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國泰君安證券研究,作者:樊致遠
存儲器行業觀點
價格端,存儲器價格已跌破歷史最低位置(當前DRAM價格距離最高點下跌超60%,部分料號現貨價與合約價已經出現倒掛),價格潛在下跌空間較小。供給端,原廠庫存開始減少,模組廠商庫存逐漸見底,主動去庫存效果明顯。
存儲器細分板塊觀點
需求端,服務器新世代CPU的推出和AI需求增加,將提升DDR5、HBM等高性能產品及高密度模組的需求。我們認為存儲價格有望逐漸接近下行週期底部,並看好2023年二三季度存儲板塊迎來止跌。
存儲器細分板塊觀點
根據IC Insights的數據,2021年DRAM在整個存儲市場的市場份額約為56%,Flash閃存的市場份額約為43%,其中NAND閃存為41%,NOR閃存為2%,其他存儲芯片(EEPROM、EPROM、ROM、SRAM)將會緩慢成長,但大幅搶佔市場的可能性較小。
2024年NAND市場規模有望達684億美元,隨着NAND原廠陸續縮減資本開支,NAND產能正在逐漸收斂,庫存去化正在進行。我們看好原廠和渠道的庫存水位或在23年Q2或Q3見頂,NAND價格出現彈性,2024年NAND市場有望實現復甦。
目前NAND行業形成了三星、海力士、Solidigm、美光、鎧俠、WDC六家公司同台競爭的格局,2022Q3的CR3達65%,CR6接近95%,隨着WDC與鎧俠的合併談判急速,我們預計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美光、三星和海力士都有望在23年將產能轉進200層以上,Solidigm以及鎧俠/WDC將落後一世代的製程。3D NAND解決了2D結構下“閃存縮放限制”的問題,大容量、高堆疊層數的3D NAND 將是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2023年全球DRAM市場規模有望達596億,DRAM廠商產能增加幅度收斂,DRAM廠商擴產計劃有所延後。數十年的大浪淘沙後,2022Q3 DRAM市場CR3超過95%,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分別佔比41%、29%和26%。DRAM可分為主流DRAM和利基型DRAM ,隨着國外大廠逐漸推出利基市場(三星21Q4停產DDR2,預計23年停產DDR3;海力士也計劃停產DDR3),國內廠商將迎來份額提升的機會。EUV和3D DRAM或成未來趨勢,從三大廠商的工藝製程上看,美光在製程上領先,三星在EUV的使用上領先。
2028年NOR Flash市場規模有望達61億美元,21-28年CAGR達14.4%,NOR Flash十年低迷期已過,新應用的普及打開向上成長曲線。NOR Flash憑藉接口簡單、輕薄、低功耗、系統總體成本更低、讀取速度快等特點成為5G、TWS藍牙耳機、AMOLED、IOT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等新應用的首選,NOR Flash和NAND Flash性能和定位不同,二者可互補而不可替代。NOR Flash市場經歷數次洗牌,海外廠商逐漸撤退,中國台灣和中國大陸廠商趁勢而起,2021年NOR Flash市場份額主要被華邦、旺宏和兆易創新所佔據,市佔率分別為35%、33%和23%。
我們測算得2026年HBM市場規模有望達56.9億,2022-2026年CAGR有望達52%。“3D堆疊+近存儲運算”突破內存容量與帶寬瓶頸,HBM成為處理大量數據和複雜處理要求的理想解決方案。根據TrendForce的數據,2022年三大原廠HBM市佔率分別為SK海力士約50%、三星約40%、美光約10%,隨着海力士在HBM3產品上的持續領先,預計海力士市佔率將繼續走高。
投資建議與估值
重點推薦:江波龍、兆易創新、瀾起科技、東芯股份、普冉股份。
風險提示
海外市場陷入經濟衰退;存儲產品庫存持續增長;存儲價格持續下跌;美國加大對華半導體領域制裁。
注:本文來自國泰君安於2023年5月18日發佈的《電子樊志遠|半導體行業深度二:存儲拐點將至,新需求點亮曙光》,報吿分析師:樊志遠 S1130518070003
本訂閲號不是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報吿發布平台。本訂閲號所載內容均來自於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吿,如需瞭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吿。本訂閲號推送的信息僅限完整報吿發布當日有效,發佈日後推送的信息受限於相關因素的更新而不再準確或者失效的,本訂閲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義務,後續更新信息以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吿為準。
本訂閲號所載內容僅面向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服務簽約客户。因本資料暫時無法設置訪問限制,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的要求,若您並非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服務簽約客户,為控制投資風險,還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閲、接收或使用本訂閲號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請諒解。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閲號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諮詢並謹慎決策。國泰君安證券及本訂閲號運營團隊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閲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閲號所載內容版權僅為國泰君安證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