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底部顯現,耐心佈局
格隆匯 08-29 10:46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債券明明,作者:明明債券研究團隊

核心觀點

權益市場的底部特徵已經開始顯現,估值觸底、風險偏好反彈、盈利逐步修復三大因素有望助推股市短期內探底回升。不過,中長期而言,A股的核心矛盾在於經濟復甦的斜率,從當前經濟形勢看,政策仍有必要進一步發力以呵護經濟增長。若瞄準穩增長的增量政策落地,則A股回升進程也有望加速

估值:股債性價比觸頂之後,估值如何演繹?萬得全A接近去年10月的底部水平,近1/3的中信一級行業市盈率處於2013年以來的20%分位數以下,股債性價比指標已在均值以上兩倍標準差的高位震盪數月,股市估值可能已經觸及階段性低位。不過,參照歷史,歷次股債性價比觸頂時,我國經濟增速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因此,即使股債性價比觸頂,但市場受到經濟基本面偏弱運行的負面影響,股市估值也可能難以快速擺脱低位。而經濟增速下行趨勢的徹底扭轉往往在政策底確認之後,因此,股債性價比的拐點也可能會同步或略滯後於政策的拐點。

風險偏好:政策仍在途中,風險偏好有望抬升。7月中旬以來,在經濟“弱復甦”、政治局會議政策基調超預期、投資者政策預期波動反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權益市場走勢一波三折。我們認為,政策的積極基調已經明確,但政策從部署到落地需要一定時間,政策處於持續發力期而非臨近尾聲,超預期降息、一系列活躍資本市場和放鬆房地產市場等政策已經率先出台,政治局會議中所部署的化債等其他政策也有望陸續落地。股市的持續下行可能反映出當前市場情緒已經過度悲觀。隨着政策陸續發力,市場風險偏好可能從低點回升,投資者配置意願也有望隨之加速上行。

經濟與盈利:兩大因素決定其回升速度。經濟基本面和A股盈利週期可能均處於觸底回升的關鍵時點,向好趨勢明確,但其回升速度可能更為關鍵。對於經濟基本面而言,6月和7月的製造業PMI均低於榮枯線水平,反映出“弱復甦”仍是當前宏觀環境的一大關鍵詞,而內需偏弱是導致“弱復甦”的重要原因,在經濟基本面磨底的環境下,瞄準擴大內需的穩增長政策有必要加力提效,從而帶動經濟增速快速回升;而對於A股盈利而言,PPI運行週期與A股上市公司盈利週期運行基本同步,隨着基數效應對PPI增速的壓制弱化,以及工業品價格震盪走強,PPI跌幅逐步收窄的趨勢可能已經明確,但在房地產市場持續承壓的環境下,PPI回升彈性可能略顯不足,若僅依靠經濟的內生修復動能,則年內PPI可能仍將保持同比負增長,A股本輪的盈利週期回升進程也可能會相對緩慢,政策發力仍然有其必要性。

結論:在經歷了8月的充分調整後,權益市場的積極因素再度顯現。估值觸底、風險偏好反彈、盈利逐步修復三大因素有望助推股市探底回升,但當前宏觀環境的基調仍是“弱復甦”,前期出台的政策重心更偏防風險和提振投資者信心,後續政策仍有必要瞄準穩增長進一步發力。若穩增長政策如期落地,則A股回升進程也有望加速。

風險因素:宏觀經濟復甦不及預期;穩增長政策效果不及預期;美聯儲貨幣政策緊縮力度超預期;國際地緣政治惡化。

正文

估值:股債性價比觸頂之後,估值如何演繹?

A股估值水平已經重回極致低位。在經歷了8 月初以來的快速調整之後,A股已基本回吐今年以來的升幅,股市的估值水平也隨之重回低位。從指數點位看,儘管上證指數距離去年10月的低點還有一定距離,但萬得全A已經基本接近去年10月的低點水平;分行業來看,近1/3的中信一級行業市盈率處於2013年以來的20%分位數以下,煤炭、有色、石油石化等上游行業的低估值特徵尤為顯著;而從市場常用的股債性價比指標來看,以萬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指數構造的股債性價比指標在5月末便已突破均值以上兩倍標準差的水平,自2010年以來,該指標僅六次達到或接近這一水平,這同樣指向股市估值已經觸及低位。

儘管股債性價比已經觸頂,但A股估值的拐點可能會同步或略滯後於政策的拐點。回顧歷史,歷次股債性價比觸頂時,我國經濟增速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如2012年的經濟轉型陣痛期、2015年的投資出口雙弱期、2018年的防風險和中美貿易摩擦期以及2020年和2022年的疫情衝擊期,因此,即使股債性價比觸頂,但受到經濟基本面偏弱運行的負面影響,股市估值也可能難以快速擺脱低位。而經濟增速下行趨勢的徹底扭轉往往在穩增長政策落地之後,因此,股債性價比的拐點也可能會同步或略滯後於政策的拐點。目前而言,在7月政治局會議召開後,政策的積極基調已經明確,A股市場的底部特徵也已經開始顯現,但市場對於政策落地的具體方式和時間還存在一定的分歧。參照歷史,待政策進一步明朗後,A股也有望迎來快速回升。

風險偏好:政策仍在途中,風險偏好有望抬升

7月政治局會議對政策定調積極,但投資者的政策預期波動反覆,導致市場走勢一波三折。7月中旬以來,市場的運行過程可以明顯劃分為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7月中旬到政治局會議召開前,市場運行主線在於經濟的“弱復甦”,上證指數震盪走弱;第二階段,政治局會議召開後到8月初,政治局會議為政策定下了積極基調,在經濟緩復甦、股市弱運行的環境下,投資者迫切希望看到政策積極基調的快速兑現。市場整體風險偏好也隨之回升,上證指數一度反彈至3300點附近;第三階段,投資者對政策落地速度的過高期待並未兑現,A股市場也隨之回落,一度觸及年內最低點。

政策處於持續發力期,降息、放鬆房地產市場、活躍資本市場等政策已經率先落地,政策端提振投資者信心的目的明確。投資者的政策預期波動主要源於政策出台速度偏慢,不過,7月政治局會議後,政策的積極基調已經明確,政策從部署到落地也需要一定時間,政策出台速度偏慢並不意味着政策預期落空。超預期降息、放鬆房地產市場和活躍資本市場等政策已經率先落地,尤其是活躍資本市場方面,在8月18日投資端、融資端和交易端三箭齊發後,8月27日,證監會、財政部和税務總局等部門再度推出印花税減半、融資保證金調降和規範減持行為等重磅政策,提振投資者信心的目的已經明確。參照歷史規律,活躍資本市場政策對短期內的市場行情有顯著提振,特別是歷次印花税調降之後,股市往往會在短期內扭轉前期下行趨勢,市場底可能也隨之顯現。

政策發力已經推動市場佈局積極性回升,當前處於政策持續發力期而非政策尾聲,投資者風險偏好也有望持續反彈。在前期各項政策推動下,投資者佈局積極性已經開始回升:自8月初以來,儘管股市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但融資餘額佔滬深兩市流通市值的比例不降反升。考慮到當前萬得全A與去年10月的低點水平基本接近,市場情緒可能已經過度悲觀。當前處於政策持續發力期而非政策尾聲,市場仍有進一步發力的空間。待7月政治局會議所部署的其他政策陸續落地後,市場過度悲觀的情緒有望得到扭轉,風險偏好也有望持續反彈。

經濟與盈利:兩大因素決定回升速度

經濟基本面和A股盈利週期可能均處於觸底回升的關鍵時點,向好趨勢明確,但對其回升速度可能更為關鍵。對於經濟基本面而言,當前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問題在於內需偏弱,擴大內需政策能否加力提效或將成為決定經濟回升速度的重要因素。6月和7月的製造業PMI分別錄得49%和49.3%,雖有邊際改善,但均低於榮枯線水平,反映出“弱復甦”仍是當前宏觀環境的一大關鍵詞,而內需偏弱是導致“弱復甦”的重要原因:今年1-7月,社零的四年平均增速僅為3.9%,遠低於2017-2019年9.1%的年化增速;1-7月的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7%,也明顯低於去年9.1%的增長水平;房地產更是遲遲未能扭轉下滑趨勢。內需不足既是因為疫情所導致的疤痕效應尚未消散,私人部門投資和消費意願尚處於偏低水平,也是因為居民收入和企業盈利仍在承壓,私人部門需求還需政策呵護。擴大內需也已成為當前政策發力的重要方向,7月政治局會議強調“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要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要制定出台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在經濟基本面磨底的環境下,瞄準擴大內需的穩增長政策有必要加力提效,從而帶動經濟增速快速回升。

而對於A股盈利而言,PPI運行週期與A股上市公司盈利週期運行基本同步,PPI能否加速回升可能是影響後續走勢的重要因素。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PPI同比增速大幅回落,故進入今年下半年後,PPI基數由高切低,基數效應對PPI增速的壓制明顯弱化。此外,我國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已經減弱、基本面已經開啟磨底階段,且在實際薪資增長和私人部門較為健康槓桿率的支持下,美國經濟短期內也有望保持韌性,預計在中美經濟的共同支撐下,內、外工業品價格均有望維持偏強震盪。預計隨着高基數效應減弱、工業品價格震盪走強,我國PPI跌幅逐步收窄的趨勢已經較為明確。不過,在房地產市場持續承壓的環境下,PPI回升彈性可能略顯不足,若僅依靠經濟的內生修復動能,則年內PPI可能仍將保持同比負增長,A股本輪的盈利週期回升進程也可能會相對緩慢,政策發力仍然有其必要性。

結論

估值觸底、風險偏好回升、盈利逐步修復三大因素有望助推股市探底回升,但回升過程可能是波浪式的而非一帆風順。在經歷了8月的充分調整後,權益市場的積極因素再度顯現:1)萬得全A接近去年10月的底部水平,股債性價比指標已在均值以上兩倍標準差的高位震盪數月,股市估值可能已經觸及低位。不過,參照歷史,估值觸底後,待到政策持續發力,市場才會完全擺脱底部位置;2)7月政治局會議為政策定下積極基調,當前政策處於持續發力期,降息、放鬆房地產市場和活躍資本市場等政策已經先行落地,化債等政策正在路上,待政策進一步明確後,市場風險偏好有望從低點回升;3)經濟基本面和A股盈利週期均處於磨底狀態,未來兩者均有望逐步改善,不過我國內需偏弱與PPI彈性不足可能會對改善速度造成一定負面影響。整體而言,在上述三大積極因素的助推下,A股有望觸底回升,但回升過程可能將是波浪式的,具體路徑將取決於未來一段時間的政策的速度和力度。

風險因素

宏觀經濟復甦不及預期;穩增長政策效果不及預期;美聯儲貨幣政策緊縮力度超預期;國際地緣政治惡化。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3年8月28日發佈的《資產配置專題一底部顯現,耐心佈局》報吿,分析師: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明明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7100001

首席資管與利率債分析師:章立聰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4110002;周成華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9100001;彭陽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1070001

首席信用債分析師:李晗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7030002;徐燁烽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1050002;丘遠航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1090001

大類資產首席分析師:餘經緯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7070005;趙雲鵬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1120002;秦楚媛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3020001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