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斑馬消費,作者:徐霽
2023年的雙11平淡收場,快遞公司們並未等來預期的業務大爆發。反倒是,價格戰的號角,又一次吹響。
從年初開始,各大快遞公司的單票收入又開始集體負增長,近幾個月多家公司的單票收入降幅穩定超過10%。到今年10月,通達系的單票收入從年初的2.7元左右降至2.1-2.3元上下,逼近2元“生命線”。
2023年前10個月,圓通速遞(600233.SH)、韻達股份、申通快遞的平均單票收入分別下降6.25%、7.03%、10.40%;順豐比較特殊,前5個月連月下滑,6月份剝離豐網速遞後,價格企穩,1-10月的平均單價微增1.96%。
實際上,中國快遞行業上一次摧枯拉朽的價格戰,就發生在前兩年,硝煙並未遠去。
2019年中期開始,順豐控股為了應對商務件增速下滑的挑戰,開始降低價格以及推出低端加盟業務豐網速遞,進攻市場空間更大的電商件市場。通達系快遞公司們倉皇迎戰。
次年,快遞行業的平均單價硬生生被打至10.6元,同比下降10.2%,創下7年以來的最大跌幅記錄。
順豐暫時性地解決了業務量拖後腿的問題,也付出了盈利能力下滑、季度性虧損的代價。本來就利潤微薄的通達系,全面承壓。2021年成為快遞業最焦慮的時刻。當年底,極兔速遞(01519.HK)收購百世匯通。
2022年,價格戰偃旗息鼓,快遞行業進入恢復期。本來以為2023年就將迎來真正的復甦,沒想到,價格戰又開打了。
上一次價格戰,順豐進攻,通達系防守。順豐在業務量壓力、盈利能力危機之後,因為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的大幅下滑,迎來第三次全面性的增長瓶頸,只能選擇鳴金收兵,將豐網速遞出售給極兔,並與之結成戰略聯盟。
這一次價格戰,主要是因為,極兔速遞以低價策略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後,並未上調價格謀求盈利,給通達系造成了極大的壓力。2022年-2023年上半年,極兔速遞中國業務的單票收入穩定在0.34美元左右,低於通達系此前的整體價格。
另外,國內電商物流市場整體過渡至存量時代。阿里巴巴的淘天集團,京東(09618.HK),拼多多的國內業務,均進入低增長的階段。2022年,全國快遞業務量1105.8億件,同比增長2.1%;今年前三季度,增速也只恢復到16.4%,遠不及前幾年。
為了搶佔市場份額,通達系只能選擇以低價取勝。
準確地説,在新一輪的快遞價格戰中,申通快遞(002468.SZ)成為掌握主動權的那一方。
今年年初,申通的單票收入最先錄得同比下降,也是下降幅度最大的。年初2.70元,6月份之後下降至2.20元以下,最近幾個月緊貼2.10元;前10個月,平均單價2.24元,同比下降10.40%。
其實,在上一個週期,申通快遞業務量僅高於順豐控股(002352.SZ),表現並不突出。在上一輪價格戰中,疲於應對的申通還曾陷入虧損。
隨着阿里巴巴入主,特別是被整合至菜鳥旗下之後,申通快遞通過與菜鳥的業務協同,很快就支稜起來。
今年前10個月,申通快遞業務量139.96億單,同比增長32.30%,增速第一;快遞業務收入314.03億元,同比增長18.96%,同樣增速領跑,成為A股四家快遞公司中業績表現最好的一家。
這些年,圓通速遞一直穩如泰山。無論是面對順豐等對手的降維打擊,還是通達系的貼身肉搏,多采取快速反應、小幅跟隨的競爭策略。不僅穩住了自己的陣腳,還因為韻達股份(002120.SZ)的掉隊,取而代之成為快遞業務量老二,僅次於中通快遞。
就連業務量之王中通快遞(02057.HK),也面臨着增長的壓力。2023年Q3,中通包裹量同比增長了18.1%,但收入增長僅為1.5%,規模及業績增速較此前的幾個季度出現明顯下滑。
壓力最大的,當然是韻達。當年以價格戰崛起,如今卻在兩輪價格戰中逐漸落敗。2023年1-10月,韻達業務量149.74億單,同比增長2.34%,遠低於行業整體水平;快遞業務收入356.53億,同比下降4.87%。
當年,以平價快遞的模式,藉助電商物流行業整體向上的發展趨勢,深度綁定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和天貓,通達系快遞公司們,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中崛起,造就了桐廬幫的盛世。
如今,以重資產、高人力、低盈利為主要特徵的通達系快遞公司們,已經漸漸滿足不了電商行業繼續優化服務的需求了。
隨着順豐速運價格下降,菜鳥以順豐京東的服務、通達系的價格行走江湖,極兔速遞繼續在低價上捲到極致,通達系還能有什麼應對策略?
之前,中通、圓通、韻達們共分阿里巴巴(09988.HK)的電商快遞業務,如今有了菜鳥和申通,它們又能分到多大的蛋糕?
通達系快遞公司們的諾基亞時刻,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當年的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再了。
隨着快遞巨頭們一致將目光投降全球市場,將跨境電商物流和拓展海外市場作為接下來的發展重點,相對傳統的通達系,更加跟不上節奏。下一個時代的中國快遞業,大概率形成順豐+極兔、菜鳥、京東物流(02618.HK)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如劉強東多年前的預言。
在這個格局形成的過程中,已經有人掉隊了,天天快遞、國通快遞、速爾快遞、如風達快遞等老牌公司,均已倒下。就連曾經位列前五的百世匯通,也成為被收購、合併的對象。
無力外拓的通達系,國內業務的增長只能寄希望於直播電商重新分配蛋糕。接下來,誰將得到抖音或快手的投資或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