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帶火賽力斯後依舊熱度不減,依靠本身強大的產品力以及華為光環加持,問界系列成為目前新能源車市場上"最靚的仔"。
而最賺足資本市場眼球的,還是華為體系下延伸出的龐大產業鏈。產業鏈龐大,企業雲集,未來會孕育哪些機會?
筆者發現,均勝電子是其中一個優質的觀察樣本。
其橫跨汽車安全、汽車電子兩大賽道,與車企供應鏈關係穩固,並且通過合併購方式實現技術跨越,深化全球化佈局。作為產業鏈各方可靠的合作伙伴,均勝電子或將在產業鏈發展過程中佔據風頭。目前公司股價處於低位,價值潛力持續凸顯。
均勝電子主要專注於汽車電子和汽車安全兩大業務板塊,是全球範圍內居於領先地位的汽車零部件公司。公司在汽車電子與汽車安全領域是眾多汽車品牌的一級供應商,不僅如此,它還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同時為全球主流外資品牌、合資品牌,以及國內自主品牌與造車新勢力提供服務的國產供應商之一。
早於2008年,公司就已是大眾A級供應商和通用全球供應商,目前公司已成為寶馬、平治、大眾、福特、通用等德系和美系主流車企的長期合作伙伴。公司還成功切入了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長安、吉利、廣汽、上汽等自主品牌及新勢力品牌的供應鏈之中,成為全球汽車電子的翹楚。
在汽車安全領域,公司已確立了全球領先地位。以2022年的收入計,公司全球市場份額已超過30%,僅次於奧托立夫,穩居全球第二、中國第一。華泰證券研究所認為,汽車安全業務資質是汽車產品中最高等級的資質,需要經過如IATF16949:2016等系列資質認證,有非常高的進入壁壘,一旦通過定點往往具有較為穩定且長期的供應鏈關係。
在夯實安全業務競爭力的同時,公司提前佈局電動化和智能化潮流。公司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新能源管理、智能網聯等業務齊頭並進,形成完善的汽車電子生態佈局。
其中:
新能源管理:
均勝電子在BMS領域擁有全電壓平台研發與製造優勢,目前已涵蓋12V、48V、400V和800V等多電壓平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800V功率電子領域,公司的解決方案因着高壓低損快充的優點,已成為全球主流車企首選的合作伙伴。根據媒體報道,全球首款800V高壓平台車型是2019年9月保時捷發佈的Taycan,充電功率達350kW,能實現30分鐘內電量從5%快充到80%。公司為Taycan提供了高壓升壓模塊,為其實現了卓越的充電性能。這側面標誌着公司在高壓領域擁有卓越技術。
智能網聯:
作為全球首批實現車路協同產品量產的供應商,均勝電子推出的5G+C-V2X車路協同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於多家國內品牌和知名歐系車企的量產車型。均勝電子最新的第四代平台產品,是滿足3GPP-R16標準的5G+C-V2X技術產品。該產品融合了多種先進功能,包括C-V2X車路協同、亞米級高精定位、全球導航衞星系統(GNSS)、智能藍牙鑰匙、OTA升級、大數據服務和安全服務等。2022 年至 2023 年 3 月,均勝電子在手智能網聯項目訂單達9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經典五域架構,囊括動力域、底盤域、車身域、智能駕駛域、智能座艙域。智能化駕駛和智能座艙領域,可以被看作受智能化驅動而誕生的兩個全新的子領域。之前傳統燃油車或者傳統汽車,並沒有涵蓋智能化駕駛和智能座艙的概念。這兩個"域"是從0到1的增量市場,是最受到關注、成長最快的細分賽道。回到均勝電子身上,公司在智駕、座艙域控持續突破,取得了喜人的業務進展。
智能座艙:
公司座艙產品已從單一的人機交互、車載信息娛樂升級到智能座艙整體解決方案,涵蓋域控制器、操作系統、中間件及應用層等。華泰證券研究所在對比座艙行業同業公司後指出,均勝電子是少有的可以為車企提供完整軟硬件全套解決方案的 Tier1 廠商。
目前公司智能座艙產品在全球供貨超過 1200 萬台,交付車企涵蓋國內外多個品牌。最受到市場關注的,是公司與華為的合作。早在2021年公司的子公司均聯智行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產品整合了華為提供的智能座艙核心模組、鴻蒙車機操作系統、HMS-A核心能力平台及鴻蒙應用生態。這使得公司在智能座艙領域很早地融入了華為的生態系統。根據市場消息,公司已成為華為系多個量產車型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的Tier 1,未來有望持續成為華為智選車型的首選供應商。
智能駕駛:
公司在傳感器與域控制器方面皆領先於行業。
傳感器方面,公司在激光雷達方面取得突破,並不斷探索D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其中,公司投資了全球首批量產高性能激光雷達的公司圖達通。通過與圖達通的合作,公司已經成功將Falcon激光雷達整合到蔚來ET7等車型中,並計劃在未來繼續搭載於其他車型,如蔚來ET5。
智能駕駛域控制器方面,公司與黑芝麻智能、高通、英偉達、地平線等國內外領先芯片企業合作,共同推進基於不同芯片平台的、駕艙融合域控制器及中央計算單元等項目的研發。目前,公司發佈基於高通平台智能駕駛域控制器nDriveH系列、基於地平線征程5、征程3芯片的nDriveM系列產品。
在汽車安全領域,均勝電子毫無疑問已站穩了腳跟。顯然地,公司下一步的目標是在保持汽車安全領先地位的同時,在汽車電子領域大展拳腳,推動相關產品落地,並與更多的下游客户合作。目前,公司不斷實現產品突破,展現了過硬的技術實力,是國產汽車電子廠商自強不息的真實寫照。
智能化、電動化、出海佈局成行業三大趨勢。海外市場正在接棒國內市場,成為快速增長的增長極。
在汽車智能化的潮流中,全球範圍內的新能源市場升級步伐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差異。總體而言,新能源市場正在經歷一場由國內向全球擴散的發展趨勢。
國內市場率先迎來了智能化滲透率的快速提升,相較之下,歐洲和海外市場的升級速度則相對較為緩慢。在新的發展階段,隨着國內市場智能化滲透率的相對高水平,市場增長逐漸趨緩。與此同時,歐美地區在智能化領域的發展逐步加速。
據Marklines數據,2023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車累計銷量595.76萬輛,同比+42.5%。從月度銷量看,6月是新能源車的銷售旺季,6月較1月銷量增長達86.2%。其中,海外(除中國市場外)電動車上半年累計銷量達238.89萬輛,同比+40.0%。這一發展趨勢表明,全球智能化趨勢的主戰場不再侷限於國內,為國際廠商帶來了有益的發展機遇。
其中,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領域依然是受到較高關注的細分賽道。正如前文所述,在過去的兩三年裏,國內廠商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領域取得了迅速的發展,超越了海外品牌。在這個階段,國產廠商充分享受了國內智能化趨勢帶來的紅利。座艙智能化在歐洲等區域的推進速度相比國內相對滯後,但目前正在迅速追趕,海外智能座艙市場的紅利正在顯現。
值得關注的是,隨着新能源車在海外市場的滲透率較快提升,BMS的需求迅速增長。不同於國內BMS市場百花齊放,眾多的汽車電子廠商與整機廠;國外市場更傾向於與熟悉的汽車電子廠商合作,大眾、寶馬、平治等海外廠商大量採用均勝電子的BMS,這些品牌電動化率的提升,將直接推動了均勝電子BMS業務的增長。
可以肯定的是,海外市場潛力巨大。但新的問題來了:什麼類型的國產廠商能挑起大梁?華泰證券研究所認為,相比目前市場其他 tier-1 公司,更看好均勝汽車電子業務在海外的客户拓展潛力。
整體來看,海外走向智能化的過程中,誕生了兩類的主要玩家:一種是國內領先的公司如德賽開始向海外擴展,另一種是海外公司自身朝着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發展。
相對於海外競爭對手,均勝電子具備引領優勢。一方面,海外競爭對手的迭代速度相對較慢,而公司多年以來抓住國內智能化浪潮,已在國內市場打磨出優秀的產品,並積累了豐富的產品儲備。在這基礎上,公司能夠藉助全球供應鏈迅速進入海外品牌市場。
相較於其他國內競爭對手,海外市場一直是均勝電子的"舒適區"。公司不僅擁有豐富海外市場經驗,還擁有強大的全球客户體系和供應鏈能力,有望進入"供需兩旺"的階段。需求側方面,寶馬、平治、大眾、奧迪、通用、福特是均勝電子的重要客户,這些公司在近一兩年開始大規模地推動座艙智能化,將直接推動均勝電子的發展;從供給側來看,公司推進"全球四大產品線-四大區域"的矩陣結構組織建設,積極優化全球產能佈局,目前已經在全球汽車主要出產國建設了配套製造基地或研發中心,並正將產能逐步轉移到低成本國家/地區和中國。
正因以上種種原因,不少分析師對均勝電子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寄予厚望,認為公司能夠充分抓住海外市場升級的紅利,從而在全球競爭中獲得優勢地位。而均勝電子交出的前三季度成績,也再次增強了市場的信心。
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公司交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2023Q3公司實現營收142.96億元,同比增長11.5%;實現歸母淨利潤3.03億元,同比增長28.2%;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2.7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高達60.4%。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取得這樣的成績並不容易,也側面説明了公司走出了一條獨立於其它競爭對手的獨立曲線。
不應忽視的是,公司業績兑現才剛剛開始。如果説過去財季的財務數據只是歷史數據,那在手訂單就是未來業績表現強有力前瞻指標。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累計獲得新訂單59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相關訂單金額超350億元,佔比近六成。目前,公司已完成對新能源銷量榜TOP10客户的全覆蓋,並已成為華為智艙的一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智選車型問界新M7,上市首月大定突破6萬台,這一方面説明華為智駕技術和產品性價比獲得市場認可,另一方面大大提升市場對於華為後續車型的銷量預期。據悉,華為與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藍谷相繼達成智選合作,與長安汽車達成HI合作模式,華為相關合作新車型將於第四季度密集上市,隨着華為汽車放量,因而公司的訂單增長能見度較高。
華泰證券研究所亦在研報中預測,預計公司2024/2025年可以實現收入更快增長。
另外,利潤端的改善也十分值得期待。這一進程至少受兩個因素共同驅動:
1、高價值產品佔比提升、規模效應逐步凸顯,毛利率進入上行空間,進而增厚淨利潤。
公司汽車電子新產品處於起量期。華泰證券研究所指出,汽車電子業務相關高價值量產品佔比提升,以及智能網聯和800V高壓產品的規模化放量,將帶動毛利率的上升。2022年、2023年 1-9公司整體毛利率有所回升。
2、整合效果正在顯現,帶來費用端的顯著改善。
過去數年,公司一直處於併購整合的過程中,發生了較大數額的支出, 而併購整合需要時間與資金;同時,幾年疫情影響使得國內、國外工廠輪流間歇性停工,加劇了整合過程中的困難,影響了公司的盈利水平,拖累當年淨利潤。
分析師指出,目前整合正在進入尾聲。從相關財務數據中也可以看到這點:2022年公司的業務重組費用降至2018年的30%;費用端也在持續改善,2018-2022年,公司銷售費用率從2.55%降低至1.70%,管理費用率從 5.52%降低至4.69%。
整體來看,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三季報釋放出十分積極的信號。
在漫長的佈局之後,走出困境迎來反轉的均勝繼續穩步前行,並來到了下一輪收穫期的前夜。
當前,全球汽車供應鏈格局生變,中國汽車供應鏈正在快速崛起,而國內上市智能汽車具備完整解決方案和佈局的Tier1並不多見,華為車BU的"分拆事件"受到全產業的高度關注,反過來也印證了在智能汽車競合新時代,Tier1對品牌車廠帶來的賦能作用,或許已上升至一個前所未有新高度。
新背景下,均勝電子無論是重估的可能性,還是估值範式的重塑,其得到的機會均遠勝於從前,因而重返高峯,對它而言或許真的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