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夜讀 | 我們這一生,都在爲認知買單
uSMART盈立智投 04-12 20:17

作者:吳世春,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知名天使投資人

來源:混沌大學
導語
人的一生都在爲認知買單,創業也是如此。你始終賺不到你認知範圍以外的錢,除非靠運氣,但是憑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憑實力虧掉。
認知力代表着人與人之間的本質差別,一家企業能夠發展多大,往往取決於CEO的認知空間有多大。
而想要提升認知,首先要認識自己和世界,瞭解自己的認知處在什麼層次,最後再通過分析因果、構建思維模型,不斷提升和迭代自己的認知。

一你的認知力,決定了你能看多遠

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往往受限於自己的認知力。

一般而言,我們的學識、經歷和經驗會形成一個隧道,人對事物的所有認知和判斷都會侷限在這個隧道內,並且還會想當然地認定真相就是如此。

但是,一旦有新事物出現時,我們的認知就會被頃刻顛覆。

比如,在發現澳大利亞之前,歐洲人認爲世界上只有白天鵝,沒有其他顏色的天鵝,在他們的認知中,這是存在了1000多年的“常識”,就是真理。但是,在踏上澳大利亞看到第一隻黑天鵝的那一刻,歐洲人的認知崩塌了。
由此,“黑天鵝”成了歐洲人相互交流和往來信件中的常用語,喻指非常難以預料的、不同尋常的事物。

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都不是世界本身。沒有人能繞過自身的感知形式去認識客觀世界,客觀世界在人的腦海中所呈現的樣子必然受到其主觀認知形式的塑造,這就是著名的“黑天鵝理論”。

創業,就是創業者帶領一羣未知的人,去一個未知的地方,幹一件未知的事情。自始至終,創業都在與不確定性爲伍。

對創業者來說,只有練就“躲刀”“避炮”“防止掉坑”以及“掉坑後爬出坑”的能力,纔有可能贏得未來。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正確地認知自我和世界。

1.認知自我

認知自我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幾乎沒有人會覺得自己不瞭解自己,但實際上,人很難恰如其分地評價自己的光彩和晦暗。

比如,成功的創業者,會將自己的成就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和遠見卓識;失敗的創業者,會將自己的敗績歸罪於運氣和環境。

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倡導:修身正心,知行合一。如果人的心不正,認知就不準確,就會出現偏差,進而導致錯誤判斷。

通常我們會認爲,朋友圈是一個能夠較爲準確地反映創業者認知力水平的地方。如果一個人在朋友圈中表現得極爲自負,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派頭,最好謹慎地看待他,弱小和無知從來都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纔是。

不過,自負≠吹牛。

從某種角度看,“吹牛”是一個褒義詞,它是年輕人的標籤,我們年輕時都吹過“牛”,而且還爲吹過的“牛”拼搏過,這樣的“吹牛”,可以把它看作是夢想。

總的來說,認知自我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包括對自己行爲和心理狀態的認知。

在創業中,認知自我就是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擁有哪些可以對創業活動產生幫助的能力和資源,知道自家產品的優點和缺點、能否滿足用戶的需求,以及自己能創造什麼、能爲社會帶來什麼等。

2.認識世界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創業者認知世界的渠道有很多,大到國際形勢,小到雞毛蒜皮的小事,只要想知道,各種認知渠道都能爲我們提供信息。

既然我們都有很多認知渠道,都能獲得想要知道的信息,那麼爲什麼創業者在對世界、市場、競爭對手的認知上會存在明顯的偏差?

答案是:他們認知世界的方法有問題。

① 過於相信行業報告

2019年年中,“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MaryMeeker)發佈了最新的互聯網趨勢報告。報告長達333頁,闡述了當年互聯網行業發生的所有重要趨勢,以及這些趨勢在來年將會產生的影響。

這份報告的內容覆蓋了很多領域,涉及美國市場互聯網廣告開銷的增長情況、拉丁美洲數字服務的增長形勢等。

但令人疑惑的是,在如此翔實的報告中,卻看不到多少關於抖音、今日頭條等大熱App的母公司——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字節跳動”)的信息。

要知道,當時字節跳動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的影響,以及抖音、今日頭條這些現象級產品給整個互聯網行業帶來的變化,早已不容小覷。而瑪麗·米克爾發佈的這份立足於行業趨勢,且長達333頁的行業報告,缺少了這部分數據,無論如何都算不上完整。

當然,這份報告可能自帶立場,但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在互聯網上花費30分鐘能找到的所有行業報告,基本上都是公開信息。在此基礎上,無論如何演化,也很難形成任何競爭優勢。

所以說,在獲取客戶需求和市場規模的信息時,千萬不要通過研究機構做好的行業報告得出結論。

受預算、時間的限制,研究機構通常只對市場做少量的抽樣調查,然後再用得到的資料去推測行業總體的情況,這樣得出的報告只能看出行業的模糊概況。

要想判斷和決策少出現甚至不出現偏差,我們必須親自去做市場研究,得到關鍵信息,從而做出理性的市場決策。

② 片面的看問題

我們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四位盲人摸象,第一個人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說大象就像一堵牆;第二個人摸到了大象的牙,說大象又圓又滑,長得和棍子一樣;第三個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覺得前兩個人都不對,他認爲大象長得像柱子;第四個人不小心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說前邊三個人都不對,大象是和粗繩子一模一樣……

對事物只憑片面的瞭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做出判斷,這種做法是非常可怕的。如果用於做商業判斷,就很容易將企業推向“深淵”。

要想更好地認識世界,獲得最詳實、最可靠、最接地氣的一手信息,還需要與大量的市場參與者交流,從他們口中獲得真實的信息,這是最基本的認知態度。

因爲每個市場觀察者都會有自己的視覺偏差,只有廣泛吸納各方觀點,才能逐漸得到整隻大象的樣貌。

③ 說多問少

如果經常和市場參與者交流,我們會發現,重點不是與他們交流,而是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但可惜的是,在我們大多數人接受的教育中,做題能力的訓練往往多於提問能力的訓練。

所以,我覺得創業者們有必要持續與市場參與者交流,並在交流的過程中儘可能少表達自己的觀點,多去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提問能力。

④ 沒有提煉有效信息

當我們的付出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現自己對世界、市場的認知力水平會比很多人都高。但要注意的是,世界是一個龐大、複雜且又不斷變化的體系,我們永遠無法百分之百地掌握它。

所以,當我們的認知力達到一定水平,可以做出相對準確的假設時,還需要用實際的產品去驗證這個假設,只有這樣才能較爲穩步前進。

市場無時不在變化,今天得到的信息,明天就很有可能過時,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培養自己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去嘗試瞭解那些最新市場信息的擁有者。

⑤ 沒有及時總結和覆盤

對創業者而言,覆盤無疑是頭等大事。創業之初,可能沒有方向,只有熱情;沒有戰略,只有戰術。

創業期間會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挫折,甚至創業失敗,而這些大小不同的挫敗是創業歷程中的養分,更是市場送給創業者的禮物。越大的失敗,往往能激起越大的成功。但前提是,創業者擁有克服挫敗的決心與提升認知力的勇氣。

對於企業發展而言,大步向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及時總結覆盤,越大體量的公司,越需要在前進中不時地“後頭看”,從而發現細微之處的問題。

對於創業公司而言,覆盤更應該融入“血液”之中,從而幫助創業者適時地調整方向,使他在迷茫中逐漸看清前路,提升認知力。

覆盤的過程不僅僅是記錄的過程,還是總結自己犯過的錯誤、提升自己認知的過程。如果創業者、創業公司,或者發展企業沒有及時總結和覆盤,輕則不斷掉“坑”,重則創業失敗或者公司破產。

⑥ 缺乏與行業頂尖人物的交流

人的認知力水平較低時,很難看到更高維度的世界,會想當然地認爲自己看到的就是世界的真相。

要想打破這個魔咒,最好的辦法就是與行業內擁有頂尖認知或最新認知的人去交流,用外力打破。

只有對自我和世界擁有清晰而準確的認知,你纔有可能掌握真正的價值鏈條和行業發展趨勢。

在此基礎上,是否要走上創業之路?創“什麼”業?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問題該怎麼辦?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的內心就會給出答案。

二認知的四大層次

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認知世界中,我們能看到多少、視角有多廣,完全取決於我們的認知力和認知邊界。
也正因爲如此,我們纔有了認知偏差、認知侷限,纔有了認知力自下而上的4個不同層次,也就是下圖“認知力的漏鬥模型”:
第1層: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事物都是自己視角內世界的一部分,對於視角外或者更高層次認知,我們幾乎看不到。可怕的是我們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和經營管理中,明明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卻仍然認爲“自己已然知道”。
在與很多創業者交流的過程中,我經常聽到以下3句話——

第一句:“我們的產品或技術是當前最好的。”

不管產品怎麼樣,都會這麼說,很少有人說自己的產品是排行第二或者其他什麼的。

第二句:“我們的產品或技術沒有競爭對手。”或者“相比其他企業,我們更有技術優勢。”

遺憾的是,當我們的團隊在進行調查時,總會發現他們的競爭對手比比皆是,他們在技術上也沒有絕對優勢。

第三句:“我們的產品或技術是市場上最缺乏、最需要的。”

每當聽到這句話,我總會追問一句:“用戶爲什麼一定要使用或購買你的產品?你的產品有什麼具體的差異化表現?”但是我得到的迴應,大多是模棱兩可的說法或乾脆沉默不語。
在我看來,這些創業者或許是因爲沉浸在自己的領域太久,尤其是技術導向的創業者,他們偶爾也會讀一些市場報道或專業演講的相關信息,但缺乏對市場的深入瞭解,也未曾和客戶直接接觸,聆聽客戶的反饋,所以他們總會想當然地認爲,自己的產品必然會解決用戶的問題。
“人貴有自知之明”,心外無物、認知不足的人,必受困於自己的見識和經驗。一定要記住一句話:沒意識到的問題,往往纔有可能是最大的問題。
第2層:知道自己不知道
創業需要持續前進,只有知道自己在認知上的不足,才能去做彌補,從而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認知力很容易向下兼容,卻很難向上兼容。要想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達到“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個層次並完成躍遷,很不容易。
首先,需要一定的認知力做支撐,我們必須知道得更多,視角纔會更寬廣,接觸到的邊界纔會更大;
其次,需要對外界足夠敏感;
最後,需要一種“空杯心態”,知道自己在認知上的不足,始終對未知領域保持敬畏和好奇。
“空杯心態”非常重要,一個人只有擁有“空杯心態”,才能真正放下自己的小成就,這是學習的起點。
一個人知道得越多,就越會覺得所知、所學有限,自己不知道得更多。最後他會發現,已知的永遠是一小部分,未知的纔是海平面下看不見的冰山。
所謂成長和精進,就是保持高度敏感,知道自己還不知道的部分,完成認知升級,不斷地打破自己的認知邊界。
第3層:知道自己知道
歸根結底,認知力就是我們基於種種複雜情況,綜合做出關於自己、關於世界的判斷。認知力水平越高,我們的判斷就越接近事實。

當我們在一個領域鑽研得足夠深、足夠久時,就進入了“專家”的層次,能夠從更宏觀的層面、更寬廣的視角看待自己,篤信自己知道什麼,並且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里,自己的能力能覆蓋到哪里。

第4層:不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知道”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爲 “本能反應”。也就是說,當我們進入這個層次後,所學的知識、技能都會內化成本能反應,不需要刻意地對事物做理性衡量、對比,我們也能做出很好的選擇。
就像打太極拳。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就是“忘形”,做到物我兩忘、心中沒有招式的束縛。只有做到這樣,在切磋時才能隨心所欲,應物自然,達到一種空明虛無的境界。
當然,達到這種層次之後,並不是真正的不知道自己知道,而是一種心到意到、如入化境的無意識狀態。要注意的是,我們需要環境和機緣的刺激和激發,只有這樣對事物的認知才能從懵懂到清晰。
不過,我們不一定非得追求這種高深的境界,其實也可以選擇從輸入到輸出。
比如,隨時把自己的想法、感悟通過文件傳輸助手記錄在微信里,包括出去講課、做內部分享等,這些都是理清思路的一些辦法,對哲學思維、認知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通過以上認知力的4個層次,我們可以看出,人的認知力其實就像那個巨大的漏鬥。
越往下,空間越小,機會越少,越容易受制於固有的下沉路線;越往上,空間越大,機會越多,越容易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再到“知道自己知道”,最後到“不知道自己知道”,這是認知力升級的過程,也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
無論創業者還是普通人,在自我否定與肯定之間艱難前行、螺旋上升,這個過程必然伴隨着陣痛。
但要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它已經與外部更高維度的世界發生了強烈而迷人的共鳴。

三構建思維框架,提升自我認知力

著名作家史鐵生先生曾說:“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大於人與豬的差別。”

在他看來,任何一個人與任何一頭豬之間的基因差異是恆定的、可量化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則會大到完全超乎我們的想象,乃至無法預測。

現實也確實如此。人只有將自己的認知力從低水平提升到較高水平時,才能夠打破天花板,獲得進步。

該怎麼做才能提高我們的認知力呢?

要想提升自己的認知力,除了知識、經驗和技能的積累,首先還要從思維上有所轉變,構建以下四大思維框架。

1.終局思維

終局思維就是逆向思維,從當下推演到未來,然後站在未來看現在,其核心是“以終爲始”。

就是說,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或者決定一件事前,要想一下這件事情未來可能會發展成什麼樣,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然後反推現在的行事路徑,從而落實相應的行爲和戰術。

很多創業者都喜歡問:現在做的事情有沒有價值,繼續做下去有沒有盈利空間……

我想說的是,創業者如果不去思考企業的終局只關注當下格局,企業的發展將永遠是在跟風,永遠都在找方向,沒有一個穩定的發展,永遠都在趕下一個機會,即便企業現在艱難地活過3年,也很難再活3年了。

按照終局思維的邏輯,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在當下看起來合情合理,但從長遠來看,卻經不住時間的考驗。

反之,創業者如果去思考企業的終局,大概知道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未來是什麼樣的,就會有很多非常清晰的路徑,如此也就有了更強的戰略驅動能力和解決長遠問題的能力。

雖然戰略未必能解決當前的問題,但它卻能夠解決未來的問題。

2.第一性原理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周圍充斥着各種各樣、龐雜的信息。但是,如果所有信息都關注,就不能看到深層次的原因。

第一性原理,是決定事物最本質的法則,其思維方式是要抽絲剝繭地找到一件事情最本質、第一重要的因素,並且始終把這個因素放在第一位去處理。

對於創業者來說,它最大的意義在於聚焦問題的核心,幫助創業者看到事物最本質的東西,讓其在遇到問題時,能夠不受現狀和思維定式的約束,忽略細枝末節,聚焦於問題的本質,快速找到破局點,從而真正提升自己的認知力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增量思維

優秀的創業者一定是有格局的人,不僅能夠通過各種渠道認識和挖掘行業里的頂尖人物,通過人格魅力、公司機制吸引這些頂尖人物加入團隊,還能創造讓頂尖人物發揮最大價值的舞臺。

只有擁有一羣願意與自己同行的夥伴,纔有機會獲得在黑暗中前進的勇氣;只有懂得與他人分享創業蛋糕,纔能有更多的人願意與自己同行,這塊蛋糕纔會越做越大。

4.模型思維

企業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遇到的困難不一樣,經營重點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比如,剛開始最重要的是產品,要試錯、要快速迭代;接下來是數據,考驗運營能力;接下來是營收,產品要變現;再接下來是抵抗“巨頭”,因爲“巨頭”可能會來打壓我們,與我們一起搶奪市場份額,等等。

當然,企業也會遇到一些貫穿始終的困難,比如團隊建設。

因此,我覺得創業者必須具有模型思維,在創業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困難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比如,創業團隊的股權結構一定要合理設置;合夥人之間要相對互補;公衆號和微博,創業第一天就要有,因爲我們離不開“粉絲”的支持……

對創業者和企業來說,如何經營、管理,招式固然重要,但內在的思維模式更重要,只有搭建起模型思維的框架,纔有可能突破現實的困境。

四結   語

未來的商戰註定發生在企業管理者認知力的戰場上,唯一能夠限制公司體量的就是企業創始人的認知力水平。
企業創始人只有提升自己的認知力,不斷挑戰自己,刷新自己對人、對事、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穩。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