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連日來的“陰雨綿綿”之後,醫療股終於撥雲見日。
今日,醫藥生物板塊集體走強,CRO方向領升,醫療服務、醫療器械、創新藥等概念齊發力。截止午間收盤,和元生物升超11%,博濟醫藥、泓博醫藥升超6%,凱萊英升超4%,金域醫學、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新里程等紛紛跟升。
年初以來,醫療股自今年1月中旬的高點開始持續震盪走低,雖然在4月期間有過小幅反彈,但依舊難抵下挫趨勢。截至目前,板塊累計跌幅超26%。
回顧來看,醫療板塊業績在2022年持續強勁,但2023一季度增長略有放緩。
以CRO概念龍頭公司藥明康德為例,2022年藥明康德實現營收393.55億元,同比增長71.84%;扣非淨利為82.6億元,同比增長103.27%。
但在2023年一季度藥明康德業績顯著放緩。營業收入約人民幣89.64億元(單位下同),同比增長5.77%;歸母淨利潤約21.68億元,同比增長31.97%。對比去年全年營收71.84%的增長,營收增幅有所放緩。
另外值得關注的還有,今年一季度,全球生物醫藥融資事件及融資總額同比也均有大幅下降,加上此前CRO板塊迎來一波減持潮,直接帶動了一波下跌行情。
數據顯示,在經歷2022年融資斷崖式下跌之後,一季度國內生物醫藥領域融資再度同比下跌57%。由於客户融資不到位,引發新藥研發需求下降,進而導致CRO企業的營收放緩。再加之CRO板塊迎來的一波減持潮,導致今年以來CRO概念股普遍表現低迷。
不過對此,有市場人士分析,醫藥板塊隨着宏觀經濟的温和修復、以及行業政策的預期向好,會在震盪與反覆中向上推進。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醫藥行業的估值和持倉均位於歷史相對底部區間,充分消化了多重風險;各項相關政策對行業影響、以及上市公司的業績都處於邊際向好態勢。
近年來,隨着醫藥公司的研發投入持續穩定增長,以及本土 CRO 市場滲透率不斷上升,導致國內CRO行業景氣度持續高升。
據數據顯示,我國CRO行業規模已從2011年的136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678億元,年均複合增速(CAGR)超過20%,並且接下來三年CAGR大概保持在20%到25%。另據業內預計,到2023年,中國的CRO市場規模預計或將會達到172億美元。
展望後市,此前中泰證券研報指出,目前國內CRO、CDMO佔全球市場份額升至13.1%,且處於提升階段,未來空間依然較大。今年一季度CRO行業主要受訂單基數效應擾動增長放緩,但隨着全球研發需求加速提升、產業轉移趨勢、大訂單交付,景氣度將持續。
中郵證券分析認為,受海內外一級市場投融資不景氣等因素影響,A股CRO板塊估值出現快速回撤。2023 年第一季度,行業內部分優質公司業績將加速釋放,醫藥一級投融資市場也有望快速回温,板塊有望迎來估值與業績雙升。
華安證券近日也表示,目前全球和國內的新藥研發仍然繼續保持活躍,由於全球產業鏈逐漸向國內轉移,疊加國內需求快速增長,預計CXO行業高景氣度仍將持續,並認為CXO企業短中期業績高增長具備很強的確定性。
該行表示,一方面,CXO頭部企業持續承接全球訂單,開拓海外市場,營收保持快速增長趨勢,市場估值逐漸進入合理區間;另一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和自身特色的高成長性公司將會逐漸深度融入全球新藥研發體系,迎來自身發展的寶貴機遇期,預計經營業績會在未來持續呈現高速增長的趨勢,具有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