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 阿基米德Biotech
回來了,一切都回來了
經過兩年的估值消化和籌碼清洗,醫藥終於恢復穿越週期的韌性。CXO是創新藥產業鏈的中樞環節,是整個醫藥板塊最重要的風向標。在這個憂鬱廣袤無邊的秋天,CXO活過來了,這一支穿雲箭以及多個信號顯示——
醫藥已經恢復本色。
這不是什麼大反轉,開啟新一輪牛市的俗套。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醫藥立足於治療剛需及老齡化,有自己的節奏,業績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更小。醫藥的本色是防衞,是避風港。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寫到:
“暴風雨結束後,你不會記得自己是怎樣活下來的,你甚至不確定暴風雨真的結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早已不再是原來那個人。”
部分藥企率先發布2023Q3業績預吿,可能有幸存者偏差,但傳遞出的行業信號是清晰的。
心脈醫療1-9 月營收8.64~8.97億元,同比增長30%~35%,淨利潤3.85~4.00 億元,同比增長28%~33%,其中2023Q3營收中值2.58億元,同比增長26%,淨利潤中值1.125億元,同比增長31%。Q3是傳統淡季,環比無意義。
在醫療反腐的背景下,業務規模持續擴大,海外銷售超預期增長,帶動營收同比快速增長。新品在入院家數及終端植入量方面均實現較快增長,上半年 2 款新上市的 Fontus 術中支架及 Talos 胸主動脈覆膜支架累計共進入超過 200 家醫院,累計植入近 2000 例。未來佈局包括點狀支架、CTO 開通器械、AVF 適應症藥物球囊在內的10 餘款新型研發品種,外周及腫瘤介入領域將成為第二增長曲線。
醫療器械各個細分龍頭,有着相似的創新屬性和商業邏輯,業績趨於整體性。2023Q2醫療器械(申萬)板塊淨利潤環比增長15.63%,其中醫療設備淨利潤環比增長32.48%,體現強復甦。心脈醫療釋放的先行信號,意味着醫療器械2023Q3業績將體現強韌性,不用過於悲觀。
醫療器械對集採進一步免疫。
第四批耗材國採將於2023Q4啟動,納入眼科(人工晶體)、骨科(運動醫學),影響範圍較小。預計人工晶體集採降價幅度大於地方集採,但仍有可能參照脊柱、電生理、生化試劑集採,實行保底中標價,促進更多企業中選,增強預期穩定性。集採將增加國產在人工晶體、運動醫學高端市場的份額。
創傷集採續標規則温和,產品中標價將提升。普通接骨板2021年河南12省聯盟集採中,最低價為208.71元,最高價為821.86元。本次最低價為474元(肩胛骨接骨板),最高價為1265元(胸骨接骨板)。鎖定加壓接骨板系統(含萬向):2021年河南12省聯盟集採中,最低價為394.78元,最高價為1161.6元。本次最低價為909元(肩胛骨接骨板),最高價為1344元(肋骨接骨板)。髓內釘系統:2021年河南12省聯盟集採中,最低價為523.89元,最高價1495.33元。本次最低價為535元(鎖骨髓內釘、彈性髓內釘),最高價為2134元(足踝髓內釘)。
談集采色變,沒必要了。
僅有一條臨牀階段管線的艾力斯,在創新藥企中第一個預吿2023Q3業績。
2023Q3營收6億元,同比增長176%,環比增長27%,淨利潤1.889億元,同比增長595%,環比增長9%。艾力斯伏美替尼是第三代EGFR-TKI,目前唯一一款一線治療晚期NSCLC患者PFS超過20個月的藥物,一線適應症納入醫保後銷售持續放量。
據醫院用藥調研情況,8月1-10日手術量環比下滑20%,10-23日手術量環比下滑11%,23日-31日手術量環比下降1-2%,這體現出剛性治療需求的快速修復。
結合部分藥企Q3業績預吿,可以判斷強監管對集採產品無影響,對創新藥影響很小,估計上市藥企僅有Q3業績受到一定影響,並且波動小於早前預期,治療剛需可能9月已基本恢復正常。
《醫藥最後一個利空》漸行漸遠。
醫藥重歸避風港本色,當前正是長線佈局時間窗口。恒生醫療ETF(513060)是港股市場唯一規模破百億元的醫療醫藥ETF,流動性充足,日內成交經常破10億元,橫跨創新藥、CXO、創新器械和消費醫療領域,防禦性和彈性兼備,適合機構客户做行業資產配置。美國利率即將從加息轉向降息,對利率敏感的創新藥、醫療器械領域公司將受益,而香港作為外資流入新興市場的第一站,雙重受益於基本面和資金迴流。恒生醫療ETF(513060)跟蹤的恒生醫療保健業指數(HSHCI.HK)PE(TTM)處於近三年2.94%的歷史分位點,處於極端低位,在負面因素逐步消散後,前景樂觀。
CXO不是減肥藥救活的。
《還以為CXO都倒閉了》指出CXO的比較優勢,企穩的最重要邏輯是基本盤在海外(2022年海外收入佔比:博騰股份89.9%,凱萊英 84.7%,康龍化成81.8%,藥明康德80.9%,九洲藥業80.2%,藥明生物75.6%,泰格醫藥49.2%),屬於標準的世界工廠,而醫藥脱鈎屬於偽命題。
CXO最大的金主跨國藥企2023H1業績沒有衰退跡象,也沒有大規模產業鏈轉移的跡象。2023H1,藥明康德來自於全球前20大製藥企業收入(剔除特定商業化生產項目後)同比增長47%。凱萊英來自美國市場客户(剔除大訂單後)收入同比增長 44.8%,來自大製藥公司(剔除大訂單後)收入同比增長74.1%。泰格醫藥美國團隊規模較上年同期擴大一倍,在美國地區進行中的臨牀試驗項目超過40 個(包括單區域和國際多中心臨牀)。康龍化成來自北美客户的收入佔65.17%(2022年64.72%),來自歐洲客户(含英國)的收入佔15.24%(2022年14.45%),來自中國客户的收入佔17.22%(2022年18.32%)。
2023年8月,全球生物醫藥領域共發生90起融資事件(不包括IPO、定向增發等),披露融資總額約20.54億美元,環比上升25%。
2023H1,剔除大訂單基數擾動,藥明康德主業收入同比增長約28%,凱萊英主業收入同比增長超30%,博騰股份主業收入同比增長約30%,泰格醫藥主業收入同比增長25%-30%。
在今後漫長的歲月,也許你很難找到如此穩定增長的行業,減肥藥不過是煽風點火。
疫情期間大訂單體現的能力和規模、商業模式是可持續性的,跨國藥企GLP-1藥物大訂單花落藥明康德、凱萊英沒有懸念。
減肥藥市場大爆發,司美格魯肽採取發酵+固相合成,替爾泊肽採取固相+液相合成。
藥明康德合全藥業將增加多肽產能60%,已啟動常州和泰興兩個生產基地的多肽產能擴建工程,預計2023年12月投入使用,屆時多肽固相合成反應釜體積將由原計劃的20000L增加至32000L。
今年4月,合全藥業已在常州基地投產兩個2000升多肽固相合成釜以及大規模連續流純化設備,其多肽固相合成釜總體積已超過 10000升。產能一再緊急追加,意味着GLP-1供應鏈還未跟上需求端的步伐。
凱萊英表示GLP-1多肽領域處於全面缺少產能的情況,已提前佈局新產能並積極爭取全球訂單。2023H1新承接多肽項目9個,服務國內市場中處於臨牀進度領先的相關品種,同時也服務於國外大客户的臨牀後期項目,部分項目已進入驗證生產環節。預計公司2024 H1固相合成總產能將超過 10000L,可滿足百公斤級別的固相多肽商業化生產需求。
諾泰生物2023Q3淨利潤4000萬元到 5000萬元,同比增長117.85%到172.31%,環比至少翻倍,多肽業務進入收穫期。106車間司美格魯肽出口歐盟通過GMP檢查,已貢獻一定收入,替爾泊肽原料藥進入小試階段。多肽及小分子有建德、連雲港兩個生產基地,其中建德工廠現有一期產能107萬升,二期產能18萬升今年8月投入使用,另有22萬升明年投入使用。106車間多肽原料藥產品技改項目將於今年10月完成建設,新建多肽601車間也在有序推進中。
阿爾茨海默症單抗類藥物用量較大,對生物藥CDMO及上游供應鏈的拉動,還沒有正式開啟。
CXO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生物醫藥永遠有需求,也永遠有熱點。
這一場持續兩年的暴風雨一度沒有盡頭,終於,所有的經歷者都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