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趙偉宏觀探索;作者:趙偉團隊
報吿要點
中國會否出現疫後“大通脹”,潛在風險點或在哪些領域,對投資有何指示意義?本文梳理,供參考。
中國會否出現疫後“大通脹”?供給收縮嚴重的領域,漲價壓力需要留意
疫後海外掀起“大通脹”浪潮,主因需求端放水刺激,也受能源危機等供給衝擊的“推波助瀾”。疫後海外經濟體CPI陡升,以美國為例,CPI同比一度創40年新高、達9.1%;節奏上,商品漲價先行、服務漲價“接力”,推動通脹“高燒不退”。究其原本,海外疫後通脹起於需求端的放水刺激,也面臨能源、糧食危機等衝擊。其中,多輪大規模財政刺激下,居民收入快速修復帶動商品消費大幅反彈;以原油為代表的能源品漲價壓力等,帶動CPI能源項等大幅上行。
國內通脹形成機理與海外大為不同,部分供給收縮嚴重的領域,漲價壓力需要留意。以美國為例,能源相關和住房是CPI主要權重項、也是推升通脹主要貢獻項;中國CPI中與能源直接相關的佔比較小,豬肉、服務等,是近年來CPI波動的主要來源。疫情反覆下,部分供給收縮嚴重的領域,容易在需求修復過程中漲價;高頻數據顯示,部分流通領域已經開始釋放漲價信號,例如,快遞單票價格、酒店均價多有上漲。
若國內通脹超預期,或發生在哪些鏈條上?食品端關注豬肉,非食品端留意服務
邏輯一:豬肉等供給或存在缺口、疊加疫後線下消費回升等,或放大漲價壓力。去年11月以來,豬價快速下跌近38%、至2月中旬的15元/千克,連續兩個月跌破成本線。豬價下跌、飼料成本高位下,外購仔豬等生豬養殖利潤自12月中旬以來持續為負、一度下探至虧損440元/頭以上。此前,2021年中至2022年中,已經歷一輪長達13個月的虧損,時隔半年養殖利潤的再度轉負,或使得本輪生豬補欄節奏被明顯“壓窄”;同時,年底年初生豬屠宰的大規模放量,也加大了供給端衝擊。疫後消費場景修復、帶動消費量回升,或放大漲價壓力。
邏輯二:服務業供給修復難一蹴而就、加大結構性漲價風險。疫情期間,服務業供給普遍出現明顯收縮、尤以住宿餐飲為代表。其中,全國住宿業設施總數,自2019年的60.8萬家鋭減至2021年的36.1萬家;部分大中型連鎖企業也大幅削減門店,例如,2022年中海底撈線下門店僅為疫前6成左右。服務業供給等縮減下,相關從業人員明顯減少、外出務工勞動力人數遠低於趨勢水平;部分省市服務業勞動力短缺現象更明顯,北京、上海等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就業人數自2019年以來持續下降、降幅達5%以上。此外,原先積累的成本壓力向中下游傳導等,也可能推升服務價格。
透過通脹,如何把握市場機遇與風險?股市關注中下游機會,債市或存超調風險
供給緊平衡下,需求加快釋放或推動通脹超預期,全年CPI或呈“耐克型”、高點或破3%。伴隨防疫優化,場景約束逐漸“鬆綁”,居民線下活明顯增多。往後來看,居民收入邊際改善帶動消費回升、線下商務活動修復等,或進一步對服務業修復形成支撐。需求修復下,階段性供需缺口或放大漲價壓力,中性情景下,考慮到生豬供給或階段性承壓、服務業供給修復難一蹴而就等,CPI呈“耐克型”、中樞抬升至2.3%,高點或在年底、3%左右,不排除破4%的可能。
通脹升温下,股市關注中下游消費服務等鏈條機會,債市或存超調風險。經濟迴歸“新穩態”過程中,資金風險偏好抬升、大環境利好,疊加中下游消費服務鏈條“量價齊升”等、關注相關投資機會,同時也需警惕部分成長板塊的估值壓制;債市方面,貨幣政策調控更加註重穩定市場預期下,通脹升温、階段性超調等,或成為債市調整的又一推手。
風險提示:豬價大幅反彈,疫情反覆。
(一)海外疫後“大通脹”主因需求刺激、供給衝擊共振
疫後海外掀起“大通脹”浪潮,美國等國CPI通脹率刷新近40年新高。2020年以來,海外經濟體CPI通脹陡升、屢創新高,通脹上行幅度、速度都明顯高於以往。以美國為例,CPI同比讀數一度達9.1%,並在8.5%以上的歷史高位停留超過半年之久;歐元區CPI同比甚至一度飆升至10.6%、創歷史新高。除發達經濟體外,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如俄羅斯CPI通脹率“V”型反轉、大幅反彈至至近年高點。
商品漲價先行、服務漲價“接力”,推動通脹“高燒不退”。以美國為例,疫後商品消費率先修復,帶動CPI商品(不含食品和能源)自2020年中觸底回升、由-1.1%一度上升至12.4%。約8個月後、2021年初,服務價格開始明顯修復、CPI服務分項同比增速重回上行通道,自1.1%左右的低位不斷攀升、創新高。2022年以來,商品漲價雖已見頂,但在住房、運輸等服務漲價的支撐下,CPI通脹率依然保持較高粘性。
海外通脹主因需求刺激,能源危機等供給衝擊也在“推波助瀾”。以美國為例,多輪財政刺激法案,大幅降息、量寬擴表等提供大量流動性支持,帶動美國M2同比增速一度上破26%、創歷史新高;對企業和居民部門實施大規模援助下,居民消費迅速反彈回升。除需求刺激外,疫後還面臨着以原油為代表的能源品漲價壓力,及氣候異常導致的糧價飆漲,帶動CPI相關分項大幅上行,例如,CPI能源同比一度創近40年新高至41.6%(詳情參見《50年大輪迴?通脹的變與不變》)。
(二)國內通脹機理與海外不同,供給收縮嚴重領域漲價壓力需留意
與海外通脹形成機理不同的是,近年國內物價走勢更多受供給端影響。以美國為例,能源相關和住房是CPI主要權重項、也是推動美國疫後CPI大幅攀升的主要貢獻項。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CPI中與能源直接相關的項目佔比相對較小,食品煙酒最高、尤其是細分項中的豬肉,是CPI波動的主要來源。回溯近20年來物價走勢,傳統週期下,CPI上行階段均有較好的需求支撐;近年來更多受供給端影響,非洲豬瘟、供給側改革等即為典型(詳情參見《通脹,潛在的風險點?》)。
物價易受供給端擾動下,供給收縮嚴重領域的漲價風險需關注。相較於海外大規模需求刺激,國內政策力度相對剋制,但通脹也可能存在較大壓力。原材料成本漲價、疊加疫情反覆等,使得企業經營狀況持續低迷、9成以上行業的虧損企業佔比超過疫前,部分行業虧損企業佔比抬升甚至超過12個百分點。持續的虧損下,部分企業不堪重負、甚至退出市場,相關行業勞動力也明顯減少,例如,2021年城鎮非私營單位中批發零售、交運倉儲的就業人員較2019年分別下降4%和2%。
部分供給端受衝擊的領域,已開始釋放漲價信號。疫情反覆等影響下,部分中小企業推出、相關從業人員減少,疊加部分交通物流受限等,使得相關流通領域的價格已有明顯上漲。例如,2022年底快遞業務單價自9.2元上漲至9.6元以上,中通快遞單票收入也明顯上台階;除快遞外,與出行相關的酒店價格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加速上漲,2月北京、上海tHPI酒店均價漲幅分別達8%和10%。
(一)邏輯一:豬肉等食品供給或存在階段性短缺的可能
去年11月以來,豬價持續下跌、已連續兩個月跌破行業成本線,與年底年初生豬屠宰超季節性放量等有關。22省市生豬均價,自2022年11月初的16.3元/千克持續下行至2月中旬的14.8元/千克、低於行業成本線的17元/千克左右。豬價下行主因年底年初生豬供給增多,2022年12月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達3090萬頭、較近3年均值多增近45%,大體重豬佔比也相對較高、出欄均重較去年同期多增3.8公斤/頭。
伴隨豬價持續下跌,生豬養殖利潤再度轉負,使得本輪補欄節奏相對“侷促”,疊加年底年初淘汰母豬增多等,或加大生豬階段性供給短缺的可能。豬價持續下跌、疊加飼料成本高位下,帶動外購仔豬等生豬養殖利潤自12月中旬以來持續為負、一度下探至虧損440元/頭以上。此前,2021年中至2022年中,已經歷一輪長達13個月的虧損,時隔半年養殖利潤的再度轉負,或使得本輪生豬補欄節奏被明顯“壓窄”,加大生豬供給端壓力、2022年底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下探至-1.1%(詳情參見《通脹,潛在的風險點?》)。
疫後線下消費場景修復等帶動豬肉消費量回升,或放大漲價壓力。疫情反覆等約束線下消費場景,社零中的餐飲收入分項修復一波三折、大多處於同比負增區間,遠低於疫前和社零整體水平。線下餐飲消費低迷下,豬肉的消費量也明顯減少,從2019年的4487萬噸一度降至歷史低點、2020年的4152萬噸。伴隨疫後消費活動迴歸常態,豬肉等消費量也或有所回升、階段性加大供需壓力,拉昇漲價彈性。
(二)邏輯二:服務業供給修復難一蹴而就,加大漲價風險
疫情期間,服務業供給普遍出現明顯收縮、尤以住宿餐飲為代表。餐飲、批發零售等服務業以中小企業和個體為主、對現金流依賴度較高,受疫情反覆等干擾使得經營更加困難、甚至退出市場。全國住宿業設施總數,自2019年的60.8萬家鋭減至2021年的36.1萬家、降幅超過4成;部分大中型連鎖餐飲企業也大幅削減門店數量,例如,2022年中的海底撈線下門店僅為疫前的6成左右(詳情參見《通脹的“序章”》)。
部分服務設施、人員的供給缺口彌補或難一蹴而就,或加大結構性漲價壓力。疫情反覆、餐飲酒店等縮減下,相關從業人員明顯減少;從外出務工的勞動力看,疫後雖有修復、但尚未回到疫前水平,近4個季度穩定在1.78億人左右、遠低於趨勢水平進一步加劇逆城市化。服務業勞動力短缺的現象也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例如,北京、上海等省市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的就業人數自2019年以來持續下降、降幅達5%以上;高頻數據顯示,廣東等地春節後人口迴流情況也明顯弱於2019年。
此外,持續積累的成本壓力,也可能推升服務業價格。煤炭等漲價推升電力成本等,部分省市已紛紛上調工商業電價的上浮比例;電價上漲通過影響產品的量、價,進而傳導至終端消費品,也可能推升相關服務成本。從上市餐飲公司的成本構成中可以找到線索,例如,2021年同慶樓餐飲服務成本佔營業收入的比重較2019年抬升30個百分點,其中,直接人工和燃料耗用金額較2019年均翻了兩倍不止、遠高於總成本漲幅的82%。
(一)供給緊平衡下,需求加快釋放或推動通脹階段性超預期
伴隨防疫優化,線下消費活動修復正在加速進行中。防疫優化下,線下消費受場景約束的情況明顯緩解,從出行角度上看,國內、國際航班執行數量持續回升,由去年底的日均0.5萬架次和119架次抬升至2月初的1.2萬架次和203架次;就線下消費來説,春節假期城市連鎖餐飲流水恢復強度達126%、旅遊消費恢復強度達118%(詳情參見(《春節假期消費圖鑑》、《疫後消費修復的三大誤區》)。
場景約束減弱、居民收入改善等,或支撐消費動能加速釋放。年初以來的消費修復,或主要來自於防疫優化下的線下活動增多等。往後來看消費需求釋放或仍有支撐:一是,伴隨經濟企穩等帶動居民收入改善,或進一步支撐居民消費回升;二是,節後線下商務活動等的修復,或進一步對服務業修復形成支撐,以企業差旅為例,2021年上市企業平均差旅費用僅504萬元、遠低於疫前的680萬元以上。
供給緊平衡下,需求加快釋放或推動通脹超預期,全年CPI或呈“耐克型”、高點或破3%。考慮到生豬供給或階段性承壓、服務業供給修復難一蹴而就等,部分時段或存在較大的漲價壓力;若疫情防控更加精準後消費動能加速釋放,或放大漲價壓力。中性情景下,2023年CPI呈“耐克型”、中樞抬升至2.3%左右,高點或在年底、3%左右;悲觀情景下,服務業等漲價超預期或推動CPI年底破4%。
(二)股市關注中下游消費服務鏈條機會、債市或存超調風險
股市方面,“量價齊升”下,關注中下游消費服務等鏈條的投資機會,警惕部分成長板塊的估值壓制。經濟迴歸“新穩態”過程中,資金風險偏好抬升,大環境更加利好股票。受益於成本端壓力緩解、及需求端邊際改善等,中下游行業、尤其是消費服務鏈條,在盈利驅動下或存在結構性機會;同時,通脹升温或引發貨幣收緊擔憂、對成長板塊或有一定壓制(詳情參見《製造業景氣跟蹤:來自信貸的視角》)。
通脹升温、階段性超調等,或對貨幣政策產生一定掣肘。近年CPI通脹波動率雖整體下降,但豬肉、服務等分項漲價或引發通脹預期升温。貨幣政策調控更加註重穩定市場預期下,在實際操作中多會加強引導。當下政策對通脹的關注度較高,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多次強調“警惕通脹反彈壓力”,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定調要“突出做好穩物價工作”等。
債市調整可能比市場預期要早,或存在階段性超調風險。政策底夯實,經濟最差的階段或已過去、修復趨勢或在3月前後更加明朗,流動性環境也隨之逐步收斂,債市或面臨來自基本面的多重壓力。若通脹升温、階段性超預期等,或成為債市調整的又一推手(詳情參見《2023年,新時代“朱格拉週期”元年》)。
經過研究,我們發現:
1.後海外掀起“大通脹”浪潮,主因需求端放水刺激,也受能源危機等供給衝擊的“推波助瀾”;國內通脹形成機理與海外大為不同,部分供給收縮嚴重的領域漲價壓力需要留意。
2.若國內通脹超預期可能會發生在兩個鏈條上:一是豬肉等供給或階段性短缺、疊加疫後線下消費回升等或放大漲價壓力;二是服務業供給修復難一蹴而就、加大結構性漲價風險。
3. 供給緊平衡下,需求加快釋放或推動通脹超預期,全年CPI或呈“耐克型”、高點或破3%;通脹升温下,股市關注下游消費服務等鏈條機會、債市或存超調風險。
風險提示:
1、豬價大幅反彈。
2、疫情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