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科創板公司一馬當先掀起股票回購潮,今日多家公募巨頭、資管機構宣佈自購旗下權宜類基金,合計金額高達7億元。
其中,國泰君安8月21日發佈公吿,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以及與廣大投資者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原則,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將於近日運用固有資金合計2億元人民幣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
同日,中信證券也公吿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將於近期運用自有資金合計1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和混合類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此外,招商資管今日也發佈公吿,將於近期使用自有資金申購旗下參公運作集合計劃,擬申購金額合計2000萬元,持有時間不少於6個月。
截至目前,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嘉實基金、匯添富基金、富國基金、中歐基金、南方基金8家公募公司宣佈自購5000万旗下權益類基金,合計金額達4億元。
8月18日盤後,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中,提及活躍資本市場的25條一攬子措施,在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全面發力,打出政策“組合拳”,其中多次提及公募基金,明確指出了六條發展措施:
推動指數基金髮展、開展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增加權益類基金髮行比例、加大基金管理人自購、建立“逆週期佈局”激勵約束機制、拓寬公募基金投資範圍和策略。
這表明了權益類基金在資本市場的重要性,也明確了公募經營的責任。
毋庸置疑,成立25週年的公募基金已然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在居民財富管理中起着舉重若輕的作用。
僅僅今日上午就有多達八大公募巨頭髮生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產品,截至目前,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嘉實基金、匯添富基金、富國基金、中歐基金、南方基金8家公募公司宣佈自購5000万旗下權益類基金,合計金額達4億元。
同一日,國泰君安發佈公吿,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將於近日運用固有資金合計2億元人民幣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中信證券也公吿用自有資金1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和混合類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招商資管,擬申購金額合計2000萬元申購旗下參公運作集合計劃。
一般來説,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自購一定程度上是利好因素,因為這表明基金公司用真金白銀表明自己和基民共進退,還表達自己對市場的信心。
歷史經驗來看,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出手自購的時點往往是市場的階段性低點,但也不完全就是市場的最低點。
2022年的第一波基金公司自購潮,發生在1月,但行情止跌卻是在4月末,中間隔了足足3個月。然而第二波自購潮抄底的節奏就比較穩,發生在10月中旬,過了半個月股市就反攻。
目前市場現狀來看,市場顯然還在痛苦的 磨底過程中,上週四陽包陰,次日就被陰包陽,這意味着多頭衝進去的資金都被埋了,市場上週苦苦防守的3150點也被突破,北向資金更是連續10日淨流出,今日繼續流出,截至發稿淨流出12億元,是自2015年以來最長的連續流出記錄。
其實上週五的證監會“活躍資本市場”已經明確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後面還有更多措施,某中程度上已經説明積極態度了。
至於市場能不能起來,關鍵在於市場自身或許從政策底到市場底,關鍵是市場需要調低對政策預期,調高對市場自身修復預期的過程。
綜合來看 ,市場升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很難説自購潮的高點就是市場的最低點。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證監會近期針對權益類基金不斷提出新舉措,尤其是指數迎來多項重磅措施,有望促進市場進一步發展壯大。
公募權益基金新方向之一是:鼓勵基金利用衍生品工具增加配置方式,包括:放寬基金在期權、期貨上的投資限制;開發新品種的股指期貨、股指期權。
指數基金產品的新方向之一:放寬指數基金註冊條件,提升指數基金開發效率,鼓勵基金管理人加大產品創新力度
早在8月10日,滬深交易所就宣佈縮短ETF的審批流程,縮減不必要的產品約束。根據最新指引,在現有規則基礎上,非寬基股票指數產品開發所需的指數發佈時間將由6個月縮短為3個月。
毋庸置疑,以上措施都為後續居民儲蓄從房地產向股市遷移起到暢通渠道的作用。事實上。ETF正在成為公募市場的新爆點、
今年以來,國內股票ETF規模相繼突破15萬億和16萬億兩大整數關口,相比去年末增加3.6萬億,8月甚至還誕生了首隻千億非貨ETF誕生,又一隻權益ETF基金規模突破800億元。
近期ETF的創新品種更是輪番刷屏,如10家公募同時上報中證2000ETF、4家公募公司上報首批科創100ETF,首批跟蹤科創成長指數的ETF問世、還有六大公募巨頭集體上報信創ETF,
與公募基金27萬億的總體量相比,ETF當前接近2萬億規模,但這很可能只是個開始,ETF想象空間無限寬廣。
近年發展過程來看,ETF“加速”勢頭較為明顯。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年內ETF總份額增加超4000億份,達到1.58萬億份;總規模增加3200億元,為1.95萬億元;新發行54只新ETF基金,總數量超過800只。
不少基金公司認為,由於ETT費率低、運作透明度高,以及主題明確等優勢,未來ETF有望進一步全面開花。
從政策支持、經營激勵到資金流向,種種跡象都在表明,基金業產品佈局正在從主動轉向被動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