目提供約一萬個單位,預期工期兩年,這意味着公司將在短期內通過MiC領域收穫高確定性的收入增長。結合中國建築國際在MiC領域已具備的專業技術及市場地位,公司在建築行業發展模式變革之下將持續保持領先,從而抓住到國內建築市場更多成長機會。
3、科技賦能戰略錨定藍海市場新價值
實際上,中國建築國際抓住每一個市場機遇,離不開其在科技賦能戰略上的堅持。無論是港澳市場的項目中標,還是MiC領域實現應用突破,本質是技術創新作為底層支撐。
(圖片:科技賦能戰略)
科技賦能戰略也決定了中國建築國際是以科技為核心展開業務層面的想象空間,而不再侷限於個別細分領域。基於自身戰略優勢,中國建築國際能夠長期在藍海市場中探尋新的價值,打開新的想象空間。
建築業向工業化、綠色建造、智能製造方向轉型,而中國建築國際始終堅持以科技戰略賦能業務的轉型升級。
當前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建築業現代化轉型,從而打造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科技創新,中國建築國際現今已形成技術引領、智能製造以及綠色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將大力推動中國建築業走向高質量發展,公司將因此收穫持續增強的內生增長動力,迎來蓬勃發展。
中國建築國際轉型升級的本質也是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體現,是傳統建築業通過技術和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在業績公佈後,中金髮表報吿維持中國建築國際"跑贏行業"評級,並上調目標價至11港元。公司的ROE和現金流水平持續提升,轉型升級全面推進,有實力收穫技術、產品及資本市場的三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