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遠川科技評論
作者:董指導
在經典金融電影《Margin Call》中,有一句關於金融行業的至理名言:要想謀生,就得“Be first、be smarter or cheat”,也就是領先、聰明、欺騙。
Cheat欺騙的案例太多了,旁氏、安然事件等等,不合法也不持續,就撇開不提。而First領先、Smart聰明,則可以從速度、深度等方面,建立信息優勢、認知優勢,從而獲得財富。因此,也是行業無數從業者孜孜追求的。
更領先、更聰明,貫穿着金融發展歷史,直到如今的信息爆炸時代,依然如此。這是一個令人着迷、卻又值得追求的話題。這背後是智慧的較量、人性的博弈、也是工具的比拼。尤其科技,在其中穿針引線、前驅後推,領先的科技工具,就像點金棒一樣。
最近連續刷屏的AI應用ChatGPT,更是被比爾蓋茨盛讚其影響“不亞於互聯網誕生”。谷歌、蘋果、百度、騰訊、阿裏等巨頭,也都相繼公佈產品規劃或技術儲備。
毫無疑問,AI科技對社會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而不少讀者也表達了“賺錢痛點”:新技術會影響金融行業,爲投資帶來什麼改變嗎?工具的進化,是否會改變金融行業謀生的套路?痛點的問題,都值得琢磨一番。
在First方面,典型代表有羅斯柴爾德家族。
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軍隊在滑鐵盧遭遇慘敗,這條影響世界格局的消息,無疑價值萬金。300多公裏之外的倫敦皇家交易所裏,擁擠的投資者也在焦急等待,因爲滑鐵盧的戰績將極大影響英國國債的價格。羅斯柴爾德家族也深知這場戰爭的重要,而且也提前做好了預備。
一名在戰場外圍觀察的年輕人,在確認了英軍已經勝利後,就連忙騎上快馬,一路狂奔到了奧斯坦德港口,把消息傳給了在那裏整裝待發的、隸屬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船隻。船隻駛離時,官方的信使纔剛剛從滑鐵盧啓程。
一天後,羅斯柴爾德就獲得了這個消息,倫敦的大臣們則在21日晚上11點才得知了戰況,比羅斯柴爾德足足晚了幾十個小時。
而早早獲得戰況的羅斯柴爾德,也來了一段“欲揚先抑”的“cheat表演”,在交易所內用痛苦的表情和拋售國債券的動作,讓投資者誤以爲英國戰敗了,引發了恐慌拋售潮。國債價格暴跌的同時,羅斯柴爾德卻又悄悄地將拋售的國債券盡收囊中。
到了22日,英國勝利的消息迅速傳遍全國,回過神的人們信心大增,國債價格也大幅反彈,羅斯柴爾德賺得盆滿鉢滿。當然,羅斯柴爾德先賣後買的“表演”,引起不少斥責。但撇開這一幕來看,羅斯柴爾德家族建立的“人肉情報網”,無論理念還是傳遞工具,都確實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而在First領域孜孜追求的並不只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整個金融行業都朝着這個目標奔跑。1837年,電報問世;1876年,電話誕生。金融行業都是新發明的率先使用者。
美國紐約通過瘋狂修建電報網絡、紐交所也早早安裝了電話系統,幾百公裏之外的船運價格、大豆信息,都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就獲取,紐約的投資人充分享受着First的便利,而紐約也逐步奠定了金融中心的地位。
1980s年代開啓的計算機和互聯網大潮,更是將“快”變得更快。1991年1月17日凌晨2時,美國向巴格達發射了第一批“戰斧”導彈,並準確擊中各個戰略目標。同樣是戰爭,而此時的戰報信息,即使傳遞到幾萬公裏之外,也只需要幾秒鐘。
2009年,一條從芝加哥到新澤西的光纖通道鋪設完成,耗資3億美元,僅僅爲了讓兩地的信號傳輸從16毫秒縮短到13毫秒。而這條光纖的月租費高達30萬美元,卻依然被200家高頻交易機構瘋搶。因爲,3毫秒的First,得到的是更多的財富。如今比拼速度甚至到了微秒。
消息獲取的First,有根內幕消息的紅線成爲終點線;而交易速度的First,則越來越內卷,競爭慘烈。於是,越來越多的目光瞄向了Smart。
在金融市場,買賣雙方互道SB的事情頻繁發生,對同一個信息做出不同判斷,差別就在於誰更Smart,認知更深刻、更貼近客觀未來。
而Smart的案例裏,一定少不了電影《大空頭》的原型,那一小羣提前預判了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並通過做空獲利的投資人。
2007年之前,美國房地產價格異常堅挺、永遠漲的理念深入人心,就連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聲稱,從未遇到過全國性的下跌。但還是有人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投資人Paulson的團隊,做了大量基礎的研究,最終匯制了一張圖表:美國房價指數。
他們發現,剔除通脹後的房價,走勢很有規律、很穩健:從1975年到2000年,年均漲幅只有1.4%左右。
但2001年起,漲幅大幅提升,到了7%,這就導致現在房價和歷史趨勢線出現了大幅偏離。而如果房價重新回到趨勢線上,那麼調整幅度最大可以達到40%。
這幾根簡單的線條,不懂的人認爲一文不值;懂的人則知道價值萬金。而“房價偏離歷史趨勢”的跡象,在暢銷書《非理性繁榮》中也給予了說明和警示,但大部分人在資產上升中選擇忽視,甚至大部分人並沒有讀到這些。
那些更Smart的一小羣人,有的認真分析了詳盡的抵押貸款數據;有的則直接去樓市調研,甚至親臨夜店,發現連一個脫衣舞娘都花5%首付,買了五套房子。
這些歷史趨勢擬合、現有數據分析、田野調研等等,都指向了一個觀點:樓市存在誇張的泡沫。而相信這個觀點的投資人們,忍受着同行異樣的眼光、以及等趨勢改變的忍耐,最終,獲得了一大筆財富。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巴菲特在2000年科技泡沫中因爲堅守不碰納斯達克,被輿論一頓嘲諷不懂科技公司,卻躲過了大跌;而2016年巴菲特投資蘋果公司時,又被輿論嘲諷不懂科技,選了一個失去創新力的公司,結果蘋果開啓了上漲六七倍之旅。巴菲特的例子證明,只要腦子夠好,什麼時候買科技股都不晚。
要夠Smart,除了天賦之外,也有科學性,比如路徑可以分爲:獲取充足的信息原材料、進行去僞去粗等分析、理解關鍵節點、做出正確又高效的決策、找到合理的實施方案等等。
但這並不容易實現,尤其普通人,往往倒在“原材料”這個起點。
在1980年代,電子化尚未普及時,投資者獲取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就不容易,需要付費訂閱;而且各類目數據紛雜其中,整理就是個體力活。專業投資人的辦公桌上也是電話,和一摞摞白紙,寫上代碼、數據、邏輯、交易計劃等等。而即使在1990年代,我國依然有一批手動繪製K線的投資者。
隨後證券數據電子化,K線是不用手動畫了,但獲取財報,依然是門檻。而且,投資品種大幅涌現,幾百種商品期貨、單一市場就有五六千家的上市公司、近萬隻債券、以及每秒都有成百上千涌現的全球資訊,專業投資人也難以招架。
如何讓Smart普惠?既有羣衆需求,也有商業價值。因而,在美國誕生了彭博終端;在中國有了軟件Wind等。
在終端或軟件裏,可以及時接收到全球金融資訊;更重要的是,這些軟件將財報等浩瀚數據,進行電子化、結構化處理,各種類目詳盡清晰,同比、環比等數據趨勢也可以輕鬆生成,不同公司之間的對比,也只需要鼠標點一點就可以實現。更有股東、盈利預測、交易數據等等維度的信息,讓用戶輕鬆知道些什麼。
這些工具的誕生,不僅降低了整理原始材料的繁重精力消耗,也提供了更廣闊更多維的視野。但就像自行車普及、出行速度整體提高時,有人就又開上了汽車。在Smart的比拼上,遠遠沒有結束。
當AlphaGo先後戰勝了人類圍棋天花板的李世石、柯潔等人之後,人們便越來越糾結一個問題:人類創造的AI,是不是會比人類更聰明Smart?
先不說AI是否更聰明,但肉眼可見的是,無論實業,還是投資人,面臨的信息環境正越來越複雜。
投資品種大幅增加,跨市場聯動越來越明顯,各種產業新技術、新趨勢鋪面而來,突發事件層出不窮卻需要快速分析影響,調研紀要、網絡信息、甚至UP主的視頻,都可能蘊藏着機遇和風險。24小時不停的信息和6小時睡眠的人類之間,矛盾越來越深。
而更重要的是,無論做投資決策、還是商業判斷,擺在面前的,不只有結構化的財務數據,還有大量非結構化的信息。零碎的數據、文本信息,都必須形成知識,才能輔助決策。而此時,不只是人,就連傳統金融工具,也難以招架。
這種情況下,AI可以不吃不喝、24小時連軸轉,擁有超強算力、以及不斷提升的神經網絡,顯然更能勝任:可以從基礎數據、深度圖譜關係、業務場景應用、智能助手等四個層次輔助價值判斷。
而早在2011年,美國一位分析師Jack Kokko,就開始了金融AI的探索。
Jack曾在摩根士丹利當分析師,後來辭職創業創辦了一家材料公司。在企業經營中,Jack發現,要找一些非股價之類的信息,還真不容易:魚龍混雜、破碎零散。於是,Jack創建了AlphaSense,用AI技術來實現知識的快速構建。這個工程也可以粗糙地分爲“四個環節”:
首先,AlphaSense自建了一個龐大的數據庫,原材料充足:包括研究監管文件、研究報告、報紙期刊、媒體資源、新聞事件、電話會議紀要等等。
隨後,通過AI對信息進行分析、重點標註,從而提煉出最核心的信息,以圖表、文字、圖片等方式呈現。與此同時,用戶可以對相關信息進行各種組合,得到自己想要的方案。
考慮到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對時效要求高、專業術語也很多,於是,AlphaSense投入人力、財力,搭建了專業的金融語言分析模型,並針對投資場景,開發了特定工具來快速挖掘隱藏在文本中的信號。
這套系統,不僅可以分析市場情緒,也通過NLP自然語言等技術,可以實現信息重要性排序、多主題聚類比較分析等功能。
一個更重要的角度是,信息搜尋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金融工具,具備一定的專業性,用戶需要對界面、對分類有一定了解,或者花時間來了解。然而,AlphaSense讓搜索,從你要知道的,變成了,你想知道什麼?只需要在搜索框中,以更自然、開放的提問方式,就可以快速獲得答案,使用門檻也大幅降低。
AlphaSense在2022年獲得了高盛旗下投資公司和維京全球投資公司的D輪投資,2.25億美元對應着17億美元的估值。而AlphaSense的客戶數量、類型都不斷豐富,覆蓋了標普100公司中的85%、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的75%、知名諮詢公司的80%、大型醫藥公司的前20家,就連科技公司谷歌、微軟也都在使用公司產品。
AlphaSense通過“語義搜索引擎+交互協作的知識管理系統”,把金融工具變得更像知識管家。而在國內也涌現了文因互聯、數庫、知未智能等科技公司,知未也在用AlphaSense產品邏輯+ChatGPT技術路線進行探索。
AI,將First、Smart普惠,又往前推了一步。
金融科技領域,有一個觀點,認爲行業正經歷從“農業形態”、“礦業形態”向“工業形態”演進的過程。
“農業形態”,是依靠人力從公開渠道裏找到數據,就像在田裏種地一樣,受限於人力和方式,很難大規模發展;“礦業形態”,通過技術、工具,將現有的結構化數據,例如財務數據,從財務報表等固定場所“開採”出來,再通過整理編排,形成更有價值的內容。
而“工業形態”,則要求能夠將各種對決策有關的信息,進行標準化處理,形成足夠細的知識“零件”,繼而進行規模化、多樣化的生產組合。
正如福特的“流水線”加速了汽車的普及和汽車工業的發展,普遍提高了所有人的通行速度;而信息工具“工業化”也會加速Smart的普及。ChatGPT,把AI從“分析型”,提升到了“生成型”,更是加速着科技浪潮。
科技發展,推動First、Smart普惠,那麼,會讓投資賺錢更容易嗎?
可以看到,工業化提升了人類普遍的生活水平,但也並沒有讓全球同享一份幸福,命運悲喜依然並不能完全相通。而金融工具的工業化、AI化,就像掃盲工作提升平均知識素養一樣,普遍提升人們的知識獲取便捷性,但也許依然並不能讓全球共享財富增值的快樂。
但毫無疑問的是,工業化帶來了整體效率提升;而金融工具的工業化、AI化,則把人們從類似信息搜尋、整理等簡單重複“腦力體力勞動”的苦海中脫離出來,擴展人們的智力、更專注有創造力的工作。
不只限於金融,也包括商業,甚至全社會,都迎來一場信息領域基礎設施的變革,一次精準信息獲取效率的躍升。這也就是科技的意義:讓各個領域更高效、讓社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