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生物醫藥股全線拉昇。截止午間收盤,海創藥業20%漲停,首藥控股漲超11%,盤中再創上市以來新高,信立泰、亞虹醫藥、康龍化成、百利天恆、前沿生物等股拉昇上漲。
ETF方面,截止午間收盤,港股創新藥ETF、生物科技ETF港股、港股生物科技ETF均漲從3%,恆生醫療ETF、恆生醫藥ETF、港股通醫藥ETF等均漲超2%。
消息上,昨日,2023年全國藥品註冊管理和藥品上市後監管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強調,持續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加快臨牀急需新藥、罕見病用藥、兒童用藥等上市速度,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海創醫藥1日公吿,近日,公司收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FDA”)簽發的《臨牀研究繼續進行通知書》(StudyMayProceedNotification),公司自主研發的PROTAC藥物HP518用於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臨牀試驗申請正式獲得FDA批准。
首藥控股近日公吿,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關於其選擇性RET抑制劑SY-5007溝通交流申請附條件批准上市資格的反饋意見,基於SY-5007現階段I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CDE同意SY-5007未來採用II期單臂臨牀試驗申請附條件批准上市。
此外,1月18日,2022年醫保談判結果正式出爐,這是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連續5年對目錄進行調整。今年的醫保目錄調整主要面向新冠治療用藥、近5年新上市或説明書修改的藥品、國家基本藥物、罕見病用藥等。
從談判和競價情況看,147個目錄外藥品參與談判和競價(含原目錄內藥品續約談判),121個藥品談判或競價成功,總體成功率達82.3%,創歷年新高。
中國創新藥正經歷第一輪創新藥週期。在2015年之後的幾年裏,醫藥行業頂層經歷了快速而劇烈的變革,創新藥領域隨着人才、資本、頂層政策的利好,18年始迎來了三年牛市。但自2021上半年開始,由於醫保限制了創新藥的價格,疊加腫瘤領域一片紅海,出海失敗等因素影響,創新藥行業經歷深度調整,其中港股創新藥企跌幅較大。2022年6月至今,得益於醫保談判簡易續約規則發佈、國際會議發表重磅數據和大金額授權出海等因素影響,創新藥行情觸底回升。
本輪創新藥反彈中,相比於A股醫藥,港股醫藥的漲幅彈性更為驚人。
究其原因,港股聚集了多數創新藥企。2018年4月,港交所修訂主板上市規則,上市新規允許尚未盈利,無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由於創新藥企和許多新型生物科技企業前期科研成本投入,難以快速盈利的特點,港股市場的這一新制度為它們搭建了得天獨厚的融資平台,也為醫藥科技公司的投資者在香港資本市場提供了更為直接的退出渠道。許多具有創新優勢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新規實行之後登陸港股順利完成上市,港交所逐漸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地。
德邦證券表示:過去壓制創新藥股價的行業因素,將在2023年逐步得到改善,醫藥或在2023年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將迎結構化牛市,有業績和政策兩大支持。
業績上,疫情防控正加速放開,國內就診和消費復甦明確,2023年醫藥業績向好;估值上,醫保政策釋放積極信號,政策關注點正從醫保控費逐步轉向國家對醫療的投入力度加大。建議重點關注創新藥板塊,當前板塊整理估值仍合理偏低估,建議選擇出海邏輯通順,大單品放量的標的。
東方證券表示,國產創新藥放量值得關注。一方面,在近年醫保常態化等政策持續鼓勵創新促進藥品相關產業鏈的信心回暖,化藥、生物藥以及CXO相關行業受益明顯。另一方面,國內藥企積極推動國產創新藥進入醫保,將加速品種商業化進程,帶來較大放量預期。