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夜讀 | 燃油車真的要完蛋了嗎?
uSMART盈立智投 03-16 20:36

作者:九邊

來源:九邊

 

這個話題這兩天特別熱,我也有一些想法,不一定對,一口氣寫完,跟大家碰撞一下。

我自己家里一個燃油車,後來買了一個電動車,開了兩年了,說說我自己的感受。

電動車買回來後,大概一個禮拜充電1.5次,每次剩下20%左右就把充電槍插上,手機里預約好空調,每天到車庫,車里溫度已經給調整好了,路上併線超車什麼的也非常容易,自從買了電動車,我之前那輛挺貴的燃油車去年只開過三四次。

過年回老家,本來想開着燃油車回去,不過由於我提前出發,別人還沒放假,於是就開着電動車上路。

一路上非常順利,沿途服務區基本都有充電樁,儘管一般只有三四個,但是基本都有空位,偶爾空位不足,往前走幾十公里下一個服務區也有空位,整個過程體驗非常好。

說到這里,你以爲我要說電車肯定是馬上要取代油車了。

事實上不是,恰好相反,我覺堅信新能源取代燃油車是一個趨勢,但是不代表是現在,電車狂飆一段時間後,大概率就會進入一個緩慢爬坡期。

這兩年接觸過好幾個小夥伴,他們小區比較舊,裝不了充電樁,小區里倒是有幾個公共的,離家不遠也有充電站,於是果斷買了車,結果發現根本沒法玩。

因爲絕大部分電動車車主跟他一樣,都是上班族,大家的節律高度同步,他下班去充電,發現大家都去,以至於充電樁附近連停車地方都沒,折騰了兩趟,越來越崩潰。想去公司充,可是每次得去得非常早才能搶到公司的充電樁,本來就不夠地睡眠更不夠了。

後來身心俱疲,只好折價賣掉了,賣的時候才發現掉價掉得那麼嚴重,不過很快他就開心了,因爲其他人晚賣了兩個月,又在他的基礎上打了個七折。

至於跑長途,我過年回老家因爲是提前出發,正好跟其他小夥伴錯峯了。我有同事以爲會跟我一樣走運,然後悲催了,發現每個充電站都在排大隊,粗略算一下,可能要排五個小時才能輪到自己。最後沒招,只好下高速去酒店里開了個房,讓車在酒店車庫慢充。

大家發現了吧,現在有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你符合下邊的這兩種情況:

有個家用充電樁車位;

還有一輛燃油車。

那電動車就是完全淘汰燃油車的存在,一年開不了兩次油車。但是如果沒有充電樁,那你完全是買了個電動爹,而且以電車現在的增長速度,那個爹會越來越難伺候。

平時省下來的油錢,賣車的時候又全部摺進去了。

當然了,如果你不用上班,或者自由職業,那電動車也能取代油車,畢竟你跟其他人節奏不一樣,能夠做到完全錯峯。

這也是爲啥很多自媒體博主開着特斯拉從四川溜達到西藏,又從西藏溜達到新疆,再到西安,穿越秦嶺回四川。你要是趁着節假日也這麼玩,只能說你膽大心細,是個大才。

也就是說,電動車之所以發展迅速,因爲這個社會有很多人他們充電是很方便的,住的小區是最近幾年建好的,恰好又買了車位,裝上充電樁之後那他估計這輩子都不想再碰油車了。

此外大城市還有無數自由職業,這兩種人共同構成了強大的購買潛在客戶羣,導致中國前期電動車出貨非常迅速。但是等這些潛在客戶耗盡後,剩下那些裝家衝比較困難的,必然會進入一個緩慢的爬坡階段。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要問,博主你是不是想說電車取代不了油車?

也不是。

大家想想,油車怎麼做到這麼方便呢?

主要是因爲國家斥了重資修建了大量的加油站才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小的時候,我們那邊加油站數量嚴重不足,而且加油站經常缺油,以至於當時的司機車上都放着一個備用油桶。後來一聽說加油站有油了,就帶着桶去加,很快又給搞沒了,於是我們那邊到現在很多加油站都不給車以外的桶加油。那種在車上放備用油桶的思路,跟現在很多電動車主恨不得在自己車上放一塊備用電池心態差不多。

所以說接下來如果想讓電動車迎來新的爆發,需要新的一大波基建的投入,服務區三四個充電樁肯定是不夠的,可能需要三四十甚至更多,才能支撐起這麼龐大的用車規模。所有的市區停車場,可能都得進行改造,配上大量超級充電樁。

更別說現在公共充電樁大概有20%—30%是壞的,今後這麼多的充電樁維護也是個大麻煩。到時候必然會拉高電價來保持平衡。

而且幾乎所有的小區都得做改造,因爲很多小區並沒有預留充電樁的接口,你去找物業,物業也沒法給你裝。如果不改造,隨着電動車越來越多,本來就嚴重不足的公共充電樁會越來越不足。

如果說電動車是一個新物種,這個物種需要環境做調整才能不斷壯大。當然了,它自己也會改造環境。如果電車太少,裝充電樁也就無利可圖,大家都不願意去做。等電車上了一定規模,充電頻繁,充電樁成了個盈利行業,不需要國家動手,市場就能自發解決。

此外電動車現在不斷降價,看着是好事,其實對消費市場並不是真友好,很多人變成了“等等黨”,畢竟車這種很貴的消費品,估計沒多少人能受得了自己買了沒多久就降價。而且總降價,對於二手車市場打擊太大,面臨沒法定價的困局。

但是一旦降到一條線,再疊加消費下行,這就可能就會改變之前所有的市場格局。

今年恰好消費疲軟,大家消費動力不足的情況下,第一個砍掉的就是車這樣的大件消費。查到了乘聯會的一組數據,今年以來累計銷售車輛265.7萬,同比下跌21%。並不是油車下跌,而是油車加電車跟去年相比一起跌。

於是就有了這段時間的油車大降價,因爲電車對市場形成的壓力,疊加今年以來的消費疲軟,本來要買油車的人買了電車,還有太多人本來要買車,現在變成了觀望。油車企業必須拿出來足夠的誠意,才能吸引大家重新下場。

這次降價可能意義非常深遠,如果可以,車企寧願吃個蒼蠅也不會降價,現在就降了,一方面說明他們的壓力極大,另一方面一旦降了,今後就別想提回去了。

也就是說,電車真正的優勢並不是動力系統,而是它和以前槍炮代替弓箭的道理是一樣的,火神槍剛出現的時候並不比弓箭強太多,尤其是面對英國長弓手那樣bug的存在,初代火器根本沒有任何優勢。

但相比弓箭幾千年進展緩慢,槍炮最大的優點在於它進化神速,火器進化了幾代之後,英國人就開始討論保留長弓手的必要性,再進化幾十年,英國人已經開始納悶之前有啥可討論的。

現在也一樣,只能說傳統燃油車日子過得太舒服了,幾十年變化不大,而且好像所有車企達成了共識大家一起給消費者擠牙膏,凱美瑞和天籟他們就那內飾,就那自動化程度,好意思賣二十多萬?其他車也差不多,很難想象這幾十年里整個世界變化這麼大,那些車廠怎麼好意思這麼淡定天天擠牙膏。

問題是這些問題在電車崛起之前大家沒思考過,覺得天經地義,直到有一天去電動車4S店試駕了一下,基本都會納悶那些傳統燃油車巨頭怎麼那麼摳。

於是有車位的可能就買了,沒車位的可能選擇再看看,效果就是油車佔比不斷下跌。

至於國產電車能不能打垮那些傳統豪車,我也不知道,不過這又是另一個問題。

豪車賣得貴,並不是他真的值那麼多,而是有人需要一輛貴的車給自己撐門面,恰好他買的這輛貴車其他人也認同。

就好像公司讓你去機場接一個重要客人,你會毫不猶豫租幾輛奔馳S級,或者路虎攬勝直奔機場,而不是性價比更高的其他車。此外茅臺也是這個邏輯,重要宴請場合你拿出一瓶江小白,還跟客人說這酒最近非常火,你猜對方怎麼看你?有時候你需要表達自己的誠意,這時候就得選雙方達成共識的產品里更貴的。

也就是說,有些東西賣得貴卻有人買,恰恰是因爲它賣得貴,比如豐田那個埃爾法,國內賣一百多萬,如果像再日本一樣賣二三十萬,它的江湖地位就沒了。可是你自己搞個產品賣得非常貴,又沒人買。差別在哪呢?

在於講故事,對消費者洗腦。比如現在的95後對一款叫“皇冠”的日本車完全沒印象,對陸地巡洋艦也沒啥感覺,甚至他們對奧迪的感受竟然跟國外一樣了,覺得“BBA”放一起很搞笑,奧迪何德何能。

但是對於我們80後的人來說卻完全不一樣,主要是我們這代人是經過那個時代這些產品的洗腦的,但是年輕人成長過程中,這幾個產品的洗腦能力下降,加上皇冠和奧迪也不再是官車,民間態度也就變了。

所以我們接下來除了產品,最重要的就是趕緊補上營銷這個大空缺,不然將來會非常麻煩,看着好像在國內打垮了日本車,國際上卻絲毫不動,就跟三星似的。我查了下,去年全球銷量前三,依舊是豐田、大衆和現代。全世界範圍內賣的最好的純電SUV是model Y。

所以說國內企業想真正做大就得走海外路線,要賣到海外去,去賺老外的錢,在國內卷意義不大。

當然了,有些人想法太過極端了,希望那些油車企業儘快倒閉。

要知道,油車比電車複雜得多,上下遊涉及的產業鏈也龐大得多,外資固然賺咱們的錢,不過就業可都是咱們自己的。比如像一汽這種巨獸級公司,整個長春幾乎跟這個公司深度綁定了,如果他們出點事,後果不堪設想。

現在這種大規模降價,可能會導致大家形成通縮預期,覺得就不買,說不定還要降,這種預期非常可怕。剛剛公佈了最新的通脹數據,大水漫灌下,2月CPI漲了1%。好消息是通脹沒起來,壞消息是面臨更危險的通縮可能性。也就是大家都不花錢,外貿也不太好(美元計價跌了10%),工廠沒訂單,可能會裁員,進一步導致不敢花錢,惡性循環。

這兩天聽一個讀者說他週末去了趟商場看家電,蘇寧旁邊的國美已經倒閉了,商場里門可羅雀,他們也果斷撤了,因爲覺得隨時會降價,現在買了是冤大頭。倒也不是說全國都有問題,而是說他們那種心態很常見,蕭條是會傳染的。

我們不斷地說消費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而房地產和汽車又是消費里的兩個重頭,因爲他倆都關聯着一堆產業,所以如果蕭條得太厲害也危險。

文末再總結下吧:

1、電車大概率衝到一定程度會放緩,因爲基建和小區改造都是硬投資,需要時間,改造速度可能趕不上銷售速度,導致買了電動車沒有家充的人體驗越來越差。

2、但是電動車對汽車格局的衝擊已經形成,疊加看不到底的消費乏力,今後燃油車的日子更難過了。當然了,消費層面,老百姓不掏錢,並不只是針對燃油車企業,對於所有沒有海外市場的企業都是一場生死局,某造車新勢力好像就要撐不住了。

3、想衝擊傳統豪車,還需要時間來補足營銷方面的課,而且要走向海外,得去賺老外的錢,這對營銷的要求非常高。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