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神共奮
來源:思想鋼印
霍華德•馬克思的持倉
去年全球的投資大師業績都不好,唯一獲得正收益的只有霍華德•馬克思的18.36%。
截止三季度末,霍華德•馬克思的前十大持倉中有多支石油股和公用事業股,幾乎沒有科技股,這正是他去年獲利好業績的原因。
霍華德•馬克思有兩本經典的書《投資最重要的事》和《週期》,看過的投資者應該有印象,除了“以公司價值而非股價爲依據進行長期投資”這個價值派投資大師的共同點之外,霍華德•馬克思更強調下面的三點:
1、強調風險和安全邊際:相比巴菲特強調的尋找“長坡厚雪”的好公司,霍華德•馬克思更強調選擇“低風險高收益”的有安全邊際的好公司,即好價格比好公司更重要
2、週期視角:萬物皆週期,儘量避開處於週期頂點的熱點行業,儘量選擇處於週期底谷的行業
3、投資者的侷限性:每一個投資者都有認識的侷限性,投資結果受運氣和風格影響非常大
我猜,第二點是他今年迴避科技股的原因,第一點是他買石油股的原因。
但很多時間,原則是模糊的,比如何時賣出的問題,如果石油股是2021年逐步買入的,那他之前賣出了什麼呢?明年他是否還會保持這些石油股的倉位呢?這些具體問題的處理比什麼“時間的朋友”這種抽象的原則難多了。
霍華德•馬克思每年都會寫備忘錄與投資者溝通,去年年初他的首份備忘錄名爲《賣出》(selling out),在這篇文章中,他以與兒子安德魯•馬克思的對話的形式,討論了“何時賣出賺錢的資產”這個投資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解讀這篇文章,我打亂了原文的次序,有一些是價值投資公認的觀點,比如要耐心持有那些具有長期複利的優秀公司,不要受走勢和新聞事件的影響,這是大的原則,我會在第二節先簡單介紹完;
但文章也探討了很多實際投資中的具體賣出原則,涉及投資目標、資金性質,甚至更深刻的投資哲學,我會放在後一部分,結合他的《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進行重點分析。
二
兩種錯誤的賣出理由
這篇文章有一段半虛構半真實的與兒子的對話,前半部分是這樣的:
你有什麼想法可能會產生一個更高的回報?
如果轉換到新的投資,你會錯過什麼?
如果你持續持有資產而不作調整,你會放棄什麼?
如果拿現金,比持有先前資產更好的可能性有多大?
簡單說,任何時候,你都在做選擇,要麼在持有的A公司與未持有的B公司之間比較,要麼與現金(國債)之間進行比較。
而你選擇的哪一個作爲比較對象,同樣影響了你的賣出決策。
霍華德•馬克思的選擇是,永遠在A公司與B公司之間進行比較,不會持有現金。他在文章中闡述了橡樹投資投資理念的六項原則其中之一:
我們不相信正確把握市場時機所需的預測能力,所以只要可以購買價格有吸引力的資產,我們就會保持投資組合的高倉位。對市場環境的擔憂可能會導致我們傾向於更具防禦性的投資,採取更謹慎的行動,但我們不會去增持現金。
相反,巴菲特長時間大量持有現金(國債),特別是在牛市,這是與霍華德•馬克思明顯不同之處。
這個區別背後的價值判斷是,霍華德•馬克思認爲大部分資產的價值大部分時候都高於現金,而巴菲特則沒有這麼樂觀,於是迴避了這個判斷。
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異,我是這麼看的:
從美國百年商業史看,大部分公司都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只有少數公司被高價收購或者成長爲大公司,所以長期而言,大部分公司跑不贏國債;但就股市整體而言,長期是穩定跑贏國債的,其中的原因正是少數“超級公司”貢獻了絕大部分漲幅。
所以,只要這個公司長期跑贏國債,它們就大概率屬於“超級公司”,巴菲特選擇尋找這少數幾家公司並集中持有,所以他比較的對象是國債;
而包括橡樹資本在內的大部分資產管理公司,都是利用組合投資跑贏國債,只要不斷更換階段性更強的公司,迴避走向衰退的公司,所以賣出時比較的對象是其他公司。
後者自然需要更高的賣出頻率。
那麼,爲什麼巴菲特選擇了和其他投資大師不同的道路呢?
六
好公司,還是好價格?
粗看價值投資大師的觀點,你會覺得大同小異,比如買得便宜,巴菲特和霍華德•馬克思都很關注,但仔細看這篇文章和《投資最重要的事》,你會發現霍華德•馬克思比巴菲特更關注價格因素。
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在我看來,這纔是投資的真諦——最可靠的賺錢方法。(《投資最重要的事》)
你買的是什麼並不重要,你付出的成本纔是關鍵,買入成本是一項投資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2021年的投資備忘錄)
巴菲特的文章,至少一半以上的篇幅都在講“如何去尋找優秀的企業”,但霍華德•馬克思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中,相關的內容非常少,大部分篇幅都在分析風險、分析價值與價格的關係,分析週期與逆向投資。
當然,有人認爲《投資最重要的事》的側重點就是投資理念而非公司分析,那麼講產業發展的《週期》一書,作者同樣更關注外部因素而非公司質地。
結論不言自明,相對(注意這兩個字)而言,巴菲特更關注好公司,霍華德•馬克思更關注“好價格”。
這個小小的區別會引發一系列的變化:
如果你的投資收益更多來源於“好公司”,因爲好公司是極少的,你不能輕易賣出,那麼你必須要拉長持有時間,就必須要提高賣出估值的容忍度,這就是安德魯•馬克思的看法。
但如果你的投資收益更多關注“好價格”,由於股市的震盪幅度很大,“好價格”出現的機會要高得多,你就需要隨時準備資金捕捉機會,經常做逆向投資,那你的很多持倉都會變短,必須要降低賣出估值的容忍度。
“好公司”與“好價格”的不同,更來自於對週期的關注。
好價格往往是週期“賜予”的,霍華德•馬克思對週期非常敏感,週期不以企業的主觀意志爲轉移,當你持有的長期優秀的企業,經歷着一個較長的下降週期時,你是否還繼續堅持長期持有呢?
很明顯,巴菲特和他的兒子的答案都是“是”,但霍華德則沒那麼肯定。
週期低谷可以給一個好的買入價,這一點巴菲特同樣在意,但巴菲特的收益是跨週期的,他的很多持倉都是弱週期的消費股,導致他的持有也是跨週期的,來自“好公司”而非“好價格”。
造成的差異的原因,除了價值觀,還有很多,比如文章中說了一個原因:
賣出的決定並不總是在投資經理的控制範圍內,客戶可以從賬戶和基金中提取資金……。在這種情況下,基金經理可以基於對未來回報的預期而“選擇出售什麼”,但“決定不出售”不在經理的選擇範圍內。
而巴菲特的資金來源於穩定的保險浮存金,可以使他避免“被賣出”。
七
收益來源之處,即爲立場
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的第19章“增值的意義”中,霍華德•馬克思闡述了橡樹投資的“業績願景”,即實現超額收益的方法:
在市場表現良好時與市場表現一致,在市場表現不好時超越市場表現。
仔細分析一下這個“願景”,價值投資者在熊市跑贏指數是基本要求,熊市重質,好公司的作用正是此時顯示出來 。
但是,在牛市跑平指數,這個要求對於不控制風險的新股民來說,容易實現,對投資大師反而很難。
牛市重勢,大部分股票都超過了內在價值卻還在上漲,你需要捏得鼻子繼續持有。
同時爲了警惕突然暴跌的風險,實現“市場表現不好時超越市場表現”的要求,你需要不斷更換將在熊市表現可能更好的品種——就像霍華德•馬克思在去年持有石油股和公用事業股一樣。
所以,如果你相信,市場的波動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益,甚至不亞於公司增長的收益,A股的波動比美股更明顯,那麼霍華德•馬克思的賣出方法很可能比巴菲特更適合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