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夜讀 | “互聯網之父”暢談網絡願景

uSMART盈立智投 02-17 20:33

週五,英國計算機科學家、有着“互聯網之父”之稱的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和Inrupt首席執行官約翰·布魯斯(John Bruce)給出了他們對未來網絡的願景。他們倡導互聯網向個人賦權,打破巨頭壟斷,以便“個人有機會能更多地掌控自己在網絡上的角色”。伯納斯-李還預計,也許在未來人人都會有自己的像ChatGPT一樣的AI助手。此外,他們不贊成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下一代互聯網。

1989年,伯納斯-李成功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Web服務器和第一個Web客戶機,後正式命名爲World Wide Web,即我們熟悉的萬維網(www)。伯納斯-李也被人稱爲“萬維網之父”、“互聯網之父”。

伯納斯-李表示:“在1989年網絡時,如果你足夠熟悉電腦,你可以給自己買一臺電腦。通過網絡服務器和互聯網,你便可以有一個網站。網絡的精神給個人帶來了難以置信的力量。”

但在他看來,自那以後,隨着權力集中在大型互聯網公司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他稱:“現在,每個人都聚集在Facebook,所以他們沒有網站。他們都使用馬克·扎克伯格的網站。當人們在Facebook上搜索你時,你實際上無法控制他們看到的內容……馬克·扎克伯格的算法控制着他們搜索的內容、以及向他們提供的信息。這非常讓人泄氣。這對Facebook非常有用,因爲他們有很多關於人們的數據,他們用這些數據來定向投放廣告……但用戶失去的是個人選擇的權力。”

推崇互聯網賦予個人數據權力

目前,互聯網公司默認收集用戶數據,作爲使用其服務的一種“交換”。但伯納斯-李和布魯斯合作創辦的公司Inrupt正在另闢蹊徑。即一種能允許用戶自己控制他們的數據及其使用方式的產品,其目的是讓用戶在互聯網上使用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時只需一次登錄。

用戶的個人數據將存儲在一個名爲“pods”的數據艙中,相當於個人數據在線存儲容器。個人可以授權網站或服務器訪問他們的pods,而不是網站通過默認的方式獲取個人數據。該系統建立在一個名爲Solid的互聯網開放協議上。

布魯斯在節目中指出,這相當於個人賦權,以便“個人有機會能更多地掌控自己在網絡上的角色”。

其實,Inrupt公司的想法和Web3的概念類似,即一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版本,並融合區塊鏈技術。如此一來就互聯網就不會被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等少數幾家大型公司所主宰。但伯納斯-李表示,區塊鏈技術還不夠快,也不能提供足夠的隱私。

這樣的想法需要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支持。但布魯斯表示,科技公司正在“無休止地努力”獲取更多用戶數據,以便他們可以針對這些用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不過,他認爲,這種努力給公司帶來的回報正在遞減。

用戶還需要改變他們的行爲,並且需要有以這種方式控制數據的願望。伯納斯-李承認,這種變化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而是“一點一點地”發生。

未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ChatGPT式助手

布魯斯和伯納斯-李還談到了由OpenAI開發的新型人工智能產品ChatGPT。ChatGPT是一款由AI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可以回答用戶的問題,根據用戶的要求與之互動。OpenAI公司由互聯網巨頭微軟支持。

伯納斯-李表示,當用戶擁有自己的數據艙(pod)時,他們就可以運行自己的人工智能,就類似於用戶的“個人版亞馬遜Alexa或蘋果Siri”。

依照伯納斯-李的展望,在未來,用戶將在他們的pod中存儲各種各樣的數據——從健身信息到網上購物習慣。而AI助手可以使用所有這些數據來學習,並能夠幫助用戶,他預計,在未來可能人人都會有自己的像ChatGPT一樣的AI助手。

Web3還是web3.0 ?

伯納斯-李和布魯斯在Inrupt所做的工作都是互聯網未來的一部分。有人將其稱爲Web3,支持者稱這將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版本,不會被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等少數幾家強大的公司所主宰。

許多Web3的擁護者認爲它將建立在某種區塊鏈技術之上。但伯納斯-李熱衷於稱下一代互聯網爲Web 3.0——即伯納斯·李提出 Web3.0 的初衷是便於用戶將個人數據從大型科技公司的控制中脫離出來,而不贊成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下一代互聯網。

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Parity Technologies創始人加文·伍德(Gavin Wood)創造了“Web 3”這個術語。Web3被用來描述互聯網潛在的下一階段,一個運行在“區塊鏈”技術之上的“去中心化”的互聯網。

Web3的支持者認爲,區塊鏈可以用來支撐互聯網的未來。但伯納斯-李表示,這項技術還不夠快,也不能提供足夠的隱私。他還表示,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只是投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