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美國樓市崩盤在劫難逃
uSMART盈立智投 05-30 20:19

由於美國銀行業危機的爆發一度導致全球市場大幅波動,不少投資者都對下一個暴雷的行業保持警惕。而近日,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他對美國房地產市場感到悲觀,認爲房地產市場正面臨一場可能走向崩潰的危機。

據瞭解,PayPal前首席運營官David Sacks週一轉發了一條有關洛杉磯商業地產危機的推文,該推文寫道:“洛杉磯的辦公大樓平均每英尺負債230美元,今年唯一售出的大樓以每英尺154美元的價格出售。虧了很多錢。洛杉磯最大的房東,加拿大巨頭布魯克菲爾德今年已拖欠了超過10億美元的貸款。”

Sacks評論稱:“洛杉磯辦公大樓的售價比其揹負的債務還低。舊金山和其它大城市也如此。”

馬斯克迴應Sacks的推文表示:“商業地產正迅速崩潰,接下來是(住宅)房價”。

musk1.png

MUSK2.png

多次發表悲觀看法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馬斯克第一次發表這種悲觀看法。在5月13日,馬斯克發表推文迴應並贊同了美國數字資產託管和安全公司BitGo首席運營官Chen Fang在推特上有關美國房地產市場可能崩盤的觀點。

當時,Fang的推文針對的是此前幾條涉及美國許多市場高購房成本推文的迴應。

Fang在他的推文中稱:“現在有房的人賣不了——租房的人買不起。我們陷入了這種困境,直到就業市場崩潰。我們一直處於這種困境,直到就業市場崩潰,現有房主被迫拖欠抵押貸款,將房地產市場送入下一個死亡螺旋。”

在看到Fang的推文後,馬斯克迴應道:“非常準確。”

誠然,這一悲觀情景是否會發生仍有待觀察。但毫無疑問的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目前確實面臨着一些嚴峻的挑戰。根據美聯儲的數據,房價目前處於歷史高位,庫存仍然較低,抵押貸款利率在過去幾年翻了一倍多。

美國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MBA)的一項新分析也發現,獨立抵押貸款銀行和特許銀行的抵押貸款子公司平均每完成一筆住房貸款虧損301美元。與前一年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當時貸款平均利潤爲2339美元。2022年的虧損也是MBA自2008年開始報告該指標以來的首次虧損。

另一方面,今年的銀行業危機加劇了這一問題。據相關報道稱,許多專家和投資者預計美國可能還有更多銀行倒閉,“股神”巴菲特就是其中持類似觀點的人。

並且,銀行業危機對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副作用是,金融機構收緊了貸款標準,這將使獲得抵押貸款變得更加困難。

馬斯克本人也早在3月份就對這場危機發表了看法,還作爲風險投資家的Sacks此前警告稱,美聯儲正在進行的加息可能會衝擊銀行、商業房地產和政府債務。馬斯克迴應稱:“同意。”

華爾街頻頻警告

對於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潛在危機,已經有不少華爾街分析師發出警告,並認爲商業地產將成爲美國經濟的“定時炸彈”。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上月警告稱,美國寫字樓和零售商業地產可能將出現30-40%的回撤。伯克希爾哈撒韋副董事長查理·芒格也警告稱,美國商業地產市場正在醞釀一場風暴,隨着地產價格下跌,美國銀行業“充斥着不良貸款”。巴菲特同樣提醒道,在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商業地產問題可能會非常大。

美國抵押貸款巨頭房利美的首席經濟學家Doug Duncan早前則警告稱,美國房地產市場正發出放緩信號,將美國逐步推向衰退。

Duncan在近日一份聲明中指出:“最可能的結果是溫和的衰退,而衰退的時間仍然是主要的問題,因爲如果與工資相關的通脹壓力沒有消退,美聯儲可能會在更長時間內維持緊縮的政策。房地產市場放緩仍然是我們預計2023年美國將走向溫和衰退的首要證據。”

許多基金經理也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的悲觀態度。根據美國銀行最新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基金管理公司已將在商業地產領域的配置削減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調查顯示,5月份全球淨19%的基金經理減持該板塊,配置降至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